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後悔不早點行動 相信樓價不可能跌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5日 11: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 我就是在炒完溫州的房子之後,跟著團隊炒上海的房子。相對於現在,當時,開發商、政府相關人士似乎都很歡迎我們的到來。那段時期,真的很甜蜜

  ● 我投資4套別墅,只是為了重新成為改善性住房需求者,為了更好地緩解上海高房價給我們家帶來的生活壓力。或者説,我只是想4換1,為了重新在上海買套好房子

  “如果當初像我朋友一樣,從1998年就開始投資房産,我至少也會擁有這樣一家咖啡店。”陽光明媚的下午,上海市中山公園附近某咖啡店內,謝先生一邊泯著茶,一邊看著窗外,時不時陷入沉思。

  謝先生就是大家口中的“炒房者”或“投資客”,他早先在昆山連續投資了四套別墅,並等待時機拋售。雖然關注樓市十多年,但嚴格來説,今年36歲的謝先生不是資深炒房者——直到2008年,他才“下定決心,瞅準機會”進行投資。不過,在和記者的交流中,謝先生強調,他這樣做只是為了“在上海買套更好的房子,更好地應對上海愈來愈高的房價”。

  日前,謝先生接受了《國際金融報》記者的採訪,聊起了他的炒房人生、對炒房和諸多政策的理解,及對我國樓市的些許看法。

  而在謝先生和記者聊天過程中,之前曾接受記者短暫採訪的一位溫州投資客不斷發短信和打電話以“敏感”為由,“懇請”記者放棄她之前曾表述過的觀點,“我不想具名,也不願意被我老鄉罵,更不想我們整個團隊被外界誤解得更深……”

  “後悔不早點行動”

  剛一入座,沒有絲毫猶豫,謝先生就點了一壺龍井茶。“很多年的習慣了,不管是在茶座還是咖啡店,我都首選喝茶。當年,我剛大學畢業時,就和朋友們一邊喝龍井,一邊討論中國經濟和中國樓市。”

  “1998年,我的一位學經濟的鐵哥們就告訴我,中國樓市‘潛力無窮’,將來肯定會漲。那時他就在工作之餘,幾乎傾家蕩産,開始投資各式各樣的樓盤。”謝先生説,“12年後,我幾乎傾家蕩産投資樓市,他卻已經擁有了數家這樣的咖啡店。”

  時間撥回到1998年。當年,中國房地産市場迎來“拐點時刻”——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國發〔1998〕第23號文件),決定停止住房實物分配,逐步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從此,我國開始走向商品房時代。

  “其實,1998年的時候,我覺得慶倖沒跟我朋友投資房産。因為,當時上海的房價幾乎沒有突破,樓市也不溫不火。”謝先生回憶,“當時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們都有意無意地回避這個朋友,因為他為了按揭,非常窘迫,逢人就借錢,見面時都異常尷尬。”

  資料顯示,由於1998年房改後,上海房地産市場不溫不火,上海市政府甚至在當年5月26日出臺了《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本市住宅産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裏面共有22條“救市”措施,如首期付款比例由最低30%降為20%,最長貸款年限由15年調整為20年;購房(普通住房)契稅,由同級財政給予50%的貼費;在市區購買內銷商品住宅建築面積達70平方米或總價達35萬元,可以申請藍印戶口……可隨後三四年(1998年至2001年),上海房地産市場“還是不咋地”,除了少數地塊,房價沒有大幅上漲。

  “可誰都沒想到,2001年底,上海的房價開始一輪飆漲,似乎一下子把前三年的積累全都爆發出來了。那時候,就輪到我們傻眼了。”謝先生説完這番話,就陷入了沉思,“去年年底,我朋友把最後一套1998年買的房子賣了,足足賺了15倍之多。”

  謝先生説,“2001年,我如果舉全家之力至少買一套房子,現在也不用這麼累了。現在回過頭來想想,挺後悔不及早行動的。”

  現在,進行反思的不止是謝先生,還有眾多專家和學者。從2008年開始,諸多專家學者就對1998年的房改政策進行了重新討論。比如,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有觀點認為,“房價上漲本質源頭就是1998年的住房全面市場化政策。”當然,更沒有人否認,投資客同樣是那輪房改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不過,回想當初的政策,現在很少有人知道,國發(1998)第23號文件曾這樣明確規定,“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住房供應體系,對不同收入家庭實行不同的住房供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