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財經》:戰通脹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2日 11: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雜誌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秋冬交替時節,棉、菜、油、蛋等農副産品價格上漲此起彼伏,再次撩撥人們已然緊繃的通脹神經。高通脹山雨欲來,抑或已成事實?複雜成因中,本幣超發、熱錢涌入、成本驅動、需求拉動,各佔幾何?多重藥方裏,緊貨幣、管價格、保供給、調權重,孰為輕重?政商學界爭辯背後,折射出中國特色的宏調難題:既要防通脹,又要保增長,貨幣不能太緊,財政不能太松,匯率不能急升,加息不能過頻,既要遂行短期目標,又要兼顧長期轉型……凡此種種,均令宏調操盤者費盡拿捏功夫,應對騰挪之際,時不免蛇鼠兩端,寬嚴皆誤。不若歐美決策同行目標“單純”,或決心緊縮赤字,以平衡財政為要務;或一意量化寬鬆,以刺激復蘇為己任。

  此次應對通脹的艱辛複雜局面再次表明,轉型中國的宏觀調控依然兼有宏觀經濟學、轉型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的多重命題,其見步行步,瞻前顧後,左右搖擺,進退失據仍將為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的政策常態,無論戰通脹還是保增長,均難畢其功於一役。然而為長遠計,我們終須揮別種種過渡時期的權宜之策,轉尋宏觀政策常態化和長期化之道。以市場為歸依,以轉型作推手,以法治為輔佑,以改革求突破,厘定匯率、利率形成機制,理順價格信號傳導機制,疏通金融資本配置機制,完善宏觀調控決策機制,循序漸進助推中國經濟進入溫和、可持續增長的新通道。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