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10月CPI“破4”成共識多部委擬聯合控物價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2日 09: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編者按】

  據媒體報道,目前包括國家發改委在內,多部委正在聯合製定相關的價格控漲措施,工業和信息化部也正在緊張制定應對工業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措施,並擬對蒙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危害的行業進行政策補貼10月CPI或衝高 多部委擬聯合控物價

  升值物價同時作祟 貨幣政策進退兩難

  香港物價為什麼比上海低

  不能斷言上海物價高過香港 但可見通脹影子

  10月CPI或衝高 多部委擬聯合控物價

  據媒體報道,目前包括國家發改委在內,多部委正在聯合製定相關的價格控漲措施,工業和信息化部也正在緊張制定應對工業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措施,並擬對蒙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危害的行業進行政策補貼。

  按照數據公佈時間表,本週四國家統計局將公佈10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專家普遍認為,10月份CPI或將在食品價格上漲的推動下再次衝高,如果整個四季度物價水平或將在較高的位置上運行,一些價格方面的改革,譬如電價調整、水價等資源價格改革的時間表,可能會再次被推遲。

  根據發改委近期公佈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價格監測情況,本次監測針對北京、上海、重慶等36個大中城市,監測食品包括蔬菜、糧油、鮮肉類及水果共31個産品,與9月份相比,共24種産品價格呈不同程度上漲,約佔統計總品種的80%。

  “一方面是國內流動性過剩以及國際糧食價格不斷攀升,市場的通脹預期被推高;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逐漸回暖,市場需求也很旺盛。”民生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郝大明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據了解,在美元貶值的大背景下,外加乾旱、颱風等天氣因素影響,7月份國際市場上小麥期貨價格創下37年以來最大單月漲幅;8月5日俄羅斯宣佈暫時禁止所有糧食及糧食産品出口,推動連續兩月漲勢不減的芝加哥小麥期價當日暴漲60美分,並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創下逾80%的漲幅。

  而不斷上漲的國際糧食價格也令國內農産品價格倍感壓力。國內農産品市場近期漲勢也處於領先位置,短短兩個月時間,國內標準棉的現貨價格從9月的1.8萬元/噸大幅上漲到11月的2.8萬元/噸。

  隨著食品價格不斷上漲,10月份CPI再創新高幾成定局。10月份的“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月度調研”顯示,10月CPI預測均值為3.95%,中位數為4%,遠遠高於9月份3.6%的水平。

  “目前市場上通脹預期的確非常強烈,但是物價的上漲應該是短期的,從目前來看,我國秋糧豐收已成定局,物價沒有大幅上漲的基礎。”郝大明表示。

  針對此前市場關於“四季度是資源類價格改革的時間窗口”的判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張永軍告訴記者,如果四季度價格水平的確很高,則有可能會再次推遲。因為改革應選在成本和壓力最小的時候。

  升值物價同時作祟 貨幣政策進退兩難

  美國的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如期出爐,迎接它的是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場的一輪普漲以及新興經濟體的一致討伐。面臨通縮風險的美國希望通過量化寬鬆來拉動就業和通脹,以刺激經濟復蘇;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則已踏上貨幣政策回歸中性之路,目前面對的頭號問題乃是通脹。如果説經濟危機之時大家是同舟共濟的話,那麼現在,中美兩國的貨幣政策則已經到了分道揚鑣的時候。

  美國經濟目前的表現實在不讓人樂觀,出於避免再次陷入衰退的考量,美聯儲只能再度實施量化寬鬆政策,試圖通過降低長期資金的融資成本以增加企業信心,推高通脹預期,從而促進就業市場的復蘇和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美聯儲此舉有助於降低自身經濟的下行風險,而新興經濟體卻要因此面對通脹和大規模資本流入的風險。

  美聯儲的如意算盤能否奏效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持續性和常態化,必將引發大宗商品和資産價格的上漲,全球經濟也將因此面臨嚴峻的通脹風險,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場當天的聞風普漲已是證明。這對致力於抑制通脹的新興經濟體來説,自然是雪上加霜,為抵禦貨幣洪流將被迫不斷收緊貨幣政策。於是,來自拉美和亞洲的主要新興經濟體紛紛表達不滿,威脅將採取舉措抑制資本流入及本幣升值,巴西、泰國、韓國、菲律賓等國均已開始或準備對資本流入進行管制。

  經濟危機爆發之時,全球主要經濟體都採取了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國四萬億的超常規刺激措施對於經濟復蘇功不可沒,然而貨幣超發也使得通貨膨脹不請自來。今年以來農産品漲價風潮從不起眼的綠豆、薑蒜開始,已經蔓延到大宗農産品糖和棉花,A股則在10月初陡然上漲,而房價更是始終居高不下。時間剛剛過去兩年,上一輪通脹的情景還歷歷在目,2008年2月CPI達到8.7%峰值,滬綜指當年10月創出6124點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兩年中M1貨幣供應量擴張了56%,M2擴張了53%,2009年各大銀行放出9.6萬億新增貸款,是平常年份的兩倍,2010年新增貸款可能達到8萬億,基本上是2008年的兩倍。可以預見,這一輪的通脹,物價持續上漲和資産價格輪番上漲的雙重性將更為全面和顯著,如不及時控制,勢必將對實體經濟産生惡性影響。

  幸運的是,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已經趨於穩健。從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可以看出,貨幣當局對未來經濟增長前景樂觀,而對通脹前景卻相當擔憂,近三年來的首次加息,則表明貨幣政策毅然走向了回歸中性之路。美聯儲此時再度推出量化寬鬆政策,無疑加大了中國貨幣政策抉擇的難度。一方面是人民幣升值壓力巨大,另一方面是國內物價上漲及資産價格泡沫,內外均衡將成為各方政策的著力點,合理有序的貨幣政策收緊,以及有效的金融監管,將成為貨幣當局未來一段時間的必修課。

  香港物價為什麼比上海低

  為什麼現在香港的物價反而比深圳、上海要低?復旦大學經管學院的調查結論認為,大陸日用品、食品價格飛漲,而香港物價則因為其自由港的特殊屬性而保持穩定。

  免稅政策

  香港屬免稅自由港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王永欽解釋,香港作為一個自由港,全部或絕大多數外國商品可以免稅進出,還可在港內自由改裝、加工、長期儲存或銷售。

  因其長期能夠從國外進口免稅的商品,所以香港的物價就避免了像大陸那樣因為生産率的變化而大幅上升的情況。

  今年以來,美元、歐元兌人民幣加速貶值,又使得香港市面上許多進口産品在無形中降價。

  管理環節

  蔬菜供應減少中間環節

  農産品方面,香港早在1946年就成立了蔬菜統營處,統一管理香港的蔬菜供應。特區政府亦規定蔬菜統營處為非盈利單位。市場管理僅收取交易額10%的服務費,還要將其中3.5%反饋給市場,每年的餘額為800萬-1800萬港幣,這筆資金將回饋本地農業生産,以促進香港當地農業的發展。

  同時,在特區政府法令政策敦促之下,香港市場的蔬菜供應省掉了很多中間商環節,也使終端價格相對低廉。

  流通環節

  大陸運輸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在一個産品的生産銷售過程中,流通環節也很重要。

  根據媒體報道,目前大陸的鐵路貨運是超負荷的,要想申請一個車皮的指標,根據各地的情況不同,在運費之外的額外費用可達5000元甚至50000元。大陸的高速公路收費又將運輸成本提高更多。

  反觀香港,由於其成熟的商品流通服務,儘管商品從大陸運往香港的距離會比在內地銷售更遠,但是其成本反而可能下降。

  在進入市場之後,大陸的商品如果要在超市銷售還面臨一個比較高的進入門檻,這在無形之中提高了商品的價格。

  與此同時,某些企業為了市場競爭故意壓低價格,實行傾銷政策進入香港市場,兩相加減使得本應便宜的內地價格漸漸高於香港相同商品的價格。

  不能斷言上海物價高過香港 但可見通脹影子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經濟學系副主任高帆分析認為,確實,上海生活用品高於香港,深圳人到香港“打醬油”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經濟現象。“我們不能以此説大陸或者上海、深圳的物價水平就要高於香港,但可以通過這一現象管中窺豹,看到通貨膨脹的影子,這提示政府要更進一步控制好通脹預期。”

  高帆表示,一個地方的GPI由八大類商品決定,其中食品佔到33%。這就意味著,我們不能以單個食品價格或者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升斷定上海的物價水平就高於香港。

  “當然,食品受自然因素影響大,這兩年,我們國家自然災害確實直接影響到農産品,導致部分農産品價格上升。另一方面,CPI的第八類是居住價格,我們國家CPI居住價格是不算房價的,但是國家調控房價,部分裏面的資金釋放出來後,有一部分衝擊到農産品,這也一定程度拉升了其價格。”

  緊接著而來的,就是食品價格漲到一定程度,CPI趨高。

  他認為,2008年下半年後,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出臺諸多貨幣計劃,以保持經濟持續增長。這樣的政策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政策效應衍生的後果之一,就包括通貨膨脹的壓力。比如加息後,貨幣增發超過財富增長的速度。通貨膨脹的壓力就越來越大,説白了,漲價的東西多,錢越來越不值錢,這樣的信息是提醒政府控制好通貨膨脹的預期。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王永欽也有類似的感覺,“內地的食品商品已經有金融化的發展趨勢,比如棉花、大豆都有期貨,而且期貨影響越來越大,但國家貨幣發行增加,百姓覺得錢不值錢,必然會找一個能夠承受的投資渠道。但國內的金融市場又不健全,投資股市房市都可能虧更多或者限制太多,那他們就把農産品當股票一樣投資,使農産品非理性上漲。”

  “所以,國內食品和日用品這一輪漲價,政府需要做的事情之一,是加大中低收入人群的支持力度,通貨膨脹的壓力下,負面影響最主要在這一群體身上反映。”高帆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