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抵制保護主義 阻止金融惡性競爭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0日 11: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二十國集團成為了全球經濟合作與治理的主要平臺。面對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二十國集團各主要成員國家表現出同舟共濟、共度時艱的合作精神,聯手出臺了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避免了國際金融體系的崩潰和世界經濟的全面衰退。在促進全球貿易問題上,二十國集團明確反對保護主義。二十國集團成員國這種合作精神,對世界經濟的復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的世界經濟與兩年前相比已經有了不少的變化。總體而言,多數發達國家經濟復蘇乏力,國際收支惡化,財政極為困難。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國家的國際收支和財政狀況相對較好,經濟增長勢頭相對較為強勁。形勢決定任務,由於各國的實際經濟狀況和面臨的形勢不同,所看重的議題也有所不同。據世界貿易組織、經合組織和聯合國貿發會議日前聯合發佈的一項研究報告稱,過去幾個月來,由於各國在匯率和經常賬戶方面的爭執,保護主義壓力明顯加劇,世界貿易已受到影響。這份報告提請二十國集團,應防止各國間出現激烈的貿易摩擦,導致全面的“貿易戰”。

  歷史經驗證明,保護主義一直是世界經濟所面臨的首要威脅。保護主義的實質是“以鄰為壑”,為求自保,把“禍水”引向他國。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都與一國國內政治經濟形勢息息相關。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失業率高居不下,引起民眾不滿。美國政府為減輕政治壓力,試圖以“攘外”“安內”,把責任歸咎於他國,實施保護主義。美國對中國産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屬於傳統形式的保護主義。這種保護主義的政治色彩明顯,多屬小範圍的摩擦,通常可以控制,不會輕易導致兩國間的貿易戰。這是因為,隨著世界經濟日趨一體化,各國間通過國際分工和相互投資,正在形成一種相互依賴、深層互動的新型關係。世界各國社會經濟制度不同,發展模式互異,彼此相互合作,取長補短,勢必會出現貿易的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本身就是經濟全球化的一種結果。

  長遠來看,傳統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會逐漸退出現代經濟,因為在目前的國際貿易制度和框架下,對他國産品動輒徵收“懲罰性關稅”,往往違反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容易招致他國的反制和報復措施。此外,國際資本流動正在取代商品貿易,成為世界各國間最為重要的聯絡紐帶,也正因如此,整個世界經濟才會由於美國“次貸危機”而深陷困境。國際社會在繼續抵制貿易保護主義的同時,也亟須應對一種新形式的保護主義,即金融保護主義。

  美國日前推出的新一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是典型的金融保護主義。美國濫發紙幣,向市場投放大量資金,意在防止本國經濟陷入通貨緊縮,並期望這些資金進入實體經濟部門,起到刺激經濟、創造就業及提高消費的作用。但此舉卻促使美元幣值走低,加劇了全球流動資金氾濫。各新興市場國家被迫採取各種手段,遏止國際遊資的流入。此外,由於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多以美元定價,美元幣值走低,使得國際市場上黃金、石油、銅、鉛等商品價格急升,加大了各國的通脹壓力,給世界經濟復蘇增加了新的困難。

  經濟活動是人類有史以來從未間斷過的社會活動,世界經濟是整個人類歷史文明的結晶,是極為複雜的動態系統,充滿了矛盾和鬥爭。世界經濟總的發展方向是國家間的合作,而不是國家間的對抗。只有通過合作,共同抵制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才能使世界經濟真正擺脫危機,進入一個新的全面增長時期。

  宿景祥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