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洋奶”加速分食中國市場 多家奶企放棄本地奶源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2日 10: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受乳業安全問題頻發影響,今年以來,國外奶粉進口量同比大增,並且有越來越多新品牌進入中國,甚至不少國內奶粉企業也開始停用國內奶源。這對中國小養殖戶來説無疑是個壞消息。

  受乳業安全問題頻發影響,今年以來,國外奶粉進口量同比大增,並且有越來越多新品牌進入中國,甚至不少國內奶粉企業也開始停用國內奶源。這對中國小養殖戶來説無疑是個壞消息。

  在廣州的體育西路,來自新西蘭的Marcus正緊鑼密鼓地把一種名為“Golden Fern”的全階段嬰兒奶粉上架。“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我們都會在促銷,買2送1。”這位年輕的創業者告訴本報。今年前8個月,新西蘭、澳大利亞奶粉從黃埔關區進口量同比增加七成以上。對於這種趨勢,有的國內乳企已不得不迎合。

  每年的10~12月都是國內奶粉銷售旺季。相比往年“洋奶粉”對市場策略應用得更圓滑,在經過早前的一輪提價後,再度用促銷方法佔領市場。在人民路的母嬰店,減價、贈送成為一大特色:買一箱(12罐)雅培喜康力直減190元,買一箱(6罐)惠氏幼兒樂也能直減70元,還有一些品牌宣稱送玩具甚至童車。

  在這些傳統“洋品牌”身後,更多新面孔在躍躍欲試。瑞士奶粉百利樂的聯絡人説,在早前的一場展會上,看到數量遠勝於過往的“洋同行”在中國推廣它們的新品牌。

  世界乳業主産國新西蘭、澳大利亞顯示是受益者。今年前8個月,黃埔關區奶粉進口總量的94.2%是從新西蘭來的,比去年增長85%。澳大利亞的進口奶粉也有930噸,增長73%。

  七成利潤被外資賺走

  在原裝進口的同時,從海外進口的“大包粉”奶粉也在近年陸續進入到聖元、娃哈哈等知名企業的庫房並分裝上市。

  “我們旗下的嬰幼兒奶粉已停用國産奶源。”雅士利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層對本報説,“我們調查發現消費者到外海買奶粉的趨勢很明顯,企業誰不順勢轉變就要走下坡路。”

  在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看來,我國其實並不缺奶粉。據他估計,中國嬰兒奶粉年産能應該能達到80萬噸。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公司分析師陳連芳對本報説,由於乳業安全問題頻發,進口奶粉在國內的價格又可以比原産國賣高很多,導致出現上述趨勢。

  事實上,中國市場已是國際奶粉廠商重要增長極。王丁棉大膽估計,現時國內嬰兒奶粉、酸奶産品中約70%原料實際起用的是洋奶粉,在嬰兒奶粉中每10元的利潤外資起碼拿走6~7元。

  分析:應關注小奶農的競爭能力

  “洋奶粉”進口成本比國産還便宜1000元,這也讓它們越來越有市場。統計顯示,7月第2周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産省(區)原奶價格為2.88元/公斤,這意味著每噸國産奶粉僅原料奶成本至少達到23000元。“對於國內奶農來説,大幅度進口一點好處都沒有,因為這將衝擊他們的生産。”陳連芳説。

  上月底,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全球有1.5億小規模奶牛養殖戶,在中國小養殖戶擁有奶牛1~40頭不等。報告關注,小農牛奶生産受到了貿易自由化的影響。報告呼籲,小規模奶類生産者的生産成本都非常具有競爭力,如果組織起來,他們將有可能擁有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大規模資本密集和“高科技”奶牛養殖系統進行競爭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