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濫用的可怕——三問中國食品添加劑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0日 14: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衛生部近日表示,正在協調有關部門研究撤銷過氧化苯甲酰作為麵粉處理劑及其相關配套措施,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然而麵粉增白劑只是公眾對於食品添加劑安全問題擔憂的冰山一角——食品添加劑濫用、超標,食物中使用非法添加物,有關食品安全的消息再次牽動著消費者的神經。

  敏感疑惑:添加劑是否被濫用

  關於麵粉增白劑的爭論由來已久,早前我國100家大型麵粉加工企業曾聯名呼籲停止使用增白劑。按規定,麵粉中添加過氧化苯甲酰每千克不得超過0.06克。隨著加工水平提高,許多麵粉企業已不再在産品中添加增白劑,然而抽檢卻仍能在一些麵粉中發現超標案例。

  記者在北京西郊錦繡大地物流港採訪時了解到,大型麵粉加工廠普遍已經停止在麵粉中添加過氧化苯甲酰,一些企業仍在添加主要出於兩個原因:受生産條件制約麵粉加工水平偏低;迎合部分消費者追求“品相”的心理。

  不只是麵粉産品,被形容為“熟悉的陌生人”的添加劑,存在於許多食品中。小小的麵包裏有多少添加劑?人們恐怕很難想到,複合酶製劑、複合乳化劑、氧化劑、過氧化苯甲酰這些陌生的名稱,都是許多麵包裏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我國,已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20多類約2000種,使用也有嚴格限量標準。生活中一件件案例表明,添加劑本身並不可怕,怕的是濫用。

  吉林省去年一次抽查中發現,某批次葡萄酒山梨酸超標2.3倍;山東壽光對15個鹹菜樣本的抽檢中,4個樣本防腐劑超標2至5倍;在以往曝光的案例中,一些“地下”小食品作坊的蜜餞色素和增味劑超標可達十幾倍。

  再如,色黃素只能用在某些飲料中,有些廠家卻將其用於給劣質黃油著色;個別不法商戶用含有糖精鈉和蛋白糖等食品添加劑浸泡青棗,變青棗為紅棗牟利……

  另有商家利用産品説明“打掩護”:“有選擇”地標注部分添加劑名稱,對於可能危害公眾健康的添加劑避而不提,此做法在危害公眾健康的同時侵犯了消費者知情權。

  “食品添加劑是現代食品加工業的靈魂,只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適量添加,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陳君石對記者説,“食品添加劑替非法添加物背了多年的黑鍋。”

  投機漁利:為何久治不愈

  一個個濫用食品添加劑和使用違法添加物的案例只是公眾質疑的冰山一角,人們更為擔憂:這些現象為何難以根除?是什麼因素造成了不法企業違規操作?

  上海食品添加劑行業協會名譽會長彭瑞衍説,一些商家過度追求色澤和口感而超標使用食品添加劑,甚至為了追求低成本高利潤而違規使用非法添加物,凸顯了投機漁利的心態,部分監管環節的疏漏更造成了這些企業投機的僥倖心理。

  有關部門近期擬出臺新規規範我國現榨果汁市場。然而採訪中北京一位經營“現榨果汁”生意的店主直言不諱:“市場競爭太激烈,高成本低利潤經營不是長久之計,用添加劑勾兌的果汁,成本只是真正意義上現榨果汁的十分之一,何樂而不為?”

  “食品安全監督具體執行上存在漏洞。”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高彥祥教授説,“片段化監管體制容易導致部門間責任不清、重復監管和監管盲區,同時部門間內耗嚴重,問題出現後相互推諉導致失去最佳監管時機。”

  他認為,添加劑的銷售和使用缺乏嚴格的追蹤機制,一般只是抽檢最終産品,如發現商家確實存在過量使用或使用違禁添加劑時,往往只是一罰了之,但以罰代管的方式對一些企業根本不傷筋骨。

  不容忽視的是,添加劑檢測設備本是把關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一些企業自身和政府部門檢測設備老化、閒置,使食品安全監測成為一句空話。

  在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行動中,全國共清查出252種不符合標準的食品添加物。違規行為多存在於中小型食品企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私人作坊。這些企業在食品生産工業的末梢,原材料進貨渠道繁雜,監控檢測難度更大。

  “管、控、防”:還有多少猛藥需下

  食品安全關乎我國十幾億公眾的健康問題,也是當今社會百姓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8月4日,衛生部等部門聯合印發,加強整頓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工作實施方案。最高人民法院等幾部委近日也明確表態,加強食品安全管控,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的定罪量刑,甚至死刑。

  “規範添加劑使用、維護食品安全需要強有力執法的保證。”高彥祥説,“食品安全法已經出臺,各部門執法一定要從嚴,否則就會流於形式。凡事要從公眾利益出發,不能因為企業對地方財政貢獻大,就對其‘手下留情’。”

  “要想及時發現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必須轉變‘事先許可、事後抽檢、出了事故進行處罰’監管方式,相關部門應把好關口,主動對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有害因素進行檢測,這也是獲得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重要依據。”他説。

  彭瑞衍建議建立食品添加劑使用追蹤機制,對添加劑生産廠家要嚴格執行生産銷售的登記備案制度,將産量和去向備案,對使用廠家要登記添加劑來路和使用情況。這樣才能把住超範圍、超量使用的關口,也便於追查和監督。與此同時要在食品監督方面保證公眾的知情權,提高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王竹天指出,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必須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一些基層機構缺少必要的檢測設備,專業檢測人員普遍缺乏。

  陳君石説,安全的食品是生産出來的,不是監督出來的,更不是檢測出來的。關鍵還是要靠企業自律。“食品添加劑説到底是道德問題。”專家建議,政府各部門在監管過程中,應更多發揮行業協會的溝通作用,加強企業自律意識的宣傳,提高行業守法意識。(記者劉敏、周婷玉、陳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