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0日 08: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晚報
南京“小龍蝦門”最終被疾控專家確認為哈夫病(Haff病),讓公眾又記住了一個“新”的疾病名稱。
其實,早在2000年,哈夫病就曾借“麻小”火爆的東風造訪北京,《中華神經科雜誌》對此還曾刊登專業報告。今天,當年北京“小龍蝦病”主要診治醫生、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袁雲就為您説説這個來無影去無蹤的哈夫病。
■ 溯源
亞洲哈夫病 首報是北京
2001年的《中華神經科雜誌》刊載了一篇署名為袁雲等人的論文,在這篇名叫《進食蝲蛄導致Haff病六例報告》的論文中,詳細記錄了發生在2000年8月北京地區的一起哈夫病事件,對6例患者的臨床表現、流行病學特點進行了詳細分析。文中所指的蝲蛄,就是我們常説的小龍蝦。
論文中表示,這6名患者突然出現了嚴重的肌肉僵硬、疼痛,沒有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發熱和肝脾大,部分病人存在咖啡色尿等。在發病前,6名患者都有過吃小龍蝦的經歷。
哈夫病最早出現在1924年,因首現在波羅的海的Haff海濱,故此命名。但是,論文中表示,在北京出現這6個病例前,亞洲從未有過這種病的報道。
“包括這6個病例,在2000年8月5日到11日之間,北京市的不同地區連續出現近20位症狀相近的病人,都是在吃過小龍蝦後,出現了急性肌肉疼痛和無力,所有症狀也都在患者停止吃小龍蝦後1-3天逐漸緩解。”袁雲主任説。
何種毒素致病 至今無人知曉
南京“小龍蝦門”雖然被確認為哈夫病,但病因卻沒有被最終確認。
“到目前為止,醫學界還不能確定到底哪些細菌毒素導致哈夫病的發生。”袁雲主任説。
目前,從南京發病患者的症狀、數量上看,小龍蝦在養殖、運輸和烹調過程中,因農藥、化學製劑等因素受到污染的可能已經被排除。很可能是成批的小龍蝦中一些死掉的蝦,誘發了某種細菌毒素的大量産生,從而導致食用者感染、中毒。
“小龍蝦經過各種方式的加熱烹調,細菌、寄生蟲、病毒等傳染性因素可以被除外,因此耐熱性毒素中毒的可能性最大。”袁雲主任表示。
目前,國外醫學界對哈夫病的研究結果是:哈夫病發病原因主要與感染細菌毒素、患者本身線粒體功能缺陷、免疫力、遺傳敏感性有關。
由於哈夫病在2000年就曾出現,因此,北京對這種病的治療並不陌生,主要由神經內科、腎內科合作,治療因中毒性骨骼肌溶解導致的急性腎功能衰竭、高鉀血症,提高患者的線粒體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