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6日 13: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時代週報
特邀記者 明鵬 本報記者 龍婧 孫中元 發自上海、廣州
“家樂福之所以敢增加進場費,是因其掌握了渠道控制權。”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向時代週報表示,以家樂福為代表的外資超市,其工作人員的服務、商場空間的佈置、貨物擺放的水平都優於本土超市。消費者認可家樂福,願意去家樂福購物,掌握了渠道,這讓家樂福向中小供應商增加進場費成為了可能。
據了解,家樂福對産品質量的要求非常高,能夠上架家樂福,證明産品質量不錯,所以很多中小企業想方設法要把自己的産品擺到家樂福的貨架上。黎雪榮指出:“很多産品上架家樂福之後,經常是賺到了名聲,賺不到錢。有的甚至是虧本賺吆喝。”
此外,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認為:“家樂福增加進場費的另一原因,是其正處於在華擴張期,需要資金。”
2010年,在《財富》世界500強中排名第22名的家樂福,遭遇“關門潮”。家樂福先是退出了意大利南部市場,此後又關閉了在比利時的21家門店和法國總部大樓。2010年3月11日,因大賣場的方式非常不符合日本人購物習慣,家樂福徹底退出日本市場。
在以上市場遇冷,家樂福把“寶”押在中國市場。據了解,家樂福計劃在2010年增加20-25家新店。上半年,重慶、成都等地陸續傳來家樂福開店的消息。6月底,家樂福在江蘇吳江市開了中國第一家縣級市店。2010年7月16日,家樂福收購保龍倉51%的股份,圖謀保龍倉在成都、廣安、德陽等地109家店舖渠道……家樂福在中國擴張意圖明顯。
“家樂福在中國市場大規模擴張,這需要大量資金,向供應商增加進場費是一個不錯增收來源。”黎雪榮表示,“增加進場費,這基本上抽取了中小企業的所有利潤,這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企業與家樂福之間的零供矛盾也被進一步激化。”
家樂福逼退本土日化
最近讓一眾本土日化企業非常鬱悶的事情就是,他們被家樂福告知要想繼續上架,就要繳納8%-15%的額外費用,這部分加價足以抵消其賣場利潤,甚至被迫退出賣場。但想對霸王條款説“NO”並不容易,退出賣場就等於將大塊市場拱手讓人,因為寶潔、聯合利華就不會遇到這個問題。
家樂福中國區副總戴瑋向時代週報記者否認家樂福是搞區別對待:“如果小品牌佔據的貨架越來越少,那也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對此,寶潔中國一位日化産品銷售員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家樂福跟沃爾瑪等8家大型超市一起,都被他們列入核心銷售渠道,有專門的團隊負責跟進。“我們跟家樂福合作很多年了,我們的優勢就在於,同類日化産品,我們提供的價格更低。”
這位銷售員毫不掩飾地承認他們跟家樂福的良好關係,他説,除了低價,他們還會給家樂福提供數據支持、各種産品售後支持,並通過家樂福調查他們的消費人群,這樣跟終端賣場的良好合作關係,讓寶潔日化産品在家樂福的貨架上,佔有絕對優勢。
而即使是合作多年的重要夥伴寶潔,也對家樂福的模式頗有微詞。“家樂福就是永遠説不,對任何事説不。你提供的第一方案他們永遠不會滿意,就是讓你按照他們的要求不斷修改。”寶潔CBD部門客戶經理羅飛(化名)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就連法國總統生日,法國總統他媽過生日都要收錢!你想在裏面做任何事都是收錢的,擺一個堆頭還是搞一次促銷,都有明碼標價的,這些有的在合同裏面就包括了。”羅飛説,“像寶潔這樣的大公司在和他們談判時還好,因為家樂福也不可能不賣寶潔的産品,一旦談崩,寶潔全線退出家樂福,那是不可想象的。寶潔可以不在家樂福賣,但你要是個賣瓜子的你可能不去家樂福嗎?”
家樂福示好
尚普諮詢的超市行業報告指出,一般來説,超市都要向供貨廠家收取五花八門的進店費、促銷費、新品費、過節費等多種費用,資金少於20萬元的小企業根本無法進入超市系統,勢單力薄的中小企業面對家大業大、嫌貧愛富的超市和賣場,往往是入市無門、愛恨交加。
跟該説法互相印證的是,2008年,家樂福8名課長因受賄走上被告席,在檢方指控中,這8名課長都收受了北京資源亞太食品公司好處費。對於供貨商家樂福幹部索賄的指責,家樂福中國公司事務副總裁戴瑋對時代週報表示:“這種情況在任何企業都是存在的,家樂福也不例外。但這都是極少數人,特別是最近幾年,家樂福在受賄上查得相當嚴格。”
為什麼家樂福面臨如此激烈的“零供矛盾”,還能繼續在中國發展下去?中投顧問黎雪榮認為,這是因為“中國零售業才剛剛開始發展,不夠成熟。家樂福這種粗放型的模式還能在中國生存,但在國外家樂福採取並不是這一經營模式。家樂福想要在中國長期發展,必須要在節省物流成本、提高服務質量等方面下功夫”。
對於與供貨商關繫緊張的問題,家樂福中國公司事務副總裁戴瑋認為,並沒有外界傳言的那麼嚴重,戴瑋説,這兩年,家樂福一直在改善與供應商的關係,比如早在2007年時就取消了農産品的進場費,建立了農民合作社,而在2009年時,他們還啟動了“扶持中小企業融資計劃”,來幫助供應商渡過金融危機的難關。這個被業內視為家樂福緩和與供應商關係的示好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