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中國財經報道]濱海大道(2010.8.21)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2日 00: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中國財經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進入[中國財經報道]>>


    首播時間:2010年8月23日

    有這樣一條路,它與海緊緊相依,有時跨海而過,全長1443多公里,把一個省份的海岸線全部覆蓋;它是中國最長的一條沿海公路,被賦予經濟振興的特殊使命。這就是遼寧的濱海大道。這條路東起鴨綠江畔的丹東市,西到山海關外的綏中縣,沿渤海和黃海岸線,劃出了一個巨大的“之”字型。2009年9月,這條公路正式通車,從此,它把遼寧沿海的眾多港口和工業園區串成一線,就此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戰略規劃,也就是“五點一線”的戰略格局基本形成。一個月前,我們的記者自西向東,踏上了這條濱海大道,一路上他們都看到了怎樣的風景?聽到了哪些故事?在遼寧曲折而漫長的海岸線上,當前到底在發生著哪些變化呢?

    一

    6月下旬我們抵達山海關,從這裡開始了我們濱海大道的發現之旅。

    “歡迎,你好你好!”蔡波是濱海大道西部起點上的宣傳官兒,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宣傳部副部長,他所在的綏中縣有著“關外第一縣”的別稱,跟隨他,幾分鐘的車程之後我們就來到了濱海大道的跟前。

    “這就是遼寧濱海大道的零起點,這邊是山海關,再往東,就進入遼寧境內,濱海大道。”在濱海大道的這個起點,我們沒看到有什麼特別的標誌,四週很空曠,不是荒地就是鹽灘,但是一個樓盤在這兒做的廣告卻很紅火,還放飛了一群鴿子來助陣。在這個遼寧省的省界,本來設有一個“遼寧歡迎你”的路牌,都被這個廣告擋住了,這種陣勢,也讓我們對濱海大道的第一印象很深刻。沿路前行,我們很快就看到了這個樓盤的工地,這位師傅告訴我們,這個工程可得不了。

    “反正這旮旯得兒説,説那意思啊,秦皇島北戴河不是個,説是都沒有這個好,裏面還要修假山呢。這可是工程大了去了。往裏邊那個工程還有老鼻子呢,那大樓,它那一千畝地呢,全部蓋成大別墅。”這位師傅姓常,就是當地的村民,他説有了這些大工程,恐怕幾年都不愁找事兒幹了。現在各地樓市都在降溫,那麼這兒的房子賣的怎樣呢?來到售樓處,人比我們預想的多很多。

    “長春的。來一趟帶一幫朋友,來一趟帶一幫朋友,跟人回去一説,人説那我們也去,我們也想買。”

    這位從北京來的女士告訴我們,她去年就在附近買了一套普通住宅,這次和朋友一起來買別墅。“來了就喜歡上了。”“今天買嗎,定了嗎?”“定了,但是我們想定3號樓,離海近一點,每星期只要有時間都能來。”

    王先生是這個項目的銷售主管,他説以前做過不少海景房,但都沒辦法和這個項目比,我們發現説起這個項目時,他總是激動得眼睛放光。“站在一個就是國家戰略的一個角度來講去發展一片這麼大的區域,不把這個項目打造好的話,確實對不起這種資源這麼好的一塊地方。”

    難道一個樓盤也能跟國家戰略沾邊嗎?這兒的資源又到底好在哪兒呢?蔡波隨後帶我們參觀了一個綏中縣發展規劃的沙盤,答案一目了然。“沙盤,我們定位叫‘海岸中關村,生態新城區’。”

    蔡波説他們綏中縣當前第一要務就是建設這個綏中濱海經濟區,佔地100平方公里,這裡將成為一個集高新技術産業和旅遊、度假為一體的生態新城區。在遼寧的“五點一線”中,這裡因為距離華北經濟圈最近而有著特殊的意義。“這個沙灘非常好,你也看到了,就是水碧沙白,灘緩無礁,就是咱們北方的一塊絕版地塊。”

    國家戰略加上自然條件,綏中發展旅遊地産與高新技術産業可以形成互為支撐的局面。這片叫做止錨灣的海灘,就是蔡波所説的“絕版地塊”,有著“遼寧第一灘”的美稱,海水清澈見底,而遠處這幾塊巨石就是讓曹操留下過著名詩篇的碣石。遊客不多,這裡的海顯得自然寧靜。“他們好多北京的人都沒過來,要不以前,滿馬路上跑的全是北京的車,北京跟瀋陽的人特多。”

    難道我們還沒有見到“廬山真面目”嗎?他説這是因為這段時間所有旅店暫停營業,要統一安裝身份證聯網系統。旺季不旺,但是這個賣旅遊紀念品的店主劉大勇看的很長遠。“因為那邊開發區正在成立嘛,我覺得一年能比一年好。再過一年、兩年、三年的,隨著那邊開發區那頭兒逐步完善,人流量可能還要多一些。”

    當地人對濱海經濟區寄予厚望,那麼現在到底建的怎樣了呢?我們看到園區田字格式的道路修得很寬闊,一些項目初具規模。我們碰到了一位鄭先生,遼寧國興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他剛從北京趕回來,督促工程進度。“那片就是我們那個廠區,整個佔地50畝,今年年底基礎設施可以全部建設完工。綏中它是非常明顯的區位優勢,綏中整個它在東北和華北的中心,我這邊公司想把這邊作為東北和華北的運營基地。”

    這家企業從事的是數據存貯設備的製造,在國內市場外資還在唱主角。他們在這裡建基地,既有成本優勢,宜居的環境和便利的交通又能吸引人才,他們有信心和外資一爭高下。

    現在已經有10多家北京中關村的企業入駐這個園區,根據規劃,20年內將把這個濱海新區打造成一個年産值1000億元,稅收100億元,人口50萬的濱海城市。而現在整個綏中縣不到80億,儘管當前綏中正在為建造這個宏大的濱海城市而傾注全力,但是這裡住在海邊的人們,仍然延續著他們世世代代的捕魚生活。濱海大道旁邊坐落著很多漁港,正逢休漁期,不過船工們還是很忙碌。“渤海的魚少,我們都上黃海,渤海的魚少多了。”
打漁的收成怎樣呢?船主顯得有些心事重重。“家跟前兒養不起這船,得遠海作業。”“養這條船要花多少錢?”“今年的話最起碼得120多萬。打魚現在不多,靠網多唄,網具多唄。”

    要想多打漁,就得多投入,不但網具要多,人手也要增加。而且因為旁邊建開發區,人手也越來越難招。一個船工現在一年要5萬元,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一年人工費就要花費5、60萬元。

    “改明兒再一開海走的話,就得5個月回來了,大年回來,都得大年跟前回來。”這位大姐幹補網的活兒一天有60元的收入,她説等開海以後,就去附近一家水産品加工廠春賀食品有限公司上班,收入也不少。這個企業就是水産品加工廠,近靠著濱海大道。老闆賀喜春告訴我們,有了門口這條路,他今年的收入有望達到一個億,而去年是7000萬元。“整體的這條路便捷了,客戶也願意來了,原來有很多客戶來了,到了,下了高速了,就不願意往這兒走了,因為開車,土路不方便,出行不方便。”

    聽説我們在採訪這個企業,當地的鎮長徐紹東也趕了過來。他説這個企業可是他們王寶鎮最大的寶。全鎮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都跟這個企業有關係。“像這個産品呢,就是非常暢銷的,這是直孔貝,加工的程序也比較多,韓國人比較喜歡吃。”“現在多大比例的出口?”“出口比例我們幾乎都是做外銷。都是出口?”

    漁業是他們的經濟支柱,但是年景有好有壞,徐鎮長琢磨著,怎樣讓更多的加工企業在他們這兒落戶,帶動更多的就業。“最近我們濱海經濟區的發展,因為土地徵用,有很多剩餘的勞動力,也都從事到漁業加工企業當中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