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藝術之鄉 >

婺源地名的文化意蘊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0日 15:1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故鄉婺源,唐開元24年(公元736年)建縣,地處皖、浙、贛交界之靈秀山區,千巒獻奇,萬谷匯碧,田野、茶園、溪瀑、竹樹環繞村落,古橋、古道、古宅、古墓散佈鄉野,如詩如畫。婺源近年來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AAAA級旅遊區,已經漸為人知;而最知婺源的,莫過於生於斯長于斯、離鄉後魂牽夢縈于斯年年歸遊于斯的遊子。

  婺源物華人傑,作為朱子故里,“號十家村落,亦有諷誦之聲”(《婺源鄉土志》),自古就是徽州文化重鎮。如今由於省道的穿行,賦春村成為婺西經濟文化中心,但去年正月踏入一個與之相距數十里、名叫“詩春”的偏僻古村時,我頗體會到婺源地名的相映成趣。返城後,居然又聽説、並終於查實:在秋口鎮轄域,還有一個“詞坑”村——賦、詩、詞,呵呵,故鄉文風之鼎盛,不僅體現在歷代著述豐燦、賢俊輩出,連地名也較一般地區明顯更浸含著耐人尋味的文化意蘊啊!我不禁感觸于這些村子的開村始祖們崇尚耕讀的文心了。

  筆者近一年來對於家鄉地名的著意研究,感受很多。婺源有些村名直接旌揚儒家文化,例如:仁村、和村,仁洪、和睦,彰睦、善坑,團結、寬仁,勤裕、余慶……取意顯見。中雲鎮有“耕心莊”;甲路鄉還有個“儒家灣”。而現在城內唯一一座山,因為舊時山下曾設孔廟,所以至今婺源人都不約而同地喚之為“儒學山”,而在學館舊址前方一帶,縣人都叫作“儒學前”。在婺北並不大的理坑村,“山中鄒魯”、“理學淵源”等古門額似乎正是村名的詮釋。踏著讓歲月拂摸得光光潤潤的青石板路面,你會接二連三地看到依然門楣醒目的明代工部尚書余懋學的“尚書第”、吏部尚書余懋衡的“天官上卿”第、兵部主事余維樞的“司馬第”、廣州知府余自怡的“駕睦堂”,撲面而來的是厚重的歷史和淳釅的文風。以格局完整著名的延村,村名顯然反映了中國宗族傳統中希望香火長傳的心願。它緊鄰的思溪更是古村,村前一水環繞,有廊橋進村,乃電視劇《聊齋》拍攝地。精雅的官第間隔著一座座更加豪華的商人家宅。婺源商人是徽商之勁旅。富豪的宅院“敬序堂”,堂號給人留下崇儒重禮的印記,不只是精雕細刻輝煌燦爛,前後還有“四水歸堂”的天井6個!村中一客館,木雕的前壁刻著100個不同篆法的“壽”字。攀比是顯見的,但崇文尚德的鄉風也體現在其宅院的“儒商”品格上。到最近,筆者才知道,呵呵,原來俞姓的村人沒有直接取名一般化的“俞村”,而是用“魚(俞)思村溪”的諧音來含蓄表達的。既有文雅、幽默之意趣,更令你頗為村人不僅敬祖,而且敬水、感戴自然的那份天人合一之親情而深深觸動!

  婺源不少地名與天像、天色有關。“婺”係28 星宿名稱之一,但又指女性的美德,同時婺源的方位恰巧又緊靠婺江源頭;還有人從拆字術出發,硬説婺源是出産文、武才俊與美人(文、矛、女)的地方。就此看來,婺源在字面本身就被蒙著一層縹緲的仙“霧”的。星江,是上遊諸流匯集後的河段名,繞城三面,而虹關、霞港,星塘、月源,虹川、雲灣,虹衝、雨谷……這些散佈的村名不僅將我們帶入海市蜃樓,更令人吃驚的是,它們不是同時建村,也並非集中一鄉,更不可能象宗族衍裔那樣預先“規劃”行輩字份,可是還那麼幽雅地遙相對仗,實在奇妙。據曉起村《汪氏宗譜》記載:877-879年間,先祖逃亂至此,天剛破曉,只見山環水繞、草肥花香,便搭草棚、起炊煙,且取村名“曉起”。雖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可今天念著“曉起”二字時,那悠遠的曉色似乎依然在我們腦際飄忽。婺源還有個世外桃源般的 “曉林”,我最近到了,儘管是午後,雞犬相聞、一派祥和,但還是情不自禁地由地名而構想著舊時的“楊柳岸曉風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