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藝術之鄉 >

桐廬民間剪紙簡介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5日 15:2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剪紙藝術大師胡家芝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秀麗的富春江山水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其中剪紙就是一朵瑰麗的奇葩。據《武林梵志》記載,五代時“行吉之日,城外百戶不張懸錦緞,皆用彩紙剪人馬以代”。描繪了當時在吳越故地上曾經出現的剪紙景觀。

  剪紙在桐廬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從三國吳黃武四年即公元225年開始建制時便開始出現,它有著1700多年的歷史,依靠農村婦女口傳親授,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直到今天。一張薄紙,一把小小的剪刀,在民間剪紙藝人的手中,只要輕巧地左右上下移動,一件精美的剪紙工藝品就展現在人們面前,活脫脫地透出人們對生活和人生的熱望。幾千年的積澱,幾千年的傳承,桐廬剪紙這株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之花,吸吮了富春大地的靈秀之氣,聚藏著富春大地的鄉土之美,漸漸發展為傳統深厚、風格穩定的獨特品種,成了遠近聞名的桐廬一絕。

  今年3月剛剛去世的114歲剪紙藝術大師胡家芝,生於桐廬一個書香門第,為著名國畫家葉淺予的表姐。這個神奇般跨越了三個世紀的“百歲人瑞”自幼善刺繡、精繪畫,更喜愛剪紙,是遠近聞名的剪紙能手。近一個世紀來,老人的剪紙作品已不計其數。《鴛鴦戲荷》、《四合如意》、《萬象更新》等,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其中有85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等單位收藏。全國民間剪紙研究會聘請她為“名譽理事”,她的名字和剪紙技藝還被列入《中國美術年鑒》。她的作品被評價為:如詩如畫,把傳統剪紙藝術提升為現代創作剪紙,具有含蓄華麗、玲瓏剔透風格,是江南剪紙中的佼佼者。

  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傳統剪紙飛禽走獸、花卉瓜果、神話故事的基礎上,桐廬剪紙藝人大膽將當代現實題材納入了創作視野,揚江南剪紙所長,逐漸形成了“凝練概括、厚中見重、玲瓏剔透、含蓄華麗”的獨特藝術風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1998年當地成立了“桐廬民間剪紙研究會”,現有創作骨幹50余人、其中國家級會員13人,省級會員20余人。一直開展理論研討、作品創作活動,有多件論文在省市獲獎和國家級入選。為擴大交流,展示成果,還編印了《桐廬民間剪紙》、《謝玉霞剪紙集》、《王德林剪紙集》、《朱維楨剪紙作品選》、《“神州風韻”民間剪紙邀請賽優秀作品集》、《第二屆“神州風韻”全國剪紙大賽優秀作品集》、《桐廬民間剪紙精品集》。剪紙藝術家謝玉霞、王德林、張文子等還應邀赴西班牙、英國、日本、挪威、丹麥、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參加交流表演;舉辦市、縣賽展30余期(次),展出作品1000余件,並多次參與省級和國家級比賽和展覽。2004年、2006年還成功舉辦了二屆“神州風韻”全國剪紙大賽。1998年浙江省文化廳命名桐廬為“浙江省民間藝術之鄉”。2003年3月又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為了進一步推動桐廬剪紙産業化,近年來,桐廬縣一直在嘗試製作各項剪紙衍生産品,2009年5月,桐廬剪紙參展第五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動漫産業博覽會,並現場開展了“我的生肖我來剪”互動活動。幾天時間來,來自世界各國的數萬名觀眾來到“桐廬剪紙”展臺,參觀了“西湖十景”剪紙、剪紙瓷器、剪紙炭雕等作品,並自己動手試剪生肖。一些專業參展商也對桐廬剪紙衍生品表示了濃厚興趣,來自台灣、上海等地的客商都來到展臺前進行了深入交流,希望採購桐廬剪紙産品帶回去,部分客商還邀請桐廬剪紙參展其他節展活動。2009年10月,桐廬縣舉辦了第三屆“神州風韻”全國剪紙邀請展暨首屆全國剪紙創意大賽,本次比賽的一大亮點是頒獎典禮上將舉行剪紙時裝秀。此次剪紙時裝秀由中國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吳海燕擔任總設計師,來自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理工大學等地的專業設計師圍繞漢代金箔、唐宋窗影、明清吉祥、現代光影等設計概念,打造50套各式各樣的剪紙時裝。這一活動是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打破以往展覽只局限于作品的平面展示,增加了剪紙的表演功能,對靜態的平面剪紙結合動態的表演藝術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讓剪紙真實的走入生活,開創剪紙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