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中國書畫類藝術家 >

《熊一然書法篆刻》後記

發佈時間:2013年08月16日 16:1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從事書法篆刻四十餘年,撿點作品,往往彼時以為尚可者,今又覺其不然,心存疑竇,不敢冒昧結集,張揚示眾,唯恐貽笑大方。

      這次之所以做了尚屬認真的編選,全是為了九月的日本之行。埼玉縣、石川縣日中友好協會邀我去協個人展,老在因泥開彥先生特別關照説:在展覽會上發行個人作品集,不但能增近日本同好的了解,對弘揚本民族文化亦不無裨益,於是乃有如上之舉。是為緣起。我的性格天生木納,註定了自己不可能在其他領域有什麼作為;而我對翰黑的酷愛,又註定了我甘願把時間全部消磨在素紙朱泥之間。半生來塗鴉無算。送朋友的自是過眼煙雲,參展入編多又杳如黃鶴,到頭來箱篋裏並沒什麼藏品。我不得不發憤生産,一口氣寫出了這集子。所以本集所收的書作三十八件,除《騎射》一件外,都是新作。篆刻一百九十件,卻多屬陳年老貨,是從七十年代以來的積蓄中挑選出來的。這些作品多是自選題材,也有應書刊約稿而作。個人印章多屬書畫文字之交,或有所囑,樂為奏刀,或有所慕,投贈以石。同道自遠方來,筆會間尷尬無印,乘興作急就之章,聊博倚馬可待之譽。也有輾轉索求或他鄉致函求印者,亦無不應命。又蒙扶桑友人廖賞,一傳而二,再傳而四,為之治印者亦頗不少。數十年間,作印這數甚多,好在印章不同於書法,鈐拓方便,因而雪泥鴻爪斑,撿點一過,總算有貨推出。

      我學篆書,始於治印。五十年代就學于內蒙古師範學院藝術系,三年基礎訓練之後,按油畫、中國畫、版畫分班,我選了中國畫專業。中國畫與書法篆刻歷來有不解之緣,凡書畫作品者需幾方紅紅的印章裝飾,方見生氣。我由是體味到篆刻之不可小覷,於是率而捉刀。而此藝一經接觸,即成嗜癖。同窗學友用印,多出我手,仆儼然[大家]矣。我的教師邱石冥先生見我刻印心切,將他珍藏的秦篆拓本出示囑我反復臨習。胡蔚喬教師指導我臨飛石鼓文,併為之示範,使初涉印壇的我,即得正道,免去了不少彎路。兩位教師再三強調,治印必須有深厚的書法基礎。書家可以不必是刻家,而刻家必須是書家。棒喝語。邱胡二老,早作古矣,當年學子,已近花甲。藝海無涯,而人無金石之永,能不嘆哉!

      大學畢業,經眼範本墨這次漸多,所學面愈見寬廣。于眾多的法貼碑版中,我偏愛金文與漢隸。《三代吉金文存》、《兩周金文辭大系》等商周金文,凡字跡清楚者,必潛心摹習;《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盤》、《頌鼎》、《靜簋》等金文名貼,更是放大臨,縮小臨,一臨再臨。隸書《石門頌》、《華山碑》、《鮮于璜碑》、《孔宙碑》等至今臨習不輟。駑駘之才,不擅機巧,人一能之,已十之,雖未得點鐵成金之妙,卻收鐵杵磨針之功。吾能是,是亦足矣!

      我學篆刻,苦無師承。嘗聞某某師事某大師,某某列某名家門下,竊艷羨之。我少時,即隨母徒居塞上,識荊無路,執帚無緣,只好獨自摸索。凡所遇名家印譜、印集,不問流派,不分古今,兼收並蓄,欲壑難填。《十鍾山房印舉》、《古璽彙編》,趙之謙、吳昌碩、黃牧莆、齊白石、鄧散木、喬大壯、錢君淘等大師,均極仰慕追隨,讀而悟其作而悟其旨,廣採博收,以勤補拙。[轉易多師是吾師],求得進取。所作印璽,常因人因事之異,根據不風吹草動印文之內容,採用不同之表現手法。有時滿白文,有時元朱文,有時倣周秦古璽,有時擬漢鑄鑿,有時大刀闊斧,有時放慢意求工,均不拘一格。

      治印,愚以為,是出於實用而産生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藝術。唯其實用,因而成為最廣泛、最能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篆刻作品與書畫結合,成為書畫作品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篆刻作品有名姓印、字號印、齋堂館閣印、詩詞名言警句印等,雖名目繁多、品類雜陳,最後還是要落在書畫、匾額、楹聯、碑刻的適當位置上,與之並駕,方能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互為生發,互為昇華。篆刻的實用性決定了篆刻的形式特徵,即令推陳出新,亦不應脫離其本質。我在治印時,著重于文字的正確使用,藝術形式上力求為大眾所接受,進而賞心悅目。在此前提下,琢磨風格手法,尋找一種既不泥古又不步人後塵,但能得心應手、應用自如的法則。

      我是教師,專事書法篆刻教學,深感責任重大,必須嚴肅認真,循規蹈矩,示人以法,唯恐有失,誤人子弟。書法篆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丟了傳統而奢之不存,毛將焉附。哲人謂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善哉斯言!或諷余冥頑不化,我也只好[一條道跑到黑]了。

      創促結集,心中忐忑。毀譽由人,得失在我。他年若得寸進,定然推陳出新,以彌識者厚望。

      承蒙眾師友鼎力相助,綴成一書。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親為題簽,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西泠印社副社長劉江先生題辭獎掖,為拙著增添光彩。內蒙古文史研究館館長孔老慶臻先生為之作序,過譽謬獎之言,旨在激勵後學,尤令人感動。老友滑國璋于炎夏酷暑中策劃版面封面,切磋主題意旨;馬智濤同志、彭曉明同志拍攝作品;學生李嘯宇為之托裱裝背、鈴印拓款,辛苦非常。內蒙古科技印刷廠趙希增、崔瑞生同志對本書編排印刷用力甚殷,還有為出版本書出了力而不願彼露姓名的朋友。在此並致謝忱。

      一九九六年八月熊一然識于塞外青城鑄夢廬(作者:熊一然)

熱詞:

  • 熊一然
  • 書法
  • 篆刻
  • 後記
  • 搜索更多 熊一然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