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中國書畫類藝術家 >

書法教學與素質教育

發佈時間:2013年08月16日 16:0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教育方略,目前正在向培養全面發展的創造型人才的素質教育方向過渡。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務是,如何準確找出素質教育的切入點,探索有效方法,以實現教育目標。藝術教育已經被證實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彌補傳統教育的缺憾。而書法在中國藝術中具有任何其它藝術無法取代的特殊的地位,書法教學為素質教育的完成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途徑。

       一、書理闡述——心正筆正、立品為先

       教學過程中,書法理論的闡述是至關重要的一課。教師一方面通過古往今來眾多人書法實踐中得出的結論,闡明書法與人品的關係,另一方面,通過自己的嘉言懿行,使學生感受到“字如其人”的道理。

       “字如其人”,這“人”字裏既包含個人的性情,也包含個人的品質,書法與人品之間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翰墨碑文之所以能流傳千古,一方面在於它們本身的藝術價值,另一方面,也許是更重要的方面,則在於作者的人品為世人所稱頌。 “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品下者,雖激昂頓挫,儼然可觀,而縱橫剛暴,未免流諸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風節著者,代不乏人,論世者,慕其人,益重其書,書人遂不朽于千古。”

       慕其人,重其書,我們會想到王羲之。他為人曠達、耿直,同情人民疾苦。為官會稽時,立身清廉,當地連年饑荒,他向朝廷力求減免賦役,並開倉賑濟。他的書法如得神功,亳楮間透露出與他人品一致的瀟灑、安詳、超俗的氣勢。人品發于筆墨,則剛毅雄強、大氣磅薄、體嚴法備,如忠臣義士,正氣凜然,臨大節而不可奪。岳飛、文天祥等,他們的書法雄偉健拔,酣暢淋漓,人們看到其書法,不能不聯想到他們精忠為國,橫掃千軍,氣壯山河的豪情壯志和英雄業績。

       書法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更是創作者人格精神的體現。心正則筆正,立品應為先。學生在學習書法的同時也是修養人品的過程,選擇書法範本過程中也包含了道德的價值取向。

       二、規範過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

       學習書法離不開必要而實用的工具。筆墨紙硯中包含了許多的知識典故。選擇並使用好“文房四寶”、需要做好一系列細緻的準備工作。

       作為臨習者,選帖、讀帖十分重要。在不具備書寫條件時,認真讀帖,亦會有所收益。初學者可自選范帖,也可由老師幫助選定。可在研墨的同時讀帖,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大腦空閒,同時可以排除心中雜念,“心平氣和”地進行書寫。

       漢字書寫有許多規律、法則。執筆、運筆、用腕,用筆提、按、頓、挫,結構中點畫合理搭配等,都需要嚴格去做。

       每一過程、每一細節,若偶有疏忽必然影響書寫效果,因此,需要一絲不茍地對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面對如此“枯燥、繁瑣”的工作,長期堅持下去,將練出堅韌之性格,細緻認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這種作風是成就任何事業都必須的。

       三、工在書外——涵養學問、宏擴才智

       學習書法與做學問、長才智之間關係是依存的互動的。首先,學書者必習碑帖。千百年來,碑帖得以流傳,因多出自古今詩書聖手,字精文美,既表現了作者的才情逸趣、成長經歷,又折射出當時的人文社會背景。中國書法的産生、完善和發展都是和生産力發展,社會生活的改善分不開的。從書體的演變、書寫工具的改進、書法功能從純實用到實用與審美相結合,都是社會發展、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標誌。

       其次,中國書法易學難精,為追求更深的藝術造詣,必須有意識地學習書法之外的多種理論、知識。書外的學問從來是無止境的,而我們生活在現代的人,所面對的更是無邊浩渺的知識海洋,學習書法者,必須深入廣泛得多的知識領域。我們可以有選擇地加以探索。如書法理論、書史淵流;美學、文學、歷史等。

       書法理論知識對於書法技巧的提高至關重要。在實踐中探索古人的理論,以理論指導實踐,然後在實踐中驗證這些理論的是非得失,從而形成自己的理論。沈尹默先生精於用筆,為一代大師,除了得力於勤學苦練和淵博的知識功底外,還由於他精深的書法理論素養。了解書史淵流,也可以幫助人們鑒古知今,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書法技能便會得到長足進步。

       書法的美醜標準固然因人的好惡而異,也隨人的審美能力的高低而有不同。美醜之間,往往難以準確判斷。在這裡,美學修養的有無、多寡,起著決定的作用。學習和欣賞書法均需要眼界高、視野寬,書法教學中,教師應使學生明白“取法乎上”的道理。

       在文學方面,多學一點古今詩詞,不光是為挑選書寫內容,而是通過那些詩詞陶冶性情,活躍思想,悟得表現美的方法。

       蘇東坡説:“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可謂一語中的。

       四、書法實踐——美潤情懷、有益身心

       學生同時是學習者、欣賞者。他們從別人、古人的作品中吸取美的精華,揣摩他們摹寫自然之美、生活之善、情感之真所表現出來的心的智慧、眼的敏銳、手的靈巧,從而形成自己的審美理想和審美體驗。並經過提煉、想象和再創造,把自己的審美理想和審美體驗,注入到書法作品之中。他在創作一幅美的書法作品的同時,也使自己的審美能力得到昇華。

       作書用力又用腦,因此有助於健身養生,煥發精神。臨池作書,須用全身力量。首先,指、腕、肘需根據字的大小、字體的區別協調動作,同時全身各個部位都必須得到自然而有效的配合,才能隨心所欲。東晉女書法家衛夫人在《筆陣圖》中説:“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康有為在《廣藝舟雙輯》中説:“通身之力,奔赴腕指間,筆力自然沉勁,若饑鷹側攫之勢,於是隨意臨古碑,皆有氣力。”可見,人們在作書時,全身都得到活動,它使肌肉交替地處於緊張和鬆弛狀態。呼吸加深血脈通暢,內臟得到自然的按摩。這種運動寓動於靜,靜中求動,動中求靜,對於消除疲勞,保養身體,起到良好作用。

       再説用腦,從立意書寫開始,寫什麼、怎樣寫皆需用腦事先想好。唐代徐壽説: “欲書,當先看所書紙中是何詞句,言語多少,及紙色相稱,以何等書,今與書上結合,或真、或行、或草,與紙相當,難書之字,預於心中佈置,然後下筆……”

       書寫時心情寧靜、神態安詳,精神集中于尺幅之上,大腦的一部分處於興奮狀態,從而使精神得到振奮,寫完後,再仔細端詳玩味,則又感到怡然自得。

       書寫與欣賞書法作品,還能起到調節感情的作用。生活中若遇難免之悲哀與煩惱,需及時疏導排解,否則會鬱積鬱成疾的。因此人們在情緒激動、焦躁不安時,常以書寫書法作品來進行舒散、調節,使胸中苦悶都淋漓盡致地傾瀉于筆端紙上,收卷時心頭悉數慘霧俱消,復歸晴朗、恬靜、坦蕩的境界。這不是最好的攝生養性之道麼?

       與書法藝術水平一樣,人的素質是長期磨練與修養的結果。在提高書法藝術水平的同時,人的綜合素質亦會得到全面提高。(作者:熊一然  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

熱詞:

  • 書法
  • 教學
  • 素質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