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書藝的雅俗共賞之美,這不僅是軍旅書法家王殿華時常思考的問題,也是他長期的執著與孜孜不懈地藝術追尋。
王殿華出生在齊魯大地,家父是位私塾先生,平生酷愛書法,勤勉為民。王殿華自幼受其熏陶,從小認真臨摹、練習,血脈中流淌的是民族文化的精華。在故鄉讀書、教書的生涯中,他的硬筆、軟筆書寫在板報、墻報這方舞臺上,顯現鳳毛麟角,倍受眾人青睞。在部隊火熱的生活中,他如魚得水,不論是在連隊當文書,還是在大學期間,他都是出色的墻報員,十年磨一劍,奠定了他良好的書法基礎。走進書法藝術的殿堂之後,他先從書法理論研究入手,平時公務繁忙,但他仍然在工作餘暇專心致志讀帖、臨帖、研帖,研讀了上百餘部書法理論專著,吸納古今書法精華,博采眾美。其間,常常是半夜醒來,翻身伏案,潛心鑽研,先後反復研讀了《王羲之書法全集》、《中國書法全集》、《三希堂全集》、《啟功書畫鑒賞》等。並利用節假日,反復觀看啟功、沈鵬、歐陽中石等當代書法大家的講座錄像。即便是在緊張的工作中,他都是用漂亮的硬筆書法作筆記。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要成就事業,必須苦下功夫。王殿華幾乎利用所有空閒時間,一遍遍地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懷仁的集王《聖教序》,趙孟頫的《壽春堂記》、《膽巴碑》,以及歐陽詢、米芾、黃庭堅、啟功等古今名家碑帖,爛熟於心,深得要訣。他經常出差,只要見到碑帖或展覽,總是細心觀摩,拍照留用。為了增強書法的力度,他不知求教了多少名家;為了活躍章法,他又深入草書當中,臨摹《十七帖》、《書譜》和《前後出師表》等。功夫不負有心人,道性自然長進。經過長期修行,王殿華師古不薄今,厚積薄發,其作品結構嚴謹,體態俊秀,用筆清朗,章法自然,神采飛揚而不張揚,意韻深厚而不苦澀。展示出清秀、綺麗、高貴的鮮明風采。看王殿華的書法作品不難發現,他把職業軍人的英俊瀟灑、詩人的浪漫情懷、學者的嚴謹、書法家的純真融為一體,形成了王殿華書法藝術的獨特風格,這正是他長期孜孜以求的書藝的雅俗共賞之美。
王殿華閱歷豐富,文采飛揚。自幼喜愛文學,筆耕不輟,曾在《解放軍報》、《軍事雜誌》、《現代兵種》、《中國青年報》、《兵器知識》等二十幾家報刊發表二百餘篇稿件,曾任《解放軍報》通訊員、《人民工兵雜誌》特邀通訊員、《工程兵報》優秀通訊員;主編條令、條例、教范、教材等60余部;並著有《走向世界的中國工程兵》、《布穀聲聲》文集;十幾篇作品獲獎。從領導崗位退休後,創作了大量的書法詩歌作品,三年時間,在幾十家報刊登載了300多篇(幅)作品。文學藝術的修養豐富了他的人生,又夯實了他書法藝術的深厚底蘊;反之,書法藝術的銳進,又促進了文學藝術的深化。深厚的學養為王殿華的書法藝術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他以詩入書,寓詩于書,就像他刻的引首章“詩情墨趣”所蘊含的意境那樣:“詩情生發時,墨跡出雅趣。”
青島科技大學教授 王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