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中國書畫類藝術家 >

人書俱老——速寫胡元田先生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6日 14:4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説到有關煙臺文化的話題,總是很自然地想到福山。當年大清帝國變法圖強,民族工業肇始,雄才大略的張弼仕創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就是由福山縣頒發的營業執照。説這句題外話,主要是想説明福山歷史與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這樣,再來速寫胡元田先生就省事多了。

       我認識胡先生在十幾年前,那時候他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煙臺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初見時,只覺得他的書法和人一樣溫文爾雅,寧靜淡泊,可敬可親。後來,慢慢發現他是個耐看耐讀的人,由是就多了一些關注。

       記得上個世紀末,他在紀念王懿榮誕辰100週年時寫的8000多字的論文,以整版篇幅登載于《書法導報》,旁徵博引,雅致高論,蔚為壯觀。王懿榮是福山文化造就的民族英雄,因發現甲骨文被譽為“甲骨文之父”。要寫出這樣一個人的文化價值高度,非一般筆力可為。原來胡先生曾當過中學語文老師,擔任過王懿榮紀念館館長,福山區政協文教委副主任,長期致力於王懿榮及本土文化的研究,所以才能下筆萬言,洋洋灑灑,一氣呵成,語驚四座。後來,他幾乎每年都要出一兩本書,大都是寫經的書法作品,寫得質樸無華,從容不迫,一片禪機。這些書在國內,在港臺,都受到了書法界和佛教界人士的追捧,我親眼見過一個居士在捧讀胡先生所寫經書時的那份驚喜,我不懂佛事,但我明白能讓居士們喜歡的,一定也是他們欣賞和欽佩的,而這其中除了書法的價值,一定也含了內容、形式等方面的審美高度。我也親眼見過胡先生書寫的一部分經書長卷原作,其中《金剛經》、《心經》等,動輒上千上萬字的經卷,都用鉛筆打了格子,蠅頭小楷寫得一絲不茍,那份虔誠、執著與細心、耐心,讓人手捧經卷時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

       也許因為自己長期讀詩寫詩的緣故,我特別喜歡胡先生寫的古體詩,雍容淡雅,深入淺出,明白如話,卻又蘊含著智慧與機趣,讀來經常會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尤其是胡先生書寫自撰詩文的書法作品,真草隸篆行五體皆備,而都寫得精神,更是體現了書法與文學之美的契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心手合一,天人合一,妙不可言。歲月如歌,交往漸多漸深,我越來越佩服他的學問和修養,喜歡聽他講福山文化的軼聞逸事,喜歡聽他講寫經的日子裏那些和佛學關聯的故事,覺得受用,也覺得透亮,因為那不僅是文化的浸淫,更是一種如坐春風般的人生體悟。

       見到胡先生時,我喜歡叫他為胡老師,而心裏更喜歡稱他為大儒。大儒胡先生,由學問滋養的儒雅和博大,是自內而外的自然流露。他的平和,他的善良與愛憎分明,他的堅定與不流世俗,都在翰墨飄香的歲月裏,給朋友們留下淡淡的卻又是深刻的記憶。身處兩地,雖然聚少離多,但彼此內心總是多了一些牽掛。記得前些年有段時間,胡先生身體不太好,形容憔悴,面色枯黃,讓人擔心。最近看見他時,竟發現胡先生面色紅潤,精神也好了許多,高興之餘心下暗自思忖,一定是寫經的這幾年時光滋養了學識,也滋養了心靈,讓他在歲月的變遷中,保持了寧靜淡薄的情懷,而這恰恰又激發了生命的朝氣與活力,那飄散著書卷氣的晚霞時光才會這樣快樂和自由。

       胡先生沒有經人炒作後的各種光環,因此他也不必耽于名利,這樣的人才可以平心靜氣地坐下來,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讓生命在不知不覺中,散發出本真的光芒。

作者:王利亮

責任編輯:張筱曼

熱詞:

  • 書法家
  • 胡元田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