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藝術臺 > 畫廊 >

“曼談書畫”之 一蓑煙雨 坐忘浮名

——記吳悅石先生其人其藝

發佈時間:2014年06月30日 18:1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結識吳悅石先生,還是我在中國美術館館長任上的時候,轉眼已有七八年了。在各種觀念、風格、形式、技巧不斷翻新的當代美術界,吳悅石先生陸續面世的一批批精妙的水墨寫意畫作品、指畫作品不斷引起美術家同行和書畫愛好者的關注。以至於當我們靜下心來回顧、梳理近十年來中國畫藝術發展、變化脈絡時,以吳悅石等人為代表的一註解重繼承發展傳統中國藝術精神、形式的藝術創作及其成果成為不可或缺甚至日趨顯現出重要價值的一部分,成為值得當代中國畫學術界研究的藝術現象。吳悅石先生作為當下秉持高揚傳統文人畫精神和藝術旨趣,以紮實的國學根基和深厚的藝術素養,詩、書、畫兼擅而令佳作疊出、每有新變,成為水墨大寫意的大家已是不爭的事實。”

       近五六年來,我不止一次地看到馮遠先生與吳悅石先生一起合作作畫的情景,那場面如同武林高手過招,靜極生動,一觸即發,筆下似調度著千軍萬馬,常有吞吐萬象,囊括八荒之氣概,畫面往往視野開闊而境界博大,時而有漁翁、松、鶴、江山一片,時而有文官、隱士、峽谷之間……高堂巨幛,在他們的筆下亦如同小品一樣輕鬆,無論是人物、場景,兩人都能配合得極到位,大有高山流水、惺惺相惜之意。正如上面那一段話所寫,馮遠先生一直對悅石先生評價很高。的確,吳先生為人散淡飄逸,給我的感覺也恰是當世之高人。吳悅石先生一直致力於中國傳統書畫的研習與弘揚,他自幼讀書浩如煙海、且天賦異稟能博文強記,承絕學、拓新意,在詩詞、書畫、古琴、中醫、意拳、禪宗、道家以及國學研究的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詩、書、畫、印乃其四絕。

       悅石先生八歲學畫,十歲拜王鑄九先生為師。王鑄九是齊白石的門生,他嚴格按傳統方法訓練少年的吳悅石,從畫折枝花卉冊頁始,從用筆、用墨、用水始,甚至研墨等都要求他先入規矩。

        十年文革,吳悅石被放逐深山十余寒暑,備嘗生活艱辛。但這並沒有改變他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喜好,他依然鍾情于書畫,沒有條件畫就在心裏畫。沒有筆墨,就用樹枝和泥漿在青石板上畫。年輕的他,也似乎演繹了屈原放逐、文王受拘的一幕。

       在此期間,他拜識董壽平先生,受到董先生的厚愛,並得衣缽相授。生活的磨礪與名師的指點使他對中國文人畫有了更透徹的心悟。於是他正式開始了大寫意文人畫的創作。1980年開始吳悅石在北京、南京、哈爾濱、深圳、山東以及新加坡、台灣、日本、香港、美國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八五思潮”後,在繪畫理念上,吳悅石崇尚古法,堅持承繼、延續傳統,與當時的創新風氣格格不入,於是他決定出國遊歷,一去便是十七載,直到新世紀初,才回到祖國。
 
       吳悅石以他作品中純正、濃郁的傳統繪畫韻味,為當下的中國畫壇注入了一股強勁的清新之氣,讓幾十年來幾經迷失、漸行漸遠的傳統繪畫有了一個別樣的坐標。吳悅石的繪畫藝術作為傳統文人畫體系的延續,做到了人物、山水、花鳥樣樣皆精。其中,他的意筆人物畫最具代表性,其簡括、大氣的寫意人物深具中國傳統繪畫範式和韻味,令人過目傾心。

       吳悅石的作品不僅僅是筆墨形式的描摹與營造,他更注重直覺與心性的表達。他十分注重書法的修養,不斷提升線條的質感與豐富性。

       在吳悅石看來,書畫絕不僅僅是筆墨之事。技法和紙上的工夫相對易學,但書畫要表達的境界和精氣神卻只能靠長期的修煉、砥礪和開悟。這就要求畫傢具有相當的畫外功夫或者筆墨線條技法之外的修養和深刻的人文內涵。也許正是這樣一種思想的導引,使得吳悅石先生成為一個國學功底十分紮實的學者型畫家。
   
       在若干有影響的書畫刊物的專欄文章中,他高古,犀利,灑脫,獨到的畫論常被畫界傳為美談。而其畫格畫風于質樸、蒼勁、奇崛和生動中盡顯民族藝術傳統之光輝,並透射出畫家深厚的學養。吳悅石是當代中國水墨大寫意文人畫的代表性人物,他對中國寫意精神的傳承與創造,系統地呈現了他對中國本土文化立場的堅守。

       豐富的閱歷與廣博的修養,使得吳悅石優遊古法而能自出機杼,在風潮迭起的當代中國畫壇獨樹一幟,吳悅石的水墨大寫意文人畫向人們展示著中國文人畫優秀傳統的無窮魅力。

       吳悅石先生身上天生有一種中國傳統文人的隱逸之風,他原本不接受任何媒體採訪,不參加社會活動,潛心治學,近些年在好友們的勸説下終於同意在中國國家畫院、榮寶齋等專業機構開設了“吳悅石工作室”,開班授課,目前學生已是桃李滿天下,但入室弟子多年來僅二三十人而已。觀吳先生對待弟子視如己出,扶助、提攜、傳授真知,常能改變弟子的一生,那種負責任的態度使我們終於明白先生不輕易收徒的原因了。他選擇弟子重人品、重治學態度,是以,吳門弟子中多不凡之輩也就不足為奇了!

       最後還是引用馮遠先生的一段話來概括吳悅石先生和他的藝術:“悅石兄的書畫藝術近年之在畫壇聲名鵲起,聲譽日隆,引無數學子和同行仰慕,筆者以為其因有三。一者:悅石先生在研究、摹習、傳承、出新中國傳統藝術,特別是文人畫藝術精神、品格、技藝諸方面,積數十年功夫修持有成,而今成果斐然,令人敬服。二者: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政治昌明,經濟長足發展,國力強勢崛起,人心思定,文化藝術繁榮發展,藝壇百花齊放,文化環境寬鬆開明使然;也與國人對中華五千年文化源流之精深博大理解日深,藝術家致力於當代中國藝術創新發展,弘揚母文化之自豪心、自信心、自覺心、自強心日增有密切聯絡。傳統文化精華在重新審視西學、重新認識國學之當下,比較出各自特質、優長之差異,以及其於今日于未來的價值與意義。傳統文人畫之藝術,新文人畫之精神再復振興播揚乃時勢使然。悅石先生等輩藝術家銜命進取,革故鼎新,繼承發展,乘風出岫,展露才華,當其時也。三者:悅石先生早年師從鑄九、壽平,直追二石之風範,學養深實,源脈端方,氣局純正。中年曆經顛沛離亂、世事遷變,並多年蟄居域外,欣逢盛世良時。其抱定宗旨,自覺深入中華文化學習,務求探其堂奧,又浸潤濡染于傳統藝術,研習苦練,融通並蓄,兼糅慧悟,入出傳統,始成今日之熔大寫意精神與形式于一爐的藝術正果,可喜可賀。”

       吳悅石先生於今七十尚值盛年,如果沒有數十年的用功不輟,哪會達到今日的圓融之境?我們深深為其取得的成就而感佩,更覺得,以先生今日之學養造化、精神體魄,能與現代生活切近結合,彰顯時代風神,只須假以時日,定能辟出另一番光明境界,咱們大家共同期待吧!

       人物簡介:吳悅石,少年時開始學習中國畫,五六十年代曾得到畫壇耆宿的親授,為著名國畫家王鑄九、董壽平入室弟子。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中心藝委會主任;中國國家畫院吳悅石工作室導師;榮寶齋畫院吳悅石工作室導師;國家國史館特約研究館員;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美中收藏家協會顧問;中美文物交流協會名譽會長;中國畫壇領軍人物。

(作者:張筱曼)

熱詞:

  • 曼談書畫
  • 一蓑煙雨
  • 坐忘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