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藝術臺 > 畫廊 >

中國田園山水畫概述

丁海松\編撰

發佈時間:2014年04月17日 12:0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田園山水畫的概念

       在中國山水畫中,凡以村野之景為主要描繪對象的畫,稱之為田園山水畫。它是山水畫科之下的一個獨立畫目。〔1〕田園山水畫中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有趨於工筆風、兼工帶寫風、大寫意風、裝飾風、寫生風、水彩風、版畫風、實驗水墨風等畫法。
    
       “中國田園山水畫”的名稱、概念,是由畫家張正忠先生首先提出來的。20世紀末葉,他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發現了田園山水畫的存在,在《從故鄉情結到田園山水畫》一文中他説:“拿我們的中國畫筆墨把這些風景畫出來,這是畫田園的山水畫,就叫它‘田園山水畫’吧。” 〔2〕接著又提出了山水畫“四大分支”説。〔3〕本文所述都是根據他的研究成果撰寫的。馬鴻增寫道:“他青年時即創作田園題材,近十幾年更專門從事田園山水創作研究,為前人所無;2005年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張正忠詩書畫——田園山水百圖》,以100件畫作和108篇文章的規模,集創作與研究成果于一書,可以説是中國第一部關於田園山水的專著。……因而我説,張正忠是田園山水的拓展者。”萬新華寫道:“1996年3月,張正忠曾撰文《從故鄉情結到田園山水畫》,首次提出“田園山水畫”,並對其範疇、內涵、外延、審美特徵、學科定位等問題進行思考。” 〔4〕
  
       田園山水畫在古代有一個模糊的稱謂,叫“小景畫”。它萌芽于山水畫成熟後的唐代,現存最早的田園山水畫真跡是五代趙幹的《江行初雪圖》。經過歷代的不斷發展,到當代進入一個興盛期。由於田園山水畫主要表現了寧靜和諧的鄉村田園之美,對於中國山水畫天人合一、主客觀融合、精氣神表達、生活情趣抒寫、筆墨理法運用等方面有著更好的發展條件,獲得現當代受眾的喜愛。田園山水畫是當代山水畫發展的結果,它的被發現和列為畫目,〔5〕對中國山水畫的興盛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2012年12月,在“田園山水畫”這個比較科學的名稱概念誕生16年之際,在北京召開了高層學術研討會,連同書面發言共41位專家正式肯定了張正忠關於“田園山水畫”概念、歷史、畫理的論述。〔6〕
  
       〔1〕見《張正忠詩書畫田園山水百圖》(2005年12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快然樓自序田園題材古已有之、我的田園山水觀》二文。2006年11月9日《中國書畫報》又發表張正忠文章《談田園山水畫》。
  

       〔2〕張正忠《從故鄉情結到田園山水畫》一文,撰寫于1996年3月,最初發表于《東洲美術》刊物,以及“東洲畫院”網站(該網站始建於1996年,2004年改建為張正忠田園山水畫網)。
  

       〔3〕山水畫四大分支之説形成于2004年,最初發表于《田園山水畫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8頁《總論》。

       〔4〕馬鴻增,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美術館副館長。他的《田園山水:張正忠的新拓展》一文寫于2006年,首次發表于2007年第1654期《中國書畫報》);萬新華,南京博物院藝術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他的《嚆矢椎輪  承前啟後——張正忠《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略議》,首次發表于《中國書畫》雜誌2013年第7期第128頁。
  
       〔5〕田園山水畫列為畫目,見之於張正忠撰《園外遐思》一文,發表于《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第一卷(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出版)第6頁。
  
       〔6〕2012年12月《田園山水畫學術研討會紀要》發表于2013年3月30日《美術報》、2013年10月9日《中國書畫報》。
  
  
2.田園山水畫的起源和發展〔7〕
  
(1)起源
  
       中國的農業距今一萬多年時即已成熟;距今四千年左右在民歌中開始出現田園景物的描寫;漢代的畫像磚出現了田園景物的畫面。距今1700餘年的晉末,山水畫獨立分科,到唐代山水畫臻于成熟。這些都為田園山水畫的産生準備了先機條件。
  
       在現存的繪畫作品中,有傳為六朝陸探微、唐李思訓的田園景物為主的山水畫作品,但它們的實際創作年代和作者都不能肯定。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唐王維的《輞川莊圖》(摹本),雖不能算純粹的田園山水畫,但畫中的江岸景物、莊園樹木已富有田園氣息。
  

(2)古代
  
       五代南唐的趙幹留下了《江行初雪圖》卷,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是確定無疑的田園山水畫真跡。此外還有董源山水畫中的村野之景,黃筌的汀渚水禽等,顯示了田園山水畫于五代時即已存在。
  
       宋代的村野之景作品就更多了,也畫得比較成熟。宋初有:李成的《寒鴉圖》;惠崇的《沙汀叢樹》、《溪山春曉》等;趙令穰的《湖莊清夏圖》、《春江煙雨圖》等;趙士雷的《江鄉農作圖》等,他們都為田園山水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對後世的田園山水畫産生了巨大影響。此外還有法常、郭熙、郭忠恕、李迪、李公麟、李唐、劉松年、馬和之、馬麟、馬遠、米芾、米友仁、夏圭、閻次平、燕文貴、玉澗、趙伯駒、趙佶以及很多佚名團扇等。這是中國歷史上田園山水畫創作的第一個高潮期,標誌著這個畫目正在生長、漸趨成熟之中。
   
       元明清三代的村野之景山水畫,上承宋代,繼續在發展、強壯的道路上前進。
  
       元代的創作數量較少,總體來講田園氣息也不夠濃郁,是一個低潮期。據現存作品看,涉足的畫家有錢選、高克恭、趙孟頫、黃公望、吳鎮、朱德潤、倪瓚、王蒙等40余位。
  
       明代有了很快的發展,參與創作的畫家有王紱、戴進、謝縉、杜瓊、沈周、周臣、吳偉、唐寅、文徵明、仇英、陳淳、謝時臣、陸治、文嘉、徐渭、孫克弘、趙左、董其昌、陳繼儒、袁尚統、藍瑛、倪元璐、項聖謨、陳洪綬等近300人,其中沈周的作品數量多、質量高,代表作有《東莊圖冊》等,是明代田園山水畫的代表人物。

       清代田園山水畫創作的參與者和作品數量更為壯觀。查士標、陳枚、擔當、樊圻、方士庶、傅眉、高鳳翰、高其佩、高翔、龔賢、龔有融、弘仁、華嵒、黃壁、黃鼎、黃慎、焦秉貞、金農、李鱔、李世倬、羅聘、任伯年、任熊、上睿、石濤、石谿、孫祜、湯貽汾、唐岱、王翚,王鑒,王時敏,王原祁、吳大瀓、吳谷祥、吳宏、吳歷、吳石仙、虛谷、葉欣、禹之鼎、袁江、袁耀、惲壽平等600余位畫家參與了田園山水畫的創作。其中王翚、龔賢、樊圻、石濤、吳歷、袁耀、惲壽平等人作品數量多,也最為精彩。
  
(3)近現代
   
       近現代是一個轉型時期,也是一個低潮期,探索性比較強。
   
       近代(1911—1948年間)主要是繼承,並在繼承的基礎上開始轉型。此階段年代短、作品數量不多,創作畫家有陸恢、吳昌碩、鄭午昌、蕭謙中、陳少梅、汪琨等50余人。
   
       現代(約1949—1999年間)是一個探索轉型時期,山水畫從古代轉為現代,何去何從尚不明確。田園山水的形態較多的在農村的生活中去挖掘,傳統的山水精神淡化,現實性加強。創作數量不是很多,呈多方探索的走向。陸儼少、陳子莊、方濟眾、傅抱石、齊白石、顧坤伯、黃賓虹、賀天健、黃君璧、黎雄才、李可染、梁樹年、林風眠、錢松嵒、石魯、宋文治、唐雲、吳鏡汀、楊善深、應野平、趙望雲、張大千、周懷民、朱屺瞻等70多位畫家參與了田園山水畫創作。在年畫、農民畫等民間繪畫中,也出現很多鄉村風景題材的作品。
  
(4)當代
   
       當代(約2000年至今)是一個田園山水畫空前繁榮的時代。近50多年期間,據較全面的調查、不完全的數據顯示,已經在報刊、書籍、畫冊上發表的田園山水畫作品數量已超過了歷代遺存作品的總量,參與作者逾千人。其中主要是近20年間産生的作品。主要畫家:專攻田園山水的畫家有張正忠、葉其嘉、陳危冰等,還有一批知名度或參與度比較高的畫家及數以千計的創作群體,有大量精彩之作。當代田園山水畫還在迅速發展之中,創作隊伍不斷壯大,欣賞群體日益擴大。它的功能也在擴展,創作水平正在不斷提高之中。
   
       〔7〕關於田園山水畫的起源和發展史,見於張正忠著《中國田園山水畫史》(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出版)一書,貫穿于全書。
   
  
3.美術學學科定位和相關畫理
   
       根據張正忠先生的研究,田園山水畫的學科定位應該是這樣的:
   
       美術——繪畫——中國畫(畫種)——山水畫(畫科)——田園山水畫(畫目)。〔8〕與田園山水畫並列的畫目,有峰嶺山水畫、城市山水畫、海景山水畫。
  
       他從以下幾個方面初步闡述田園山水畫的畫理:〔9〕
   
(1)範疇:田園山水畫是表現村野之景為主的山水畫。
   
(2)文化內涵:哲學基礎是儒道合流、天人合一,文化淵源是田園詩、民歌,中國繪畫理法、近現代思想。
   
(3)美學特徵:田園美是它的審美特徵,它的依託是中和之美。田園山水畫依託田園美,田園美的內涵是“詩化、美化的田園情趣,自然寧靜的理想境界”。它的主要審美屬性是物我為一、文人趣味、剛柔相濟。
   
(4)社會理想:愛國懷鄉、生態樂園。
   
(5)內容本質:在出世與入世之間。
   
(6)創作追求:抒寫田園美的情意、走生活之路,實現傳統基礎上的創新。
   
(7)最高境界:氣韻生動的真情真境、生態文明的現代理想。
   
(8)意義功能:寄情喻理、暢神怡情、教化美育;關懷民生、鼓舞信心;拓展山水畫領域。
   
(9)創作技法:以筆墨宣紙作畫、書詩入畫、借鑒西法、張揚個性語言、創造田園山水新語言。
   
(10)品評:意境、筆墨、情感、內容、造型、布景、形式、文化內涵等都是品評的要素,依中國畫、山水畫的價值觀品評。概括地説,要講畫意、寫意。
   
       〔8〕參看張正忠論文《山水畫分支之我見》,發表于2013年第2329期《中國書畫報》、2013年11月23日《美術報》“藝苑”;《關於海洋題材畫的學科分類定位》,發表于2013年第2300期《中國書畫報》。
   
       〔9〕散見於多篇論文中,參看:
   
       張正忠《快然樓自序我的田園山水觀》,載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張正忠詩書畫田園山水百圖》;
   
       張正忠論文《談田園山水畫》,發表于2006年11月9日《中國書畫報》;
 
       馬鴻增論文《田園山水:張正忠的新拓展》發表于2007年第1654期《中國書畫報》;
 
       張正忠論文《田園山水畫總論》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版《田園山水畫法》第8頁;
   
       張正忠論文《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發表于2010年第6期《美術觀察》第46頁;
   
       張正忠文章《田園心語》2011年1月發表于《田園情韻》畫集;
   
       薛永年論文《溯源探道 溫故知新——張正忠<中國田園山水畫史>序》,載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版《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第一卷第4頁;
   
       張正忠文章《園外遐思》載《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第一卷第6頁;
   
       張正忠文章《半份答卷》載《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第一卷第9頁。
   
       海門市文廣新局編印《走近中國田園山水畫史》。
   
   
4.田園山水畫研究文獻
  
(1)專著《張正忠詩書畫-田園山水百圖》
  
       2005年12月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收入張正忠《快然樓藝談》論文、隨筆108篇、詩160首、田園山水畫100幅、書法12幀。高冠華、陸一飛題詞,邵大箴、李松、邵洛羊作序跋。
  
       張正忠先生涉獵中西繪畫、文史,專攻田園山水畫創作近20年,並進行史論、創作方法研究。他發現山水畫中的村野之景猶如散落的珍珠,可蔚成品類;當代“田園美”觀念正在滋長、“村野之景”創作正在逐步壯大;它們具有相對獨立的藝術價值、現代的審美價值與社會價值,社會反響良好,因而為之起名為“田園山水畫”。本書以散文的筆調,闡述了田園山水畫的概念和史論框架,以及方方面面的藝術觀點。馬鴻增等專家研究表明:這是中國第一部關於田園山水的專著。
  
(2)專著《田園山水畫法》
  
       2009年7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張正忠著。全書有總論、田園山水畫創作、田園景物畫法、田園山水作品欣賞4個部分,配圖片240幅,王琦題詞、邵大箴作序。在成書過程中,邵大箴、王伯敏、葛路、馬鴻增等史論家對書稿進行了推敲和指導。
  
       邵大箴在序言中説:“《田園山水畫法》是一本為田園山水愛好者提供創作輔導的好書。張正忠在當前提出的‘田園山水畫’課題,也對我們討論當代山水畫創作的多樣性與豐富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資料。” 他為中國山水畫列出四大題材分支,而“田園山水畫”是其中的一個“畫目”。這樣的系統研究對拓展中國畫的新視野,促進田園山水畫的學科建設,為山水畫的發展、創新探索出路,提高山水畫在社會上的生命力,對於中國畫的繁榮和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本書系統、深入地闡述了田園山水畫的創作方法與技法,貫穿了田園山水的基本理念。既借鑒了前人的成果,更多的是作者在長期實踐中探索出來的經驗與方法,給山水畫創作者送來了藝術上的無私奉獻。圖文並茂,將可操作性和欣賞性融為一體,既是對技法的講解、研究,也是對佳作的欣賞,貼近實踐、貼近讀者。
  
       《田園山水畫法》簡要目錄:

一、總論
 
二、田園山水畫創作
  
(一)生活與感情 (二)構思立意 (三)情節 (四)構圖 (五)取景
 
(六)透視四遠法 (七)景深
 
(八)筆墨 1.筆墨的基本功夫 2.幾個審美用語  3.用筆六態  4.線條
             5.墨分五色 6.用墨 7.用水 8.點 9.點垛 10.擦11.收拾 
 
(九)色彩 1.固有色  2.意境色  3.水墨淡彩色  4.季節色  5.光影色  6.重彩色
 
(十)光感  (十一)景物的搭配 (十二)特殊技法  (十三)平面與色彩構成
 
(十四)詩書畫印一體之美 (十五)風格、語言與品評
 
三、 田園景物畫法
  
(一)四季畫法 (二)竹法A、剪影竹法 B、體面竹法 (三)竹園法(四)蘆葦法
  
(五)蘆花法(六)江蘆法(七)空枝樹(八)點葉樹
 
(九)夾葉樹A、雙勾夾葉法 B、寫意夾葉法 (十)叢樹法 (十一)  田園樹種畫法
  
(十二)茭白、菖蒲(十三)塘荷(十四)點景法(十五)地貌(十六)河塘、水面
  
(十七)道路、草地(十八)田野 (十九)莊稼(二十)宅園
 
(二十一)天氣變化(二十二)日、夜景象
 
四、田園山水作品欣賞
  
1.趙幹  2.惠崇  3.趙令穰  4.李迪  5.馬麟  6.沈周  7.王翚  8.石濤
   
9.龔賢  10.陸儼少  11.林風眠  12.傅抱石  13.李可染  14.童中燾 
  
15.白雪石  16.陳子莊  17.唐雲  18.錢松喦  19.林曦明  20.張正忠
   
(3)專著《中國田園山水畫史》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第一卷2012年9月第一版。全書共有十卷,上編4卷是評述,下編6卷是圖錄。圖片10500張,文字約40萬。張正忠著,王伯敏題詞、薛永年作序、題簽。
   
       此書是我國第一部田園山水畫史,從田園山水産生的先機寫起,追根溯源,縝密地揭示田園山水畫産生的根源和存在的條件、發展的動力,歷數歷史發展的起伏脈絡,並指出當代田園山水的現狀、發展取向。20張示意圖簡明地揭示畫史發展脈絡和畫理研究思路。
  
       自從農業成為主要生産方式,直至《詩經》産生的時代,田園之美逐步進入中國人的審美視野。經過一千餘年的緩慢發展,到當代又以新的面貌、新的內涵出現,並且形成了一支創作力量。從此中可發現山水畫繼續發展的新道路、新希望。但是,它的發展軌跡一直未被社會注意和認識,從未有人把它看成是山水畫科之下的一個分支;未有人涉足過它的史論研究,所以本書具有原創性的學術意義。史論家萬新華寫道:“以往的繪畫史研究者從未專門述及田園山水畫。直至近年,海門畫院院長張正忠先生正式提出‘田園山水畫’之稱謂和理論,並筆耕不斷,一而再、再而三地撰文立説,從紛繁複雜的文獻、圖像史料中搜索探尋,辨析考證,逐漸耙梳出一部《中國田園山水畫史》。” 〔4〕
  
  
       本書的述評以大量資料證明了“田園山水畫”創作隊伍及作品群的存在,在廣泛的比較中探尋出田園山水畫的特定範疇、內涵與外延;因而證明了田園山水作為“畫目”、撰寫“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的必要性;並提出了新的美學命題“田園美”;提出繪畫起源“審美興趣”説。
  
       本書展示了田園山水畫的魅力與豐富性,它不斷衍生的功能。它能愉悅人們的精神,給人以淡泊寧靜的文化熏陶;它具有對生態環境保護、愛國愛家鄉、民族藝術美育等教化功能;鼓舞人們樂觀向上,嚮往美好理想與生存狀態的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它將使更多參與田園山水畫創作的繪畫愛好者進入自覺狀態、提供了借鑒;同時有利於美育,讓更多的受眾喜歡山水畫,對開拓中國畫的新領域起到促進作用。

       《中國田園山水畫史》一書的價值,根據薛永年先生文章和研討會的評論,就是:“不僅填補了學術空白,而且很有現實意義”,“探索開拓中國傳統山水畫與時俱進的新途徑。” 〔10〕這本書的問世,加上前兩本專著,為“田園山水畫”這個“畫目”的學科建設奠定了學術基礎。
   
       〔10〕薛永年論文《溯源探道 溫故知新——張正忠<中國田園山水畫史>序》,載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版《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第一卷第4頁;
  
(4)隨筆《從故鄉情結到田園山水畫》
  
       (全文發表于1996年編《東洲美術》,作者張正忠。)
  
       摘錄:我的故鄉在江海平原,田園深處。彎彎小路,清清流水;竹林村舍,綠樹如雲。鄰里笑語,雞犬之聲相聞。我的童年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度過的。至今夢中,每每出現老宅故人情景,象一場場放不完的電影。我的畫筆,情不自禁要畫家鄉田園,曾撰詩云:“大江此入海,兩岸百里平;鹹謂無可畫,偏向幽處尋;翠竹掩村舍,淺水映草青;月明煙籠時,更起故園情。”故園之情,拂之不去!
  
……
  
       我對家鄉田園的懷戀、對大自然的珍惜,正好契合了一種社會文化意義。這種意義已不同於古代田園詩的隱逸情趣,卻是現代人的審美理想。人們永遠喜歡充滿陽光的田野、清清清的流水、新鮮的空氣、茂盛的樹木莊稼,拿我們的中國畫筆墨把這些風景畫出來,這是畫田園的山水畫,就叫它“田園山水畫”吧。畫中清純的美,多少能喚起人們對美的留戀和嚮往,使故鄉田園情結常駐于畫中。□         
  
(5)論文《談田園山水畫的特質》

       (全文發表于2006年11月9日《中國書畫報》,發表時題為《談田園山水畫》,作者張正忠。)
   
       提 要:中國山水畫,源遠流長。農業生産發展要比山水畫早幾千年,但到隋唐以後才有畫家關注村野之景,進入田園山水畫的萌芽期,五代出現典型的田園山水畫。到了二十世紀末,産生了“田園山水畫”這個名稱和概念,畫家的關注點有了很大的覺醒,創作主旨也有了發展,開始進入一個新的興盛期。當代的20來年中,創作的數量突飛猛進,超過了歷代遺存作品的總量。
  
       縱觀千年,田園山水畫已然形成了它自己的範疇、內涵、外延、審美傾向。田園山水雖受詩文的影響,但它畢竟是山水畫的一個分支,所以更多地受山水精神的支配。田園山水應在此基礎上加入“中和之美”。田園山水的審美特質,應以“中和之美”作為靈魂核心,並兼有下列特點:一是以村野之景為主要意象;二是以親近大自然、張揚生態環境美的理想,以出世的態度畫入世的畫;三是以“物我為一”的觀念,以文人的精神視野表達對生命之美、生態之美的謳歌,營造情境交融、溫馨和諧的詩境;四是以傳統中國畫筆墨理法為基礎,適當吸收西洋風景畫之長,構建個性的藝術語言圖式。
  
關鍵詞  田園山水畫史  文化淵源  美學內涵  時代意義  一個核心四個要素
  
       結論:如同其它題材一樣,田園山水畫也有它的局限性。然而我認為它在抒情達意上具有細膩性、意境表現上具有豐富性、語言上具有清新性、精神上具有深刻性、雅俗取捨上具有兼容性等特點,應該成為中國山水畫傳統理法與現代情懷相結合的切入點之一。創作、研究、傳播田園山水畫,對中國山水畫的拓展、創新,無疑具有深遠的意義。□
  
(6)論文《山水畫分支之我見》
  
       (全文發表于2013年第2329期《中國書畫報》,作者張正忠。)
  
       提 要:任何一個畫科,它的初始階段總是混沌而不可分的。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具備了獨立分科的條件,就分科獨立了。科目的分類方案是繪畫史論家根據大量研究而做出的,在若干年內,它呈現穩定的狀態。分科對促進繪畫的發展、各門類的藝術特點的健全起到了積極作用。
   
       田園山水畫在當代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確定這個分支的學科定位時,又發現它有另外兩個“兄弟”:海景和城市。原來 “當家”的高峰山嶺山水畫,便成為老大哥。“峰嶺山水畫”,是山峰、山嶺為畫面主要意象,岩石、瀑布為構成要素的山水畫。“田園山水畫”,是以村野之景為主的山水畫。“海景山水畫”,是以大海波濤、海岸景物為主的山水畫。“城市山水畫”,是以城市、集鎮、人造園林為主的山水畫。
  
關鍵詞:山水畫分支  峰嶺山水畫  田園山水畫  城市山水畫  海景山水畫
  
       結論:“田園山水畫”分目獨立是時代的必然。在不斷發展中,品種體裁將會更加豐富多彩,這是自然衍生的結果,一個良性的藝術生態現象。我對山水畫分支的研究十多年,提出也已歷八年,但尚不能説已經很成熟,希望業界能在大膽使用中得到磨礪。山水畫歷經一千七百多年的發展,終於有了今天這樣空前壯大的體量,我們應該珍惜這樣的繁榮局面,繼續大膽地未知領域作出更多探索,共同把山水畫引向更健康、更美麗的前景中去。□
  
(7)論文《在入世與出世之間》
    
       (全文發表于2010年第6期《美術觀察》,作者張正忠。)
       提 要:“田園山水畫”這個畫目,是根據題材內容來分類的。對它的闡述,應有幾個方面,內容和主題是其中一個方面。本文從繪畫的入世性和出世性切入,追溯繪畫的起源和功能的演進,揭示田園山水畫在內容方面的時代特徵。由於田園山水創作關注人的生存狀態,多見自然寧靜的意境,它既保持著繪畫的入世性一面,又有著出世性一面。因此,田園山水的內容本質當介於入世與出世之間,這是題材特點所決定的。而入世性與出世性對於繪畫作品來説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在當代,家園情結、生態理想自然地成為田園山水畫的兩大重要主題。
  
關鍵詞:田園山水畫   生存與審美    繪畫的入世性與出世性    入世與出世之間    家園情結   建設生態樂園的理想
  
       結論:
  
       所以據我看來,田園山水畫的出現和延續,以至終於發展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畫目,是人類審美能力提高的結果。它是繪畫藝術發展的必然,對山水畫是一個有意義的拓展。田園山水畫作為山水畫的一個題材分支,它具有山水精神的共性,也具有它的特定內容和審美內涵,因此在主題上也有它的側重點。愛國懷鄉、生態樂園理想是它的兩大主題,體現了積極的人文關懷,也是畫家人格展現的空間。田園山水畫的審美功能和教化功能是兼而有之的。而在它的形成、發展過程中,從文化淵源、題材內容的特徵來看,現代田園山水畫的內容本質當在入世與出世之間。
   
  
5.田園山水畫重要活動
  
       (1)首次以田園山水畫為專題的高端學術研討會〔11〕
  
       “生態與家園——海門田園山水畫展”暨《中國田園山水畫史》首發在京舉行
  
       2012年12月6日,由國家行政學院書畫研究院、中共江蘇海門市委、江蘇海門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海門田園山水畫展”、《中國田園山水畫史》首髮式在京展出。“海門田園山水畫暨《中國田園山水畫史》學術研討會”同時舉行。研討會由邵大箴、薛永年主持,在京美術理論家、書畫家李樹聲、李一、劉曦林、夏碩琦、尚輝、馬鴻增、奚靜之、趙權利、王鏞、劉龍庭、廖自力、趙立凡、趙力忠、陳醉、王雪峰等17人參加了研討會,王伯敏、孫克、李松、葛路、徐沛君、楊惠東、黃丹麾、李維世、張旭、陳燮君、舒士俊、毛時安、朱國榮、樂震文、邵洛羊、惲甫銘、盧炘、薛亮、左莊偉、萬新華、丁濤、薩因章、馮兆平、鄭振強等24位各地專家作了書面發言。
  
       田園山水畫正式進京亮相,史上是第一次,以田園山水畫為專題的高端研討會也是第一次。國家行政學院書畫研究院院長廖自力在畫展《前言》中説:“張正忠從藝50餘年,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專攻田園山水的畫家。他忠誠藝術、不辭艱辛,把鄉村實景昇華到美學的層次,提煉出生態之美和熱愛家鄉的主題;他克服了田園山水畫創作中的許多難點,使畫作質量達到相當高的水準;他第一個提出田園山水畫理論,形成系列專著;他還帶動其他美術工作者共同探索田園山水畫之路,真是非常難得。”
  
       《美術報》以8個版報導,編者按説:“研討會高度評價了海門田園山水畫的成就,普遍認同‘田園山水畫’的美術學命題、山水畫‘四大分支’的學科分類,充分肯定了研究、撰寫《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的開創性意義。與會者認為:《中國田園山水畫史》是中國第一部田園山水畫史書,它填補了中國繪畫史的一段空白。張正忠繪畫作品和他三部專著的先後出版,奠定了中國田園山水畫的學術基礎。這次研討會是中國美術界第一次以田園山水畫為專題的高端學術研討會,是中國田園山水畫作為畫目而受到學術界高層人士重視的歷史性會議。”
 
       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院長邵大箴説:“寫《中國田園山水畫史》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從來沒有人做過,意義是不一般的。”
  
       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主任薛永年:“他貫通古今的系統性、對田園山水問題的突破性、知難而進的積極性,非常難能可貴。描繪詩意棲居的精神家園,是當代新的生長點。”
  
       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劉曦林:“這部書提出的一些問題、一些美學觀念,都是值得我們繼續學習、深入領會、深入研究的。”
   
       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馬鴻增:“他在創作上是傳統田園山水的拓展者,現在又成為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的開創者。他奠定了一個新的學科建設的基礎,一個自成體系的、很紮實的基礎。”
  
       南京師大教授左莊偉:“張正忠終成一位令畫界矚目的畫家,自成一體,開創了當代山水畫的新領域。在林立的畫家中獨樹一幟,佔有一席無人替代的地位。”
  
       中國美院博導王伯敏:“以田園題材作畫,道路廣闊。”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觀察》主編李一:“能提出山水畫“四大分支”很不簡單。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保持生態平衡。而張先生在20多年前就注意到用藝術的方式來表現生態文明,這是很可貴的。”

       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孫克:“在當代諸多山水畫家中可稱獨樹一幟。”
  
       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李松:“對中國繪畫史特別是山水畫史的研究具有開創意義。”
  
       〔11〕詳見2013年3月30日《美術報》、2013年10月9日《中國書畫報》。

(2)張正忠田園山水美術館〔12〕
    

       張正忠田園山水美術館由海門市政協、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聯席會議發起,組委會支持指導,2004年3月正式開館,館長樊春娟。初名“張正忠藝術陳列館”,2013年更名為“張正忠田園山水美術館”,擬建新館。它是常年陳列畫家張正忠作品的美術場館,並有組織交流、研究、收藏、宣傳的功能,是由海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管、民政局註冊的民辦非營利性公益文化單位。
    
       美術館位於海門市中心銀海橋南,常年展出張正忠的田園山水畫作品100余件,免費開放接待本市與全國各地參觀者。不定期更換展品,開通互聯網網站(zzzart.cn),舉辦畫展、在上海市設立工作室,向全國和省級展覽、各級媒體提供作品展出、發表,與全國中國畫創作和理論界知名人士交流。
  
       張正忠生於1945年,海門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上海書畫院畫師、海門畫院院長。從藝50餘年,早年藝涉中西,後專攻田園山水畫20餘年。他的田園山水畫課題研究,是以創作為主,結合史論研究、實景考察、培訓推廣四位一體推動田園山水畫學科建設,都有了可觀的成果。他的藝術特色鮮明、自然親切,拓展了中國山水畫的題材領域;史論研究具有系統性和開創性,獲得專業界人士高度評價。
  
       〔12〕參看由“張正忠藝術陳列館”即現“張正忠田園山水美術館”主辦的“張正忠田園山水畫”網站zzzart.cn 。
  
6.主要參考資料:
 
       (1)張正忠專著《張正忠詩書畫-田園山水百圖》,(2005年12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含邵大箴、李松、邵洛羊序跋;張正忠《田園題材 古已有之》、《我的田園山水觀》 
 
       (2)張正忠專著《田園山水畫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含邵大箴序言,張正忠《田園山水畫總論》
 
       (3)張正忠專著《中國田園山水畫史》(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出版),含薛永年《溯源探道 溫故知新——張正忠<中國田園山水畫史>序》、張正忠《園外遐思》、《半份答卷》
 
       (4)張正忠隨筆《從故鄉情結到田園山水畫》,撰寫于1996年3月,最初發表于《東洲美術》刊物,以及當時的“東洲畫院”網站(張正忠田園山水畫網的前身)
 
       (5)張正忠論文《談田園山水畫的特質》,參照《田園山水畫法總論》有所修訂。最初以《談田園山水畫》為題,發表于2006年11月9日《中國書畫報》
 
       (6)張正忠論文《山水畫分支之我見》,發表于2013年第2329期《中國書畫報》、2013年11月23日《美術報》“藝苑”版(題《談山水畫四大分支》)
 
       (7)張正忠論文《在入世與出世之間》,發表于2010年第6期《美術觀察》第46頁
 
       (8)馬鴻增論文《田園山水:張正忠的新拓展》,首次發表于2007年第1654期《中國書畫報》
 
       (9)張正忠田園山水畫網www.zzzart.cn   始建於2004年

       (10)央視網cctv.com 中國網絡電視臺藝術臺-書畫-藝術家-國畫家-張正忠   直接鏈結:http://arts.cntv.cn/art/special/hl/zzz1/index.shtml

       (11)海門市文廣新局編印《走近中國田園山水畫史》,2012年
 
       (12)《田園山水畫學術研討會紀要》發表于2013年3月30日《美術報》特刊、2013年10月9日《中國書畫報》
  
       (13)南通市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編印《田園情韻張正忠田園山水畫選粹》畫集,2011年,含張正忠文章《田園心語》
                                                                         2013年10月編寫

 

 

 

 

 

熱詞:

  • 張正忠
  • 中國田園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