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藝術臺 > 畫廊 >

走近《中國田園山水畫史》及其作者張正忠

施友明\編撰

發佈時間:2014年04月17日 11:1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中國田園山水畫史》是怎樣的一部書?
   

       此書從田園山水畫産生之前的先機寫起,追根溯源,揭示田園山水畫産生的根源和存在的條件、發展的動力,歷數歷史發展的脈絡,並指出當代田園山水畫的現狀、發展取向和前景。

       全書共有十卷,圖片1.05萬張,文字約50萬。學術顧問王伯敏、薛永年、徐建融,王伯敏題詞,薛永年作序、題簽,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全書分上下編,上編4卷是文字評述,下編6卷是畫作圖錄。

2.《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的著作者是誰?
   

       本書的著作者是張正忠,一位酷愛藝術的書畫家。1945年生於江蘇海門一個耕讀傳家的書香門第,自幼從父學習書畫和古文。早期涉獵中西各科繪畫和書法、雕塑、設計等,興趣較廣。後師從花鳥畫家高冠華、山水畫家陸一飛、史論家邵洛羊,並得到邵大箴、薛永年、王伯敏、童中燾等多位名家指導,在中央美院專修碩士研究生課程。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書畫院畫師、江蘇國畫院特聘畫家、海門畫院院長。在海門建有“張正忠藝術陳列館”。作品曾獲得文化部和中國美協頒發的二等獎,全國性、國際性獎項20次,發表文論40余篇次,省級以上參展發表數百次。1994年起專攻田園山水畫創作,並逐步走上創作、史論、考察三位一體的田園山水學科建設之路。出版有三部田園山水畫專著。
   
3.什麼樣的畫屬於田園山水畫?

       描繪村野之景為主的山水畫。1. 在畫面中以鄉村野外風景元素為主,山石只作陪襯,人物、花鳥、動物、道具為點景;2. 具備中國山水畫精神與特質。
   
4.最早的田園山水畫是誰創作的?

       田園山水畫的産生是一個漸進過程。現存最早的村野之景作品有:傳為六朝陸探微的《歸去來辭圖》、唐李思訓《耕漁圖》、吳道子《耕植圖》,但不能肯定其真實作者和創作年代;展子虔《遊春圖》、王維《輞川圖》,尚不屬典型的村野之景,所以六朝、隋唐僅處於萌芽期。五代趙幹的《江行初雪圖》是現存最早且無爭議的村野之景山水畫真跡。
   
5.本書設計、安插了哪些示意圖?

       本書為了簡明地揭示畫史發展脈絡和畫理研究思路,設計了20張示意圖,有助於讀者理解和獲得啟發。

(1)中國繪畫的起源和發展

(2)從認識到繪畫的時間差異

(3)歷代田園詩與現代田園山水畫主旨、用景視角演進

(4)中國古代鄉村題材畫的初生演進狀態

(5)中國山水畫四大分支演進脈絡

(6)“田園美”的內涵

(7)田園山水畫的藝術審美因素……

6.田園山水畫課題是怎樣提出來的?

       張正忠先生從1960年(15歲)起就愛畫田園題材。1994年他受高冠華、廣軍、吳長江等老師的啟發,決定專攻故鄉海門風景題材。在畫了許多鄉村題材作品之後,覺得應該給自己的畫取個學名。他根據1996年3月自己寫的一篇文章《從故鄉情結到田園山水畫》,取名為“田園山水畫”,並對它的範疇、內涵、外延、審美特徵、學科定位等問題進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他受到王伯敏、邵大箴、葛路、邵洛羊、李松等史論家的啟發和指導,于2005年出版了首部專著,提出了史、論框架。其後逐步形成了創作、史論、考察一體的田園山水課題。
   
7.田園山水畫課題研究的現狀和畫學意義是什麼?

       自從農業成為主要生産方式,直至《詩經》産生的時代,田園之美逐步進入中國人的審美視野。經過一千餘年的緩慢發展,到當代又以新的面貌、新的內涵出現,並且形成了一支創作力量。從此中可發現山水畫繼續發展的新道路、新希望。但是,它的發展軌跡一直未被社會注意和認識,從未有人把它看成是山水畫科之下的一個分支;未有人涉足過它的史論研究,所以本課題不僅具有原創性的學術意義,也填補了畫史研究的一段空白。

       張正忠先生從藝51年,涉獵中西繪畫、文史。專攻田園山水畫創作18年並進行研究,已經有了系統的認識,形成了自己的藝術觀點。他發現了山水畫中的村野之景猶如散落的珍珠,可蔚成品類;當代“田園美”觀念正在滋長、“村野之景”創作正在逐步壯大;它們具有相對獨立的藝術價值、現代的審美價值與社會價值,社會反響良好。因而為之起名為“田園山水畫”;並連續出版專著,為中國山水畫列出四大題材分支,而“田園山水畫”是其中的一個“畫目”。這樣的系統研究對拓展中國畫的新視野,促進田園山水畫的學科建設,為山水畫的發展、創新探索出路,提高山水畫在社會上的生命力,對於中國畫的繁榮和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8.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課題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1)張正忠的繪畫藝術起源觀是“在人類智力進化成熟的條件下,繪畫藝術産生於作者的審美興趣,延續、發展於人類社會對繪畫的需要”;
   

(2)繪畫藝術的創新演變狀態是“自然衍生”;
   

(3)繪畫藝術各個時代的審美傾向、功能的演變關係是“並存”;
   

(4)田園山水畫發展的最佳路徑是“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
   

(5)田園山水畫的哲學基礎是“天人合一”觀;
   

(6)田園山水畫的最高審美追求是“中和之美”、“生態之美”;
   

(7)現代田園山水畫的社會理想是“生態樂園”;
   

(8)田園山水畫的內容本質是“在出世與入世之間”。
   

(9)田園山水畫的最高藝術追求是“氣韻生動”。
   

9.張正忠在田園山水課題研究過程中提出了哪些新概念?
   

(1)提出了“田園山水畫”這個繪畫專用名詞,以及山水畫“四大分支”説,從而提出了“田園山水畫”這個課題;
   

(2)證明“田園山水畫”創作隊伍及作品群的存在,在廣泛的比較中探尋出田園山水畫的特定範疇、內涵與外延;因而證明了田園山水作為“畫目”、撰寫“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的必要性;
   

(3)提出了新的美學命題“田園美”;
   

(4)提出繪畫起源“審美興趣”説;
   

(5)在創作理念、方法上多處有新意的表述。如“出世與入世之間”、“用筆六態”、“用墨五法”、“用色六法”等等。
   

(6)提出以“田園文化精神”來影響城鄉文明建設,探索城市化與傳統文化、生態環境諸矛盾的解決途徑。    
   
10.山水畫已形成哪四個分支?

       以山峰、山嶺、石坡、瀑布為主的“峰嶺山水”,以村野之景為主的“田園山水”,以城市、建築、集鎮、人造園林為主的“城市山水”,以大海、海岸、波濤為主的“海景山水”。
   
11.田園山水畫為什麼能夠産生、延續和發展?

       古代人的智力進化到一定程度,開始關注鄉村風景之美;農業生産方式成熟;山水畫的獨立;詩歌的影響:在具備這幾個條件之後,産生了鄉村題材的繪畫。因為田園山水具有關注人類生存狀態、展現生機動人的美景、合於隱居理想等出世與入世之間的內容與審美特徵,深獲畫家和受眾的喜愛,故能延續發展。現代化的滾滾進程逐漸摧毀著千百年留下的田園風景和傳統文明,當代人很珍惜這些行將失落的美好事物,並試圖以新的方式部分地保留下來。在這種思維之下,生態文明、思鄉情結成為永恒的主題,田園山水畫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田園山水畫”這個繪畫專用名詞問世僅十多年,如今已被作為風景美的象徵,延伸應用於文學、規劃、旅遊、商業領域。
   
12.提倡和發展田園山水畫對社會有什麼益處?

       一、它能愉悅人們的精神,給人以淡泊寧靜的文化熏陶;二、它具有對生態環境保護、愛國愛家鄉、民族藝術美育等教化功能;三、鼓舞人們樂觀向上,嚮往美好理想與生存狀態的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四、提高群眾對城鄉景觀的審美能力;五、對開拓中國畫的新領域、繁榮民族文化起到促進作用。
   

13.當代田園山水創作的狀況怎樣?

       由於田園山水畫理論問世時間不長,對於村野之景的創作尚處於自在狀態。儘管如此,據研究:當代田園山水畫近十幾年中已經發表並收集到的作品超過古代任何一個朝代。而且在創作主旨、選材、地域、形式、審美傾向等方面也衍生出許多新的東西,並出現了專攻田園山水的畫家。當代參與過田園山水畫創作的畫家已統計到的有1千余人,其中有吳冠中、張仃、林曦明等名家。2006年以後,全國範圍裏已有一些畫家在報刊上打出“田園山水畫”的旗號。峰嶺山水也出現“田園化”現象。這樣的發展勢頭,説明它在當代繪畫中已具有一定的比重和樂觀前景。清純的鄉村自然風光,寄託人類的生存理想,引起畫家的創作衝動,也備受觀眾的喜愛。田園山水畫的發展和興盛,是時代的必然。
   

14.我國現有幾部田園山水畫專著?

(1)2005年版邵大箴先生序《張正忠詩書畫—田園山水畫百圖》,張正忠著。是中國第一部關於田園山水畫的專著。這本書中有108篇文章,提出了田園山水畫史論的初步框架。

(2)2009年版邵大箴先生序《田園山水畫法》,張正忠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現代田園山水畫理念的統攝下系統地闡述了創作與作畫方法技巧。

(3)2012年版薛永年先生序《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第一卷,張正忠著。這是我國首次出現的田園山水畫畫史著作。從2005年構思開始,將歷時10年出齊。
   
15.《中國田園山水畫史》一書的價值何在?

       根據薛永年先生文中的評論,就是:填補繪畫史論學術空白,開拓山水創作新的途徑。這本書的問世,加上前兩本專著,意味著“田園山水畫”這個“畫目”的學科建設已經奠定了學術基礎。
   

       其次,本書的撰寫時蒐集的資料比較全;書中內容詳細、實在、系統性強;作者對畫理思考較深,提出了不少可繼續深入研究的問題;作者有豐富的創作實踐經驗。這些因素增加了本書的內涵厚度,具史料性、可看性、啟發性。
  

       此外,在近百年來中國畫備受衝擊的情況下,它以翔實的資料、嚴密的邏輯、娓娓的評述、明瞭的概括,“擺事實、講畫理”,不僅證實了中國田園山水畫的存在,也展示了它的魅力與豐富性、它不斷衍生的功能,指出了它在當代和今後進入興盛期的趨勢。它將使更多參與田園山水畫創作的繪畫愛好者進入自覺狀態、提供了借鑒;同時有利於美育,讓更多的受眾喜歡山水畫。
   
16. 《中國田園山水畫史》是怎樣寫出來的?

       張正忠先生從構思開始到初步寫成出版第一卷,花了7年時間;出齊10卷要到第10年。他尋找多位高端史論家請教,“上窮碧落下黃泉”,閱讀了大量書籍,調查大量的出版物、從20多萬幅作品圖片中逐一甄別遴選。提綱改了幾十次,圖文數易其稿,用“以畫傳人、以史帶理”的方法寫成。撰寫時從宏觀到微觀、從史料到觀點、從分析到綜合、從內容到排版,字斟句酌、條分縷析,考證擇優、刪繁就簡,可謂無數心血凝成。他説,“儘管這樣,尚難免謬誤粗糙,所以只能如履薄冰,謹慎而行。”他認為自己的主業是搞繪畫創作,一直不肯放鬆創作,所以每天要工作近10小時。


17.張正忠是怎樣進行田園山水畫創作的?

       張正忠先生是一位勤奮的畫家。他不斷尋師訪友,不斷學習求進;他不僅對大自然景物深入觀察,熟記在心,也愛讀詩文、畫理。幾十年如一日地練書法、練筆墨基本功。他只做四件事:畫、寫(書法、文章)、讀、跑(鄉村、名勝),其餘的事都由助手去做,所以他能潛心於創作。他對創作很認真,有時一幅要畫好幾稿,步步深入。他很投入,連做夢也時常出現美麗的田園風光。他的作品數量較多,力求每幅作品都有特定的情景和審美傾向,因而沒有雷同現象。


18.張正忠是怎樣進行實景考察的?

       張正忠先生自幼生長在水木清華的海門鄉村。他常到農村去寫生,1982年起用攝影積累素材。隨著現代化進程加速,他越來越感到眼前優美景色的珍貴,增加了去鄉村的次數。從2001年起,他每年要下鄉幾十次至一百多次,邁開雙腳深入到田頭宅旁,挨村挨組地搜尋激動自己的景物。他細緻觀察景物變化,研究田園風景美的構成規律,體驗特定情景中的感受,思考田園美的本質,從實景到畫面語言的加工途徑,古今生態環境演變的脈絡,等等。


19.張正忠在藝術上有什麼追求?
   

       張正忠先生的創作,是從傳統中來,讓心靈與造化融合後自然出新。邵大箴先生很多年前就説他“路子正”。他講究筆墨,以書法入畫,把生活中的生動情景、心靈中的審美理想滲透進去。舒士俊評他的畫“端凝秀逸,生氣盎然”:端者正大之氣,凝者厚重蘊藉,秀者清新優美,逸者淡泊超脫,生氣者生命之氣躍然于紙上,基本能概括他這個階段的藝術特點和追求。


20.田園山水畫與巴比松畫派鄉村繪畫有何異同?

       説起19世紀法國的巴比松畫派,我們就會想到米勒和柯羅。他們以鄉村景物入畫,那種樸實淳厚的現實主義鄉村繪畫在世界上影響很大。工業化對鄉村的蠶食,促使他們定居鄉村和創作這類油畫。這些作品與田園山水畫有許多相像之處,是迄今世界上與田園山水畫主旨最接近的繪畫。但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點:
   

(1)巴比松畫派是七位共同關注鄉村景物的畫家的鬆散群體,沒有共同的宣言和理論支撐,風格各異。而田園山水畫是一個繪畫學科,其涵蓋面要龐大得多。
   

(2)米勒等人的現實主義繪畫是對當時流行的浪漫主義繪畫的反撥,他們主張要客觀地作畫,是入世的。田園山水畫基於中國三千多年文化的自然衍生,它是介於出世與入世之間的,是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繪畫藝術。
   

(3)米勒畫鄉村生活,是以人物為主的;柯羅雖然以景為主的作品較多,但限于焦點透視,構圖較為雷同。而田園山水畫屬於中國特有的藝術體系,它的思維、取材和藝術處理,意境的創造,是極其豐富多變的。
   

(4)西方繪畫從19世紀印象派往後都是刮一陣風便過。巴比松畫派雖有後續影響,但未成體系。而中國繪畫具有漫長的延續積累過程,所以中國在田園題材繪畫發育上比西方要綿長、厚實、完善得多。
   

21.聽説張正忠的藝術道路中有賢內助支持是嗎?

       張正忠先生説,他的藝術道路上最早得到父母親的啟蒙培養;後來幾十年中,有社會各級有關部門及領導人的支持、有諸位老師的指導、有眾多朋友的幫助,也有親人的關愛。
   

       張正忠青少年時曆盡貧寒,後來逐漸好轉並得到賢內助的支持。她為張正忠處理各種事務,創造條件,為他爭取了分分秒秒的時間。他可不上街、不做家務,全身心投入創作研究工作;還有心靈上的撫慰和鼓勵,淡泊寧靜的思想氛圍,身體健康的悉心維護等等。另外還有助手協助工作,使他對藝術的追求更加專心、更有信心,有更充沛的精力。


22.怎樣概括張正忠田園山水畫的風格與成就?
   

       邵大箴先生寫道:“他的作品猶如有情趣、有詩意的散文。這種幽靜、自然、和諧的畫境,無疑能給人們的心靈世界以撫慰。”
   

       薛永年先生評語:“意境清新、筆墨秀雅;幽靜宜人,詩意盎然。”王伯敏先生題詞:“墨彩秀逸,田園如詩”。馬鴻增先生論文:“張正忠是田園山水的拓展者”。舒士俊先生概括:“端凝秀逸、生氣盎然”。
   

       李樹聲、李松、高冠華、童中燾、左莊偉、朱國榮、丁濤、萬新華先生等幾十位著名美術史論家、畫家發表文章言論肯定他的藝術與理論。
   
   (本文發表于海門市文廣新局2012年第6期《海門潮》、 2012年8月6日《海門日報》)
   
  

 

 

 

 

 

 

 

 

 

 

熱詞:

  • 張正忠
  • 中國田園山水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