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藝術臺 > 畫廊 >

關於水墨風景畫

發佈時間:2014年03月28日 15:0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裡所説的水墨風景畫按傳統中國畫的分類來説應當屬於山水畫的範疇。而在中國畫中,山水畫的發展可謂最快和最全面,在山水畫的發展史、藝術史論與各種表現技法上也最為完整和系統。山水畫從唐代就開始獨立成科,技法上經過歷代畫家不斷創新、發展、改造與積累經驗,已漸趨成熟。當然,這種成熟並不是某個畫家一朝一夕突然創造的,而是眾多畫家繼往開來,潛心探索而逐步取得的。山水畫到了五代、北宋已經達到相當成熟的階段,當時名家輩出,各自成派,競芳鬥艷。初唐的獨立成科與晚唐的各種皴法的出現,對山水畫的發展來説可算是一個里程碑,為今後山水畫的再度發展起了奠基的作用。 

       五代、北宋山水畫可歸納為三大流派、即荊浩、關仝寫太行山色,李唐與郭熙寫黃土高原,董源與巨然多寫江南山野。因為他們描寫對象的不同,所以也産生了許多相應的表現 方法,包括各種樹法與山石皴法。范李用筆堅實,用墨厚重,有北地沉雄氣象;李郭用筆遒秀,用墨輕靈,得淡靄奇妙之致;董巨則峰巒渾厚,草木華滋,一片江南景色,他們的技法給今後的山水畫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説明了繪畫技法的産生是源於生活,因對象而異。季節不同,景色亦因技法處理也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粧,冬山慘澹而如睡”。 

       “明四家”—沈、文、唐、仇均為蘇州人,合稱“吳門畫派”。他們大多寫江南的抒情山水,以表達主觀意趣為主旨,對自然風光作理念化的加工,寄託理想、抒發情思,籍以自娛,技法上大旨透露出文人畫的秀雅格調,佈局舒朗,線條細潤,墨色清淡,皴法短斫。這類山水畫展現了他們泛學諸家及探求精微的態度,在推進文人畫的抒寫心靈,傳情達意和情景交融方面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承前啟後的作用。 

       在後來一段時間,“四僧”在藝術上的爆發力和創造性以及藝術成就是最為突出和卓著的,基中石濤是最富代表性的,石濤憑著深厚的文化修養,汪洋縱恣的藝術才能,勤奮不輟的探索精神以及特有的人生感受,打開了一個無限瑰麗的審美世界。他的作品題材廣泛,風格多樣。舉凡沉雄奔放、蒼茫剛健、清新典雅、博大宏深、簡約澹遠、清曠幽邃,尤其是藝術風格的奔放、使其運筆不粘不滯,不板不刻,靈動松活,驅使自然、信筆勾涂、隨意點染—所有這些,仍為現代人所推崇與學習。再有,石濤所提倡的“筆墨當隨時代”的創作思想,為中國山水畫的發展,為後人的研究及治學也留下了極為珍貴的財富。 

       歷史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社會風貌與風光也在變化,畫家的繪畫技法當然也會隨之不斷地創新、發展。然而作為中國山水畫的靈魂---意境---即景與情的結合還是永恒的。意境的産生有賴於思想情感,而思想情感的産生又與畫家對事物的觀察深度有關。就我自己來説吧,因為長期生活在蘇州,對拐彎抹角的水巷與水鄉風光不但熟悉而且有著深厚的情感,於是就産生了表現水鄉風情的慾望和竭力去尋找能夠表現它的方法。儘管中國畫有著富有表現力的各種皴、擦、點、染、線描……等手段,但這一切與自然萬物相比又顯然很不夠了。在古代,蘇州名人薈萃,畫家雲集。明代的吳門四家更是當時全國最高水平的代表,到了清代,許多大家都曾在蘇州居住過。然而,卻很難從他們及古代諸家的作品中找到表現現代蘇州風貌的範本。古老、典雅的園林是蘇州的驕傲,因為它是中國古代藝術的瑰寶。

       然而我卻更愛姑蘇水鄉的自然與恬靜。黑瓦、白墻、小橋流水……好像一條美術館的長廓;那水邊各色各樣的小樓庭院,臨水的花窗與扉門,供人洗衣的駁岸與石階,飄著裊裊炊煙的漁舟……本身就像一幅幅美妙的圖畫,使人流連忘返。有時甚至連每一小塊已經剝落了的露出了磚石的粉墻,那磚石上大小不同各各色彩的斑跡,那由於長年雨水流淌而形成的綠苔與苔上的雜草……都可以使您想起畫面上變化無窮的墨韻與色彩,乃至過去那種深沉的歲月與歷史。 

       我真誠地熱愛自己的故鄉——蘇州,我對自己長期生活的地方有著特殊的思維和感受,我也很想把它從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來。於是我在學習傳統的基礎上,從生活中尋找,在筆、墨、色、水中漫遊、碰撞,……慢慢地,就形成了我現在的面貌,我覺得用大墨塊與線條,大色塊與點彩,潑彩與皴擦的對比使用好像更能表現姑蘇的情趣與印象。誠然,這仍是一種嘗試,我認為中國畫的發展既需要“縱的繼承”,亦需要“橫的移植”。同樣,自己亦不願以同樣熟練了的技巧去表現無限的意境,而是尋求通過多種技法與工具的同時運用去表現客觀世界的性靈。 

       因為我學習繪畫是從素描訓練開始的,所以素描中所提倡的整體觀念至今仍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這也是我在自己作品中最為關注的地方。中國繪畫給畫面的整體表現提供了更為方便的條件,例如中國畫提倡“以墨為主,墨分五色”。而墨色本身就為畫面提供了一個極為深沉而典雅的整體色調。可想而知,墨色通過水的滲和,分成各種層次並蘊藏著畫家的純真情意,在富有韻味的宣紙上流淌,給人的感覺是何等的自然、柔和和舒坦,正如一位評論家在談到水墨畫時所説:“作為表達真切感情的藝術,能熨貼和撫慰人們的心靈,能使人們獲得一個非常可貴的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的世界,從而使人們從中得到精神的寄託與審美的滿足。”

 劉懋善 

2000年5月于聽楓園

熱詞:

  • 關於
  • 水墨
  • 風景畫
  •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