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不盡鄉情入畫來

——淺議呂紹福的中國畫創作

發佈時間:2013年07月03日 17:4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呂紹福是位善於思考,勇於探索,勤於實踐,在每個創作階段都會及時總結和完善他的藝術追求並做出新的選擇,能夠不斷推出新作的中國畫藝術家。

      
       
       在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解放思想的歲月裏,藝術家們試圖突破在文革及文革前流行日久的“大一統”的、僵化的藝術模式和創作意識,以及強烈的尋求藝術個性發展的願望,形成了一個創新高潮。歷史責任感告訴藝術家們,如果再不打破陳規陋習,中國的藝術將依舊繼續在歧途上滑行。這種勃興著變陳辭為豪言發新意于眾見的藝術涌動,要以湖北美術界的探索最為活躍。他們的特點是在理論思考為前導帶動創作實踐,以研究、開掘和發展“楚文化”為創造核心。“楚藝術”精神上的浪漫和技藝上的精緻,在湖北美術家那裏得到了繼承和發揚,這在他們的一些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畫、油畫等作品中都可以得到印證。從宏觀上説,湖北藝術家在國內畫壇上是一支富有創造性的集群,為我國新時期美術發展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雖然當時創新的狂潮席捲了美術界,然而在中國畫方面,與其他畫種不同的是創新離不開承繼悠久的中國繪畫藝術傳統問題。概略的説,現代中國畫寫意畫的基本面貌,在明清以降以經形成了完整語言體系。這個語言體系,也是在前人的中國繪畫藝術發展脈絡中創造出來的,其中國藝術的本質特徵和藝術張力彌久不衰,也為後世的藝術家認同和繼承發展。雖然後世藝術家都進行過尋求突破的努力,但都沒有動搖“筆墨”基本形態,反而不斷的豐富了這個語言體系。在上個世紀30——40年代,以留學歸來的一些藝術家為代表,倡導了對中國畫藝術形式的改革,不過是在傳統中國筆墨的基礎上加進了素描和西方色彩觀念,當時這類探索成果被稱做“彩墨畫”。到了80年代,儘管爆發了一場關於中國畫是否“窮途末路”的討論,而最後的實踐的結果,也只是在原有的語言體系基礎上豐富了水的運用和加進了現代構成意識,這類嘗試的技藝概稱“水墨”。湖北的中國畫畫家在探索中,除了大量用水等大家共同的嘗試之外,還加進了“粉”色(非傳統中國畫的不透明顏料),是他們的獨到之處。

       就在技藝創新與觀念更新相伴而行的那一時期,還是青年藝術家的呂紹福,剛從藝術院校畢業進入社會,充滿了對藝術的憧憬和創新的活力,熱情投入到這個中國畫創新的大潮中。他曾提出了一個極富個性的學術見解:“先求異,再求完善。”我曾讀過他的一些早期作品,滋漫著這種學見。呂紹福是創造風潮積極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是水墨語言的忠實探索者,也是守護者。為了“求異”,他曾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技藝上的磨練,不外也是在畫面上用水加粉,水墨顏色的洇潤流走,創設著一種自然隨意的朦朧意態。在今天時隔十幾年再回頭來看當年的努力,呂紹福最大的收益是不再囿于純具象的表達,具有了心跡表述的走勢,在技藝上獲得了以水墨洇染為主的基礎風格,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面貌。

      

       進入90年代,美術界匆忙的技藝探索的浪潮漸漸淡逝。經歷了美術新思潮的大動蕩之後,藝術家們漸漸平靜下來,思考也進入了精神層面。語雲:“急行無好步”,風潮之中,難免有疏虞,藝術家們從中深刻體味道創新是件長久而艱難的事情。“先求異,再求完善”這樣的學術主張也總帶有急於求成的缺憾。其實,“求異”,是無形的,是一種期待,希冀一種令人令己都驚奇的結果。藝術家不可能總是在這種“虛擬”的期待中生活,“完善”則是實實在在的事情,畢竟要在繪製過程中去解決藝術上每一個具體的課題。此後的呂紹福必然走上了“在完善中求異”的嬗變歷程。

       一個走進創作領域的成熟的山水畫家,對於藝術上的不斷提高,無非是要“與古為徒,與天為徒”。與古為徒,就是要以前人在藝術思想成果上來把握和鑒識傳統上的脈絡,與天為徒就是要在理喻自然界的現實中找尋技藝突破的途徑。紹福確立了重新走進傳統,走向自然的信念,深知過於泥不行,過於變也不行。遠而使之無離,深而使之無僻,要把自然和古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活生生的作品,在創作上有一個適度的把握。到了90年代,美術領域也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即創作環境和創作心態方面出現了變化。中國的改革開放使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隨之中國的藝術市場也進入活躍期,不但藝術創作有了較多的自由,而且一部分畫家可以“先富起來”。藝術家們創作上、生活上可選擇的發展機會多了,一時間,社會性浮躁和藝術上的急功近利,一些偽學術、偽信息以及許多名利性炒作等等充斥在各種美術活動中,在一些所謂的“現代”、“後現代”的喧囂中還在不斷的製造“傳奇”式的狂躁者。因而以往的單調、平靜的創作環境和心態一去不復返了。新時代的藝術家一邊要建設全新的創作環境,一邊又要面對這一切對創作環境的污染。藝術家要“完善”自我和“完善”作品,深知這種環境的危害性,需要營造一種可供良性發展的環境和沉穩的心態,遠離現世的齷齪,重新回歸傳統,回歸自然,純心追索,錘琢勵煉。只是這種“營造”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藝術家自己去完成。

       紹福對這種環境也有清醒的認識。知道既是其業,求得藝術上的成長,必然是要強化自我文化養成。為此,紹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相應的減少了社會活動,當有些畫家沉醉於各種社會圈子的光耀時,紹福則潛心留情于詩書畫藝之間,深思廣納,養化靜悟,以求大進。

熱詞:

  • 淺議
  • 呂紹福
  • 中國畫
  • 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