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徐虹:貼近時代煅冶形式

——王迎春的中國人物畫

發佈時間:2012年12月28日 19:22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細緻刻畫人物神態表情的寫真畫自古就有,文獻中也不乏對這一繪畫樣式的描述和品評。而現代人可以見到的,具有可辨識的身份和相貌特徵的肖像,大多是明代以後流傳至今的作品。這一類作品數量有限,表現手法較單一,與飄逸灑脫的水墨寫意人物畫比較,顯得拘謹而局限性強。而深入刻畫和表現人物性格,描述多人物、大場面的故事情節和重大歷史事件的繪畫,一直不屬於傳統中國畫的特長。

      近百年中國人物畫隨著社會變革對藝術期待的轉變而得以發生“通變”。隨著中國人留學海外和歐洲藝術被介紹到中國,一些適合表現現實生活和人物的繪畫方法在中國流傳開來,比如油畫和創作版畫等。這些藝術形式和表現樣式,在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豐富性和真實感方面更加有力。隨著時代變化和藝術實踐的積累,寫實人物畫也與民族藝術資源密切結合。適應現代社會審美需求的水墨人物畫,已成為中國現代繪畫格局的重要部分。

      王迎春的水墨畫代表作 《太行鐵壁》、《太行浩氣傳千古》、《挖山不止》、《黃河在咆哮》、《戰火中的姐妹》(以上作品與楊力舟合作)、《慰安婦》 等作品,大致有幾方面創造性的成果:1.新中國人物畫的類型和形象;2. 紀念碑式的結構和造型;3.浪漫主義加英雄主義的激情表現;4.藝術資源的綜合性選擇和運用。

      1.新中國人物畫的類型和形象。

      從王迎春前期人物畫作品,可以看到“現代中國人物畫”的演變過程和發展目標。她和其他中國畫家一樣,面對現代人物的類型塑造和場景事件敘述的兩大課題。這也是中國人物畫介入和表現現代生活要解決的問題。這兩大課題互為依存,因為現代人物是現代人對歷史和現實事件的想象和表達,必須表現可信服的“真實性”。要在“真實”環境裏,將事件發展和人物性格的邏輯關係展示出來。由於電影手段已經將人物的性格特徵和神情氣質,以及他們所處的環境氣氛,借助了聲、色、光、影的多樣、立體效果而達到極致。在傳統的平面作品中,這方面也由攝影和西方寫實繪畫佔據優勢地位。中國水墨畫要表現“真實”感,吸收西方文化和現代科技因素是一種趨勢。而民國初年中國藝術家吸收西方寫實主義繪畫因素來改革中國水墨人物畫,也是合乎發展需要的一種選擇。

      在水墨畫如何吸收西方寫實繪畫這條道路上探索的藝術家有徐悲鴻、蔣兆和以及 20 世紀中期以後出現的黃胄、王盛烈、楊之光、方增先以及劉文西、王有政、盧沉、周思聰等。徐悲鴻在留學法國時學習了當時的學院主義油畫;蔣兆和做過雕塑;方增先早期畫水粉、油畫,做雕塑:黃胄用西方的速寫方式切入中國畫……他們在學習西方繪畫過程中得到的不僅僅是表現方法和技巧,也不僅僅是對事物的觀察,而更是在這一過程中因個人感受而形成的思考和發現。是不同的表現方法導致了不同的觀察方法,不同方法顯示對世界認知和評價的不同維度,包括對人自身的認知和評價。由此出發去尋找新的藝術表現形式,是人們重新認識思考並表達世界的機會。所以,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必然和傳統水墨人物畫産生距離。

      王迎春和楊力舟也是其中的一對。他們大學畢業時由於政治形勢的影響,被下放到工廠和農村,設計日用品,配合政治運動畫宣傳畫,為突出表現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而做雕塑、畫油畫。他倆重要油畫作品有《平型關大捷》、《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給毛主席寫信》等。這些作品的人物都是寫實造型,而且符合人們對這些人物身份定義的認識,比如領袖、人民、農民、革命戰士、知識分子等,他們都屬於同一時代的不同階層人物類型。這也由於歷史環境的變化,社會人物、階層有了不同於以往的分類和定性。這就要求藝術家要尋找和發現適應新社會身份人物的類型,包括外形,從服飾、髮型到面容、身體姿態等等。而創造新的人物“類型”形象成為創造“真實”的中國人物形象的前提。新“類型人物”形象要得到社會和公眾的“信服”,有一個逐漸接受的過程,需要藝術家為此不斷“推陳出新”的努力和探尋。 20 世紀初的中國畫家已經開始試探,從最初的趙望雲、方人定等,到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已經有很多藝術家去描繪現實生活中的工農兵人物。以上所提及的這些畫家無不在有關“農民”、“幹部”、“軍人”、“受苦大眾”,以及“英雄”、“領袖”等人物類型中,添注了自己的“解釋”。

      王迎春和楊力舟身處風潮澎湃的現實之中,有許多機會描繪現實中的農民。作品《挖山不止》、《太行鐵壁》以及各種農民形象,就是反映他們對中國北方農民形象在藝術表現上的創造。《挖山不止》中陳永貴的形象除了肖似,作為主流意識中的土地“主人”,被賦予了集平凡勞動者和英雄人物于一身的意義。畫家給予人物“樂觀、素樸、堅強”等和土地、英雄有關聯的品質及精神狀態。此畫作于1974年,正是王迎春和楊力舟經過山西昔陽大寨的生活體驗,對人物形象和環境特點有切身體會後創作的作品。《太行鐵壁》一畫,集中體現了王迎春夫婦塑造的新中國人物的群體類型。其中領袖人物都有一種氣度恢宏、鎮定自若、嚴肅祥和、巋然不動的氣象;而年輕的農民武裝人員大都英俊挺拔、身材高大、眉目英挺、方臉龐、寬肩膀、頂天立地;年輕婦女健康俊拔,眉眼間一股倔強的英氣,顯得利落而矯健;畫中老人們一般看上去飽經滄桑,眉眼間凝聚著歷史的沉重,他們的身姿似乎代表了種彌久而不衰的精神傳統……對這些人物類型的想象和表達,是王迎春人物畫創作的主線,觀眾就是通過藝術家創作的人物形象來理解和認識藝術作品和藝術家本人。她創作的人物形象,既體現了她的藝術觀念和文化立場,也包含她藝術風格特徵和繪畫藝術的成就。在完成這些作品之後,她創作的人物形象更加豐富,範圍也不斷擴大,但人物形象的基調還始終如一。這説明,儘管藝術家不可能脫離現實環境思考和表達,但他們認為作品是“真實”地表現了自己心目中“人物”類型,或者是典型環境中真實的人物。可以確認這些作品中的人物“類型”,既有時代精神氣質,也有王迎春和楊力舟的個性闡釋。

熱詞:

  • 王迎春
  • 中國
  •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