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我的書法觀

楊力舟

發佈時間:2012年12月14日 13:4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五歲開蒙,初學寫字,先生教我柳公權的《玄秘塔》,後又臨顏真卿,顏是忠臣,字威武當學。那時還不懂人品、書品之類哲學概念,再後明白楷書大成于唐代,學唐碑可以上窺六朝,以溯秦漢,故而又習《石門頌》等等漢隸,不過對唐代諸家如虞世南、歐陽詢、禇遂良均有研習臨摹,不過最終還是追隨顏體為多。寫大楷、中楷,作筆記寫小楷皆以顏體為基,兼揉別體,非有意而多寫成自然。文革中,用顏體抄毛主席語錄,抄錄最新的最高指示,別人也不好干涉,利用這樣的練字的機會寫大字,一直寫成榜書,所以後來能寫榜書就是源於此。

       我上大學期間攻學油畫,但熱愛書法之志未改,除習練楷書外,為了實用即寫行書,聽課時用毛筆記錄。八十年代從藝國畫後信奉書畫同源,臨齊白石、米芾、虛谷等人書法,配合繪畫,強調書法用筆,線條造型中鋒、側鋒相間,習慣成自然。給上級上書進言、寫信、題簽、抄寫詩詞均以行書為主,也參加書法展覽,行書創作則成為日常專業活動的一部分。

       書法屬國粹。千百年來,大家頻出,匯集成書藝的長河。可惜近百年來書法日趨衰落。當下書法運昌又開始興盛起來,昭示著國家文化的發展繁榮,書法藝術大有起死回生的跡象。

       書法藝術的普及首先為了實用,屬於全民文化素質提高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一筆好字體現的是東方古國的文明,有文化的人都應該寫一筆好字。就當下而言,讓國民書寫漢字的水平(特別用毛筆在宣紙上書寫)普遍提高則是當務之急,需從小學生抓起。為了有增強民族藝術的修養與意識,學唱京劇成為小學生素質教育的課程,但是隨後不必人人去唱,天天去表演,然而書寫漢字卻是人人終生要寫,時時在用。所以對全民來説,提倡書法普及,實用第一,創新其次。(創新是時代最強音,有志之士都應響應。此刻使我想起蘇軾曾言:“世之小人,字書雖土,而其神情終有睢盰側媚之太,一種矜張怒目之形,一種惡俗之狀,亦為人所不齒。”大家是否都能以此為戒,能在入古出新的正道上書藝既佳,人品俱高,實在需要認真思考)。

       臨摹是掌握書法要義的便捷之路,臨帖主要為了熏陶自己的眼睛,在欣賞與臨寫的過程中學會“永”字八法,既八種筆法,熟悉文字的間架結構,體會每一個字的美感所在,通過不同的書體,對比出不同的形式美,進而深入地理解不同書體之美和中國書法之精髓。數千年文人墨客創造出的形式法則,豐富而精深博大,奧秘全然凝結于歷代大師的經典之作中,我們臨摹從中掘取營養。所以我認為學習書法最重要之點是樹立傳統藝術的審美觀,反復臨摹研習,掌握骨法用筆,熟習間架結構,錘煉出硬功夫。

       在學習古人的書法作品時除技巧(筆墨、造型、結構)之外最重要的是體會其人文情懷,悟道其美的元素、形式感覺,反復的臨寫是為了多次領悟。只有長期琢磨修煉,所謂積眾家之所長,並非筆道拼湊,而是吸收諸家之優長,可謂之修養也。隨著自己的修養提高,每一次臨摹都會有新的感受,難怪當代名符其實的大書法家啟功先生臨摹柳公權的《玄秘塔》帖達十數次之多,這實在發人深醒。其奧秘就在於體悟古人之高懷雅韻,克服和改造自己的淺見薄視、低俗無味等等毛病。這只能悟道而難以言傳。

       我認為無論隸、篆、行、楷、都是心畫。有人認為草書最豪放傳神,其實和其它書體一樣都是心畫,其顯現作者的個性、心理、脾性、氣質,均來不得半點故弄玄虛和掩飾作假。因而在實踐中用心、用情、用功,把線條之美架構成字型圖式。用中鋒行筆,運腕執筆蓄勢藏鋒、頓挫回鋒,行筆、落筆疏密變化有致,每一個字均有輕重緩急、抑揚頓錯、顧盼相生,寫出節奏與韻律,所謂翰墨神飛,達到藝術之境界。

       很多人都尊崇從藝之道在於真誠。真誠者對人生大苦大悲有大徹大悟,能把酸甜苦辣、愛恨情仇均能傾注于藝術之中。真正對藝術真誠者,每一筆、每一字都是以情相生。富於人性者才會有豐富的感情,情感豐富之人方能産生激情,長于板著面孔説教的人很難有激情。激情是藝術家心靈深處爆發,宣泄于外,表現于形式,所以才有衝動而滲發感人魅力,激情是綜合修養滋潤之結果。書畫藝術離不了節奏,而節奏體現激情,激情催生節奏。沒有激情就是不會有精氣,沒有節奏則神韻失矣。

       幾十年來,我一如既往不斷地通過心手的大量磨練,頓悟歷代書法名家的各種優長與局限,體會其不同的美感與音韻。張旭每每醉後作狂草,能書筆法之妙。偶見擔夫爭路和聽見鼓吹的音節,看到舞蹈的姿勢都能與行筆往來的輕重疾徐,理通神會。杜甫評價他的草書是“鏘鏘鳴玉動,落落群松直,連山蟠其間,溟漲與筆力。”因而書藝之妙就在於把線條力度和彈性張力運用於結字中再交斜聚散、誇張呼應,與墨色的奇幻變化,使書寫的綜合發揮和筆力運動的慣性控制,法度與激情的調控把握,只有如此才可以使自己的學養與個性得到超然塵外的表現。在創作中,我較喜歡手卷形式,常常要于沉醉古典詩詞時書寫之,友朋亦有收藏出版,選擇十余幅面世,祈望得到大家指正。

 

熱詞:

  • 楊力舟
  • 我的書法觀
  • 王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