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非洲藝術的魅力——訪非見聞回顧

楊力舟

發佈時間:2012年12月14日 12:5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
       1998年文化部為了籌備《98中國國際美術年、非洲藝術精品展》,我受文化部委派,參與徵集展品小組赴非洲六個國家進行訪問考察和徵集展品。這是一次開創性的文化活動,此時的中國改革開放在往縱深發展,文化界已經能夠運用世界眼光正視非洲雕刻和繪畫藝術,而且敢於引進另類藝術品進入中國。由文化部出資組成一個由外交官、美術家、財務幹部組成的5人小組,5月16日至20日先後選購了莫桑比克、肯尼亞、剛果(民)、貝寧、加納、科特迪瓦六個國家的166件雕刻(木雕841件、銅雕20件、浮雕及面具28件)繪畫等33件。

       把世界各大洲的繪畫作品以請進來的方式展現給國人,推展和平發展的外交政策,滿足國內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由中國美術館和中展中心通力合作舉辦國際美術年,意義深遠。文化部外聯局直接領導,中展中心、中國美術館非常積極的承擔了這一項文化交流的任務。當籌備到非洲藝術展時,遇到了實際問題,中、非相距路途遙遠,非洲都是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後,最有代表性的藝術品多為雕刻(黑木雕、銅雕、石雕等),體量大而份量重,把展品從非洲運到中國已不容易,展覽以後再運回去,花銷太大。因此文化部決定,我們自己去專家選購展品,一次性把展品買回來,既舉辦了非洲藝術展,也為中國積累一批非洲藝術品,我認為這一決策十分正確而且合實際。這是功在當代,澤及後世的好事,現在回想起來,應該列入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對外文化交流的一項成果,也是國家支持美術館事業發展的有力舉措歷史功績應該銘記。作為美術領域思想解放的藝術成果,曾經在南京、深圳等巡迴展覽,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和民眾的歡迎。

       收購藝術品的原則是:保持非洲民族傳統又有現代性的藝術精品,當然,要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觀,同時考慮我們的國情。反映非洲宗教、禮儀活動的傳統藝術,從藝術的角度精選(涉及民族與宗教是個複雜與敏感的問題)。在使館與當地政府文化機構的直接幫助下,深入他們的美術團體,走訪藝術家個人工作室,同時也到藝術市場去盡力挖掘、淘金,尋找有原創性的好作品。所到之處對我們非常友好。1、我們切身體驗了中國對非洲人民無私援助後所建立的深厚友誼。2、親眼看到所親臨的六國都有共同的問題:政局不穩,社會不安定,經濟落後,有的國家(剛果)正處於戰亂之後,人民生活貧困。3、藝術發展緩慢,傳統藝術被西方大量掠奪或收購,真東西已很稀缺,作為古董充斥市場的,多數是複製品。藝術品的旅遊商品化,只要有一件好的創新作品,一旦被收藏者買去,立即就有大量的複製品出現,而且一個比一個質量差,走了不少的市場,很少能看到好的東西。在加納海邊上有一個市場,有一公里長攤位,然而木雕基本上都是重復的。贗品當然也有好壞差別,原創者複製和臨摹者的盜版其實大不相同。作為博物館收藏必須徵集到原創的第一件作品或者最精的一件。然而做到這一條何其艱難。這種狀況十分類似我們的中國畫,令我堪憂。迎合西方審美而丟失民族性的,迎合旅遊市場的東西很多,況且價格昂貴。我只能對貧困的非洲藝術家、手藝人表示理解,因為他們要生存,這是個現實問題。雖然如此,非洲雕刻給我們的震撼仍然久久地留在了腦海裏。

       (二)
       伊比利亞的黑人雕刻,象牙海岸的扁平面具影響到畢加索,成為他的藝術的轉捩點,一直影響到世界畫壇。非洲藝術特別在音樂、舞蹈、美術方面對世界文化的發展變革起到了無法估量的作用。

       20世紀5、60年代中國和非洲國家關係密切,在毛澤東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指導下,中國支持非洲國家的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運動。高舉“解放全世界被壓迫的人民”的旗幟,和非洲的多數國家建立了友好的關係,而且對他們政治上支持,經濟上援助,文化上交流。支持他們武裝奪取政權,推翻殖民主義統治,經濟上幫助他們修鐵路,派遣醫療隊,修建議會大樓,體育場,無償援助等等。中國的東方歌舞團引進亞非拉各國的音樂舞蹈,但是對黑人的雕刻繪畫引進不多,在革命封閉的年代對其也沒有大規模的進行批判。我們對黑人的藝術缺乏了解,也只不過僅僅停留在原始藝術的範疇,這種狀況進入改革開放時期有所好轉,諮詢的介紹使大家對黑非洲的藝術漸漸有所了解。

       非洲是一個景觀豐富,人種複雜的神秘世界,作為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尼羅河文化之南部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黑非洲,音樂、舞蹈和繪畫、雕刻等等藝術和那裏遊牧民族共存之,給世界藝術之林留下了極其燦爛的瑰寶。這些藝術品在世界各大博物館都有精彩的展示,可惜我們國家對非洲藝術知之甚少,更無收藏,我們所到的六個國家,他們基本上沒有博物館收藏,所以也看不到他們最輝煌的歷史遺存。

       從史學書上和畫冊裏看到貝寧的青銅器雕刻,這是我最嚮往而收藏欲最強烈的雕刻作品。既寫實又誇張(突出頭部、大寫眼睛、鼻子和嘴)服飾寫實,精雕細刻。頭大、身體小(比例有意失調)將軍大、衛士小,強烈對比,紋飾圖案優美。説明12—16世紀的貝寧雕刻藝術有高度的寫實能力和青銅、錫、鉛等金屬的合成與鑄造能力(我們買了幾件仿製品)。1898年英國殖民主義的侵略者把成千上萬的青銅器、木雕、象牙雕都搶劫到英國,以後失散到西方世界各地。

       非洲木雕有黃楊木、黑木(黑檀木),由於這樣的材質堅硬而細密,特別是黑木,做出雕刻更像黑人,最初的黃楊木雕,用黑皮鞋油刷上去之後,同樣具有黑木的效果,因此黑色的藝術品表現黑人的生活,富有地域特色,故而盛行于市。許多直立人像,不考慮軀幹的解剖比例(受木材圓形的制約)形體誇張,性徵突出,頭部和面部強烈特徵又用精確的自然主義手法描寫細節,表現黑人的生活習俗、象徵思想或宗教意念。大量的面具藝術有很多是宗教圖騰擬人的誇張變型,據説有千種以上,足見其罕見的想像力和創造能力(可比于我們的京劇臉譜),但他們的類型因民族複雜,變化奇崛,浩瀚而不可測。

       在莫桑比克收購了一批馬孔德木雕,坦桑尼亞與莫桑比克交界地帶盛産黑檀木。這裡的木雕是變形的,或象徵性的抽象,利用一根木柱疊羅漢似的雕刻複雜的人物,人體互相支撐交織,有的還用鏤空的技巧,雕刻一個神秘的世界。也有單個的肖像獵人、鼓手、民俗活動的人物或性意識的生活寫照。工匠藝人的高超技巧令人嘆為觀止。

       非洲木雕大多屬於部族偶像崇拜,因此它的社會功能為宗教信仰,部族禮制性為第一位。直接表現現實生活的作品可屬20世紀之後的現當代藝術範疇。藝術的取悅於人的審美功能屬於第二位。總體來説造型變化奇異,千奇百怪者多。顯示了他們極其豐富的想像力和與生俱來的想象思維能力。這是基於黑人的宗教衝動,社會習俗和禁忌,思維意念、感情特徵,兩性關係的禮法,在非洲對祖先的崇拜,對神靈的崇拜,生殖的崇拜,使生活在這樣的地域,造成的特殊神秘的文化體系。再次證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必然孕育一方藝術的客觀規律。

       非洲木雕(石雕)極具藝術的感染力和強烈的生命力,奇異的黑人的精神氣質和韻律、高度的概闊、誇張變形、粗狂的線條、簡潔的體面、頭部碩大、軀幹長、下肢短、性器官突出,充滿著難以捕捉的靈性,怪異震撼的視覺衝擊力,散發著攝人魂魄的生命感應和神秘信仰。

       非洲雕刻從藝術審美的角度欣賞,我在非洲短暫的考察和生活,認為西方人稱其為原始藝術,不無他的道理,但是不夠確切,多少殘留有種族歧視的痕跡,多從他們落後與貧窮方面著眼,認為文明生活欠缺,而呈原始狀。其實我體會非洲藝術更加人性化,原創性建立在人性本源的基礎之上,更多的自由,不受意識形態的制約,雖然為宗教利用,但其想象的空間使人性更赤裸、純真。他們把人力、神力融合在一起,突顯了高度的審美理想,所以我認為它是人性藝術。

       不過也發現了一個常規,在變形是頭大身小的體型比例看起來舒服,頭小身體修長,與正常比例過於失衡並不美觀,看起來很不舒服。這似乎也是一個藝術規律。

       非洲藝術家土生土長的人多,受到西方藝術科學訓練的人少(也有在法國、比利時留學回國的藝術家),祖傳的技巧和作者靈性的結合非常自如的天才發揮,給我深刻的啟示。藝術家創作靈魂的滋長和繁衍,需要有信仰和自由。我們應該自信中華文化的獨特神韻,需要學習非洲藝術無拘無束的大膽創造精神。

       非洲藝術震撼了畢加索,因為黑人雕刻繪畫的藝術圖像思維模式和強大的魅力,使畢加索認識到,在歐洲深厚的藝術傳統舊的領域探索新的途程有了可能性,激發了畢加索等人利用黑人藝術近乎幾何形的構圖法,大膽變形難以感知的神秘感,揚棄古典的透視,明暗烘托,平面色彩,顛覆傳統,使藝術家反和諧的運動興起,西方新興的立體主義、表現主義等等新的流派興起,於此更反襯出黑人藝術的崇高價值,其實迪斯科、街舞、搖滾風行世界,又何嘗不是源於黑人音樂與舞蹈呢?這是我獲得的最大的感受和啟迪。

熱詞:

  • 非洲藝術的魅力
  • 訪非見聞回顧
  • 楊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