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書畫同爐 相得益彰——訪著名中國畫畫家楊力舟

中國藝術報 王靖

發佈時間:2012年12月11日 14:3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楊力舟,一位在書畫界勤奮耕耘的行者。他為人坦誠、熱情、大氣,作藝入微,常有入世之形神兼備,亦見出世之感悟靈動。楊先生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多次擔任全國美展評委或總評委,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展覽並屢有獲獎,其中與夫人王迎春合作《黃河在咆哮》《農家樂》曾獲葉淺予獎學金,《太行鐵壁》曾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金獎、全軍文藝評獎大獎賽等獎項。本刊記者近日採訪了楊力舟先生。
 
       記者:您是著名畫家,同時非常注重書法藝術,在書畫同源相得益彰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楊力舟:我對書法的濃厚興趣由來已久了。從5歲開始認字、寫字,並接受啟蒙教育。1947年我生活在蘭州時,家裏來了一位山西老鄉,他是一位文化人,教我臨習柳公權《玄秘塔》,給我講解寫楷書的重要性和執筆用筆的方法,還教我打九宮格、訂麻紙的習字本。隨後我就不斷地寫字,逐步就養成習慣。我在小學、初中階段都因為字寫得好受到老師的表揚,12歲時參加書法比賽獲獎,因此加入少先隊時老師還獎勵我打隊旗。

       我在西安美院附中學習時,傳統功力很深的畫家陳遙生先生教我們書法課,他讓我對書法理論、書法史加深了認識,理解了永字八法,當時還讓我臨摹漢隸《張遷碑》《石門頌》,顏真卿的《顏氏家廟碑》《勤禮碑》等,同時我也臨寫了王羲之的《蘭亭序》。我堅持平時聽課用毛筆作筆記,和親朋好友通信也用毛筆書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記者:請談談書法與美術的關係。

       楊力舟:我在中央美院讀研究生的時候,大家都把寫字作為基本功來練。我著重研究齊白石的書法,特別注重他的書畫一爐。李可染對書法用筆入畫對我影響很大,從理論到實踐堅定了書畫同源的理念,深知書法用筆對繪畫的巨大作用,並將書法上升為繪畫的基本功。

       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之《論畫六法》一文中曾論道:“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故工畫者多善書。”這裡就把書法和繪畫的關係説得很明白了。繪畫的核心是造型,有了立意,要用書法用筆把骨氣形似表現出來。書法用筆是造型線描的基本方法,所以我在用筆方面向傳統書法討教。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用大筆勾線,臨習《爨龍顏碑》的石刻線條,方筆、圓筆、長線都很有力度,體會到了文人畫玩味筆意的情趣。

       到中國美術館工作後,由於行政事務特別繁忙,我常常利用零星的空余時間寫行書。我喜歡米芾、傅山、王鐸的行書,邊臨習邊積極創作書法作品,寫信、寫手卷、寫對聯,把自己的書法功底與愛好緊密相連,成績顯著,還加入了中國書法家協會。每年春節,美術館職工聯歡,我便書寫巨幅對聯。大字中我欣賞朱熹的榜書,中國美術館和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故宮書畫精品展時,我站在展廳裏面對文徵明的《西苑詩》對臨了兩遍,委實被古人的精湛藝術折服,臨摹過程中就激動不已。感嘆文徵明在82歲高齡書寫小楷《醉翁亭記》,兩眼不花且懸腕懸肘,那是什麼功力?我們現在有什麼功力可言?所以面對古人原作臨摹時,受到的教益和感悟一言難盡。為了體會各種書法的用筆技巧,我臨摹了《爨寶子碑》《爨龍顏碑》《天發神讖碑》等等。特別是《天發神讖碑》,我把它臨成榜書大字,體會如何將書法線條融于繪畫,並運用在創作奔馬的水墨畫中。

       我很喜歡沈尹默的小楷和行書,他的書法精於用筆,論者以為“數百年中未有出其右者”。“文革”中有宣紙精印的《歷代名家學書經驗談輯要釋義》,沈先生把古文譯成白話,用行書小字寫成,講解得深入淺出,並且他的書法筆墨技巧濃淡乾濕清晰可見,成為學書之好範本。對沈尹默關於書法用筆的專論《學書有法》,我也是邊讀邊臨,收穫頗豐。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的書法也是我研讀欣賞之列,每有閱讀會心之時便剪下收藏起來,以便日後賞讀、體味。

       記者: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歷經千年而不衰,今天的書家應如何繼承發展、拓展空間呢?

       楊力舟: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中,書法發展的歷史非常悠久,它和漢文字的出現、演變、發展幾乎同步。作為文字首要的是實用功能,而書法伴隨著漢字的含義和內蘊,展示的是十分獨特的線條和構造。每一個方塊字,都由最為奇特的筆畫構成,類似于線條的抽象美和建築美,所以書法的結體叫作間架結構。書法家一代又一代的傳承,盡其才能發揮著智慧和創造,於是創造了甲骨文、漢簡、帛書、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發明了各種線條並賦予其美感,比如剛勁、流暢、蘊蓄、精微、迅捷、優雅、雄壯、粗獷、謹嚴、灑脫、稚拙之美,在形式上講究和諧、對比、勻稱、平衡、長短、密不通風、疏可走馬等。

       自古科舉制度中,讀書人求得功名的第一道關口就是寫好書法,因此千千萬萬的文人都力圖用一種不同的線條韻律和體態來使千古不變的漢字造型標新立異,使筆底文章書寫精到,漢字筆墨生輝,所以中國書法的傳統深厚、博大精深、代有才人,書法藝術的學習與傳承絲毫不能摻假,絲毫含糊不得。百餘年前,從城市到鄉間私塾,讀書人或是教書先生必然寫得一手好字,因此我們對書法傳統應該持虔誠與敬畏的態度,用畢生苦功,也未必能達到一定高度,所以切不可狂妄與輕率。

       20世紀50年代以後,書法逐漸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人們書寫多用硬筆,寫毛筆字成為一些老先生的特長。新式學校開設書法課的也很少,所以書法的傳承瀕臨斷裂,很多書寫的方法和絕妙已經失傳,口傳身授的導師日漸稀少,所以需要從根本上補的功課太多。好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董必武等等國家領導人還擅長書法,經常題詞,他們代表中國的國家形象方面處處嚴謹,包括書法也極具風采,又毫不輕率馬虎。他們的書法體現國家尊嚴,而且創造了個人的書法風格。

       現階段民間書法事業很興盛,書法家協會的工作很活躍,書法作為藝術活動蓬勃興起。但是由於電腦的普及與廣泛使用,書法和人們的生活實用性繼續遠離,鋼筆書寫都越來越少,更談不到用毛筆寫漢字了。在這樣的客觀形勢之下,書法家專業隊伍在迅速崛起,不乏許多有為之才,就全國而言,書法的整體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有些志士仁人還是看到潛在的危機,我在政協也參與了這方面的提案,從事物發展的規律上來看,中國的傳統文化,如國學、戲劇、詩詞等都必須從根本上建構,書法也不例外。

       記者: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在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各類藝術蓬勃發展的新形勢下,書法作為古老的國粹如何重獲新生、實現振興、再創輝煌呢?

       楊力舟:我認為當今國逢盛世、民族復興,書法作為華夏國粹應隨時代而振興,呼喚大師和精品。要扎紮實實做好幾項工作。
 
       一是建立國家級書法藝術博物館。中國漢字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結晶,是一門非常精深的學問,書法是隨漢字共生的,集實用性、藝術性、技術性、欣賞性為一體,是獨特的智慧創造,是高超而奇妙無比的、世界獨一無二的文化藝術,我們應該極為珍視,而且以敬畏的心態努力繼承發展。應該制定強有力的國策和經費投資來保護和發展書法事業。

       北京應該建立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收集、珍藏、研究、推廣、交流中國書法遺産,包括歷代的書法精品、碑刻拓片、影印出版物、電影錄像、各種有關書法的著作媒體材料,切實作到對這一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弘揚。

       陜西碑林對弘揚中國古代書法碑刻發揮了極為重大的作用,世界各國研究中國書法的學者必去碑林,去瞻仰前人輝煌的藝術經典。全國各地的各種書法遺産很多,但是如碑林那樣規模的集中陳列展示的專館並不多見。上海博物館、北京首都博物館都有書法專館陳列,北京故宮博物院經常會拿出歷代書法名作向廣大公眾展示,總的來説其規模、質量和數量都和我國書法傳統的浩瀚博大無法相比。河南新建成中國文字博物館,我想它的意義肯定是非凡的。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北京,建立一個國家級的書法博物館將造福後世,會受到社會的極大歡迎,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這個錢花得值得。

       二是普及書法教育非常重要。20世紀50年代以後,書法課從小學教育中去掉,所以書法的實用性被淡化,從人們日常生活中脫離,它的審美價值也隨著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而被淡漠,有人説書法過去是精英文化,現在是大眾文化。其實還沒有真正的大眾化,因為人們對中國書法的價值和理念並沒有真正的認識和理解。

       中國的書法理論和實踐都有高度成熟的體系、豐富的遺産,我們維護和研究的力度都很不夠。書法的藝術本質和精神被忽略了幾十年,我們需要大力恢復和普及,要讓廣大的知識分子和民眾具備書法理論的基本常識,讓大家都進入書法審美的堂奧,這樣方可論説現代書法的大眾化。近幾年,很多美術和書法報刊都發揮了很好的宣傳作用。如果實現了大眾化,就不存在“瀕危”的問題,只有在大眾化的基礎上名家輩出,經典作品自然涌現,文化的繁榮和普及是水漲船高的關係。

       三是書法教育必須從小學抓起。20世紀80年代,中國成立了書法家協會,在書法的普及與發展上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國美術館和其他的博物館、美術館,在弘揚書法藝術的傳統、推舉新人、繼承發展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也有人呼籲書法界多出新時代的經典作品,響應的人很多。同時各大藝術院校開設書法課,增設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學歷教育,從教育體系上開闢新路,這些措施很好,但普及書法不僅僅是為了多出名家,而是為了弘揚優秀文化傳統。要達到全民素質提高之目的,還必須從小學教育入手。培養小學生用毛筆寫字難度較大,所以必須從幼童時期開始練習,掌握所謂“童子功”。我認為“童子功”的含義有四點:首先是認識漢字四聲發音,懂得含義。其次是記準漢字的部首偏旁、間架結構、筆順筆畫。然後是學會執筆、運指、運腕、運肘的方法。再次是學會永字八法,這是學寫書法的最基本要領,年幼時要死記硬背且養成習慣,並隨著學識和年齡增長不斷寫練,才能讓自己的書法理念與功夫並長。書法的功夫體現在用筆上,用筆入手是幾千年來大師們創造積累的書法原理與法則,先人用“永”字作代表來説明八種分散獨立的筆畫,但是最基本的用筆入手之法以八法為本源,這些訓練是基礎的基礎。書法的功夫還體現在積少成多、循序漸進、磨礪錘煉上。

       當然成人學書,也少不了這些過程。從小學做起是普及書法最根本的策略,表面看起來,小學生練書法,多從用筆入手,教他認字,訓練其技法。其實不然,語文課上從每一個漢字開始學起,就應給孩子們灌輸點線抽象中的中國文化的精神,書寫發自內心的情懷,培養孩子們的靈動神采、勁健筆勢、直抒胸臆的真情。小孩子書寫時的稚拙情愫,毫無掩飾的自然流露亦十分可貴,所以從小學習書法,激發小孩子的天分活力、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熏陶其靈魂,功大莫焉。這樣才能做到書法真正的普及和大眾化。

       四是維護文化安全,凸顯書法優勢。普及書法藝術就是向全民,包括港澳臺同胞和各國華人世界弘揚國粹。這是一項光榮、艱巨而浩大的工程,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方可把我們的水平和歷史的光輝承載下來。如果要説維護中華民族的文化安全,繼承和發展書法藝術事業才是最具現實意義的文化安全,必須提到如此高度,才能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人們才會想盡辦法去爭取發展。

       弘揚中華書法文化是整個華人世界的大事,惠澤于每個人而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書法揮寫要嚴格遵循規範的漢字。因為書法是漢文字的藝術化手段,傳達字義表達思想要讓人們能夠認識,這樣的實用性不能因為藝術性而捨棄規範化。標準化、規範化的漢字是書法藝術的基礎,也是書法藝術和抽象繪畫的根本區別。

       熟練正確地掌握國家文字改革發展委員會確定的規範漢字和歷史積澱的傳統文字以及標準草書的準則,是對書法家水平品評的首要標準,也是對書法家發揮社會效應的起碼要求。杜絕藉口藝術創造而隨意胡編亂造漢字,避免給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造成不必要的混亂,維護漢字在人民群眾中的尊嚴,這樣才有利於服務社會。

 

熱詞:

  • 書畫同爐
  • 相得益彰
  • 訪著名中國畫畫家
  • 楊力舟
  • 中國藝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