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司馬飛:楊力舟、王迎春先生訪談

日本《水墨之友》雜誌社編輯 特刊號主編 駐京首席代表

發佈時間:2012年12月11日 14:2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儒雅偉岸,蘊顯藝壇風範;雄闊精妙,暢談書畫暑寒。
       博學丹青,溶冶中西韻致;伉儷畫壇,烹調藝術盛宴。

       司馬:您很早就去過日本,怎麼看待鄰邦及其書畫?

       楊:十多年前,隨中日友好之船訪日,參觀過學校、農場、市場等,感覺環境良好,文明程度高,日本戰後奮發圖強,生活充滿危機感的精神狀態是可佳的。漢字的臨摹水平高,流派甚多,書道教育也搞得不錯。日本經濟發達,文化藝術隨之在東方崛起,經過一個世紀的東西繪畫融合,日本畫的獨特的風韻躋身於世界藝術之林。

       司馬:您們怎麼看待一位合格的書畫家。

       王、楊:首先要有拿的出、夠水平的作品,紮實的基本功、良好的筆墨駕禦能力,具備創作多種書體,多種繪畫體裁的功夫。獨特的藝術風格與無聲的藝術語言蘊含在作品之中,而與之相適應的基礎知識是不可缺少的。若能具備文、史、哲知識和其它姐妹藝術的修養則會錦上添花。

       司馬:觀您的奔馬,讓人身臨其騰嘯之景,仿佛整個畫面都在躍動之中。

       楊:你這麼認為。創作《虹雲悠揚》時,力求色彩的艷雅調和,廖廖幾筆畫出茂密深幽的肥草,層層渲染形成遼闊多彩的天空。騎馬揮鞭的姑娘自信、甜美的神態,正好襯托出天人合一的怡然神韻,駿馬奔馳,運用充滿張力的線條和飽含精神的色塊而構成。《馳騁》的用色,線條具中西結合的韻律,表現駿馬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獨特精神。

       司馬:您們怎麼看待藝術中的苦練與靈感?

       王、楊:藝術家是苦練與靈感交融的結晶,大師一定要有天賦,而勤學苦練絕不可缺少,黃胄先生是充滿了才氣的畫家,靈感十足,其勤奮用功世人皆知;藝術大師李可也是“廢畫三千”後的山峰。什麼繪畫天才,少年書法家,過渡的追捧不利藝術的健康發展,而拿不出像樣作品的所謂書畫家則更不值得稱道,只有具備藝術的頭腦、科學的精神、雜技演員般地苦練、闊達豪邁的胸襟,方有資格成為藝術大師的候選人。畫家是實踐家,尤戒空談。

       司馬:《薰風》蘊溢著濃郁的現代氣息,而不乏古典之美,您是怎麼構思和創作的?

       王:受生活的啟示。用色追求洗練高雅,下筆講究沉穩厚重,“五色墨分”要運用熟練,吸收西方藝術的養料,用充滿韻力的線條寫就渾厚斑駁的肌理,刻化出人物精神世界的雅逸時代風尚。

       司馬:您認為平山鬱夫為日本當代傑出畫家,並以與之結下了深厚友誼,成為藝壇佳話?

       楊:胸懷大志的平山鬱夫,于20世紀80年代登程絲綢之路。他傾心迷戀,頑強追尋40多次奔赴中國北方,行程50萬公里。且傚法中國唐玄奘取經的精神,以特有的熱情與敏銳、非凡的勤奮和毅力,將理想抱負盡情抒寫在畫面上。其繪畫紮根傳統,富有寧靜的詩意美和佛教意蘊。1987年他向敦煌捐資2億日元,傾心中日文化交流,其作品早已超越日本國界,為世人所理解和頌揚。

       司馬:《敦煌伎樂飛天》系列,幅小而韻濃,線條充盈舞動力感,給人的遼闊的想象空間,這來源哪呢?

       王:我被敦煌寶庫所深深地吸引,中原文化、西域、印度文化在長期的交融中各取所長,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敦煌藝術。創作中的壁畫飛天的造型用寫意的手法移植到人們喜愛的扇面上,用水墨重彩追求空間與靈動的效果。努力營造笛音飄渺,霓裳飛舞的仙山意境。

       司馬:《黃河在咆哮》的夫妻傑作,猶如春天的驚雷,史詩般的藝術感染力,震撼了當時中國畫壇,至今還餘音繚繞,您們有何感慨?


       王、楊:大家認為史詩般充滿了震撼力的話,其實來源多年的基礎訓練和現實主義的繪畫風格,也是夫妻關注社會、關注人性而傾灑的人文情懷。早年求學西安美術學院,紮根黃土高原,深諳北方農民生活習慣,作品滲透對西北人民與黃土地的真情實感。

       司馬:金錢不是衡量藝術的唯一標準,但卻是藝術生活中一個明顯公認的尺度,西畫面有的拍賣高達幾億元,而中國畫幾經努力終於達到幾千萬元的價位,您們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王、楊:藝術是一個民族精神的體現,藝術作品價位的高低,固然與藝術水平有關,但與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尤其是與經濟能力密不可分,藝無止境、不進則退,曾幾何時“中國畫已走向了窮途末路”的濫調,不也塵嘯於世嗎?我相信,只要我們根植于本民族的土壤,善始吸收先進的外來文化,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中國畫會有那麼輝煌燦爛的未來。


 

熱詞:

  • 司馬飛
  • 楊力舟
  • 王迎春先生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