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李松評王迎春、楊力舟

發佈時間:2012年12月10日 13:5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央美術學院七八屆研究生畢業展覽上,王迎春、楊力舟《黃河組畫》,以象徵性表現手法通過黃河和與風浪搏擊的船夫,表現中華民族的精神與魂魄。在黃河兩岸長大的兩位作者《黃河大合唱》的啟迪,深入船工中感受、體驗,形成三聯畫的構思。以《黃河怨》《黃河在咆哮》《黃河憤》寓意苦難、鬥爭、希望。作為主題畫的《黃河在咆哮》以黃河激流的奔騰氣勢烘託人的英勇頑強、團結奮爭,大河的自然屬性也成為人的力量之象徵。畫面以蒼勁厚重的線為骨,結合潑墨渲染,構成黑白灰的大塊面對比,略帶誇張的造型增強了形象的力度。作者後來進一步發展了象徵表現手法,創作了《太行鐵壁》,人與山石渾為一體,以表現太行山抗日軍民的勇毅、團結和堅不可摧的偉力。這幅畫在1984至1985年舉辦的第六屆全國美展獲得金質獎。(《中國現代美術理論批評文叢》李松卷 26頁)

       第六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入選作品共568件,作者593人,在獲獎作品中,《太行鐵壁》(王迎春、楊力舟)、《大唐伎樂圖》(謝振甌)獲金質獎。

       《太行鐵壁》採用象徵性手法,人與山渾然一體,以表現抗日軍民的強韌、勇毅、堅不可摧。這次美展中,不同畫種的作品都出現過類似的表現手法,反映出人們在這一時期內,對於一些重大歷史題材,不滿足於寫實的再現,而追求象徵性的表現,企圖賦予作品以更大的思想涵量。

        《中國現代美術理論批評文叢》李松卷 106頁

熱詞:

  • 李松
  • 王迎春
  • 楊力舟
  • 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