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資料圖 |
龐薰琹(1906-1985)是中國現代藝術發展中將東西方藝術融合和藝術現代性的先驅。本次由西班牙巴倫西亞現代藝術學院(Valencian Institute of Modern Art)和常熟美術館聯合舉辦的龐薰琹藝術展共展出84幅藝術家于1939年創作的作品,展覽自2月28日開展將持續到4月17日結束。
工藝美術家和教育家龐薰琹的藝術創作被看作是超越了他所處的時代並引領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新世代藝術家,本展也是對中國七十多年前國際化風潮的研究分析。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中國的系統化現代性從經濟、意識形態和文化角度來説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晚期才出現。在十七世紀,東西方文化衝突、差異以及西方的圖形表現理念開始為中國畫家所關注,直到十九世紀末期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入侵也引起了文化上的震動,促使中國藝術家從西方文化中汲取素材併為中國傳統文化帶來了新的活力。這場文化風潮幾乎波及了整個二十世紀上半葉,龐薰琹正是在此階段文化藝術相互關係中重要的一員。
龐薰琹去世二十五年之後的本展將揭示藝術家創作的關鍵階段之一。龐薰琹1925年赴法國進入巴黎敘利思繪畫研究所學畫,1927年在巴黎格朗歇米歐爾研究所深造。1930年回國後系統研究中國畫論、畫史,參加旭光畫會、苔蒙畫會,成為當時有進步傾向的新興美術啟蒙運動組織者之一。研究者認為龐薰琹最大的貢獻之一在於將中國傳統裝飾圖案翻新並結合其他元素置放于現代性的背景之下。儘管這些作品早創作于1939年,它們至今仍有著非凡的意義,既是對最傳統造型風格的繼承也有著最抽象概念的現代意義。
毫無疑問地龐薰琹不僅運用了他的想象力和創新技藝,更重要的是巧妙結合了他所有的藝術資源,同時他也對造型大師保羅 克利(Paul Klee,1879-1940)或俄羅斯畫家和美術理論家瓦西裏 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的現代抽象視覺藝術理論非常熟悉。因此正如展覽所展示的一樣,龐薰琹的作品包括寫作和繪畫均依此可循,正如不同部分分離特性的有機整體:簡潔的形式或意象旨在以累積和開創性的文化洞察來激發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