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張天德:大漠孤煙直——林中陽書法藝術淺識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2日 16:3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點擊進入>>書法家林中陽個人主頁

    從文字的形成到藝術呈象的真、草、隸、篆,漢字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革變,始終沿著“創新—成熟—僵化—再創新”的道路,百花爭艷,推陳出新,波浪式前進。古往今來,無數書法藝術家溶碑鑄鐵,虔心拓展與匠造,獨辟自我之蹊徑,探索出了許多路子,示範給後學者。古今事例證實,誰能以“創新”為動力,誰就能攀登到書法藝術的最高殿堂。從林中陽先生的書法藝術研評,可説是又一典型例證。

    林中陽出生在群沙環抱、絲綢之路的重鎮,雄關古道、淳樸民風賦予他博大的胸懷,鑄造了他矢志不渝、求知博學的堅強性格。他和其它書法家一樣,經歷過師故宗法的嚴格、艱苦、坎坷、執著的學練過程。與眾不同的是少年時代,由於家境困難,曾經受過以指代筆、以沙代紙的磨練。從而,為他後來的“如錐劃沙、暢達雄強”的書風打下了堅厚的基礎。

    古人云:“凡書,趣之雋,味之永者,不在點畫之工,而在風神之高,而風神之高,在於人品之高。”即是説,欲學書者首先要學好作人,欲達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必須是人與藝複雜而漫長的有機結合。人品是根基,技藝是姿態,根基正則風神高邁也。

    多年來,林中陽始終遵循著人品學養與藝術的統一法則和藝術源於人民,服務於人民的宗旨。他認為書法藝術不單是給人以美的享受,知識的啟迪,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地起到凈化心靈,喚醒良知的作用。早年,他曾在家鄉辦學,無私培養書法骨幹四百餘人,由他編著的《書法初步》、《鋼筆書法嚮導》在廣大書法愛好者中廣為流傳。中國書協、中國美協、《光明日報》等單位授予他“優秀指導教師”獎,甘肅省教委曾授予“優秀指導教師”稱號。近年來,他又經常到農村部隊等基層,義務書寫、扶貧助學,凡有人求字,必欣然揮毫,淡薄名利,不計得失。黃河兩岸、大江南北,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和墨香。他説:“我幹不了大事業,只是把自己的些許所長,回報給父老鄉親。把自己的所學奉獻給人民,得到人民的認可,才能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

    人品之高,風神必高,胸有逸氣,筆端必有靈氣。所以,林中陽書法作品無論力度、深度、品味皆為上乘,真可謂“書如其人”也。

    古來,大書法家為後代造傳了無數傳統法規、範本,使後來者懸發錐股,終生勤學苦研。當然,承繼傳統,研古宗法對學書者至為重要,但必須明確“師古”是手段,“創新”才是目的。“無規矩不成方圓”是句至理名言,但對藝術來説往往是有害的。清代書畫大師石濤曾説“畫有南北宗,書有二王法,……我宗耶?宗我耶?”一時捧腹曰:“我自用我法”。林中陽在師宗歷代諸家方面,用功超凡,得益匪淺,可貴的是他能集百家之花釀自家之蜜,終於厚積薄發,漸修頓悟出了這個“我法”,另辟蹊徑,“創新”了獨具“大漠風情”的書法藝術。

    融多種書體筆法于一體,是林中陽書法的一大特色。由於他的童子功紮實,底氣十足,對各種筆法駕輕就熟,加之對楷書之嚴正、草書之流暢、隸書之雄強、篆書之古拙成竹在胸,故而能運用多種豐富變化的筆法,雄渾取勝,樸拙出美,不求態而無態不備,不求美而美蘊其中,形成了瀟灑中見沉穩、暢達中具雄強的書風。

    早年,林中陽曾研習過繪畫,畫理對他後來的書藝提高、書風獨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古來,書畫同源,連理並茂,正如李苦禪大師所言:“書無畫理則無韻”,“書至畫為高度”。所以,林中陽在他的書法藝術中,熔煉了書畫相輔相成的奧妙關係,其書法用筆頓挫、波磔交織互用,藏露不拘,方圓相濟,筆筆顯示其強勁的腕力和心力;字體的斂放、點劃、抒情誇張與恰到好處的空間分割布白,闊處曠遠而不凋疏,密不透風卻不閉塞。呼應巧妙,神完氣足,通篇充滿著率真而不怪誕的神韻和力度。其斗方作品,打破小品的格局,利用墨色的濃淡乾濕、用筆的輕重緩重,令人浮想聯翩。讀林中陽的書法作品,如登群峰雄巒,如觀長河波濤,又似縱馬馳騁草原,令人振奮,通篇充滿“如字如畫”的筆墨韻趣。

    渾穆自然,隨緣成跡亦是林中陽書法藝術的一大特徵。他作書時,興之所至,筆隨興走,追求氣貫神足,率意天真的意趣,毫無刻意造作的匠氣。所以林中陽的書法藝術給人一種人格靈性的展示,學養才華的表露、藝術思想的昇華,是一幅特定條件下的自我,一種超然活脫的新格局。

    造在兩千多年前,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對我國後來的哲學、思想、文化藝術、社會科學的進步,起到了博大而深刻的影響。我認為,藝術的“自然”有兩個內涵,一是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熏陶感悟,二是作書繪畫,心隨筆發,筆隨心運,追求自然成趣。多年來,林中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走遍名山大川。大自然賦予他博大的胸懷,浩瀚的氣度,人民群眾給了他追求藝術的精神力量,可以説,他是在人與自然、人與藝術複雜而漫長的有機合成中,不斷地成熟,不斷地完善,自然而然地悟到了“自我”之法,勢在必然地形成了個性強烈的“大漠書風”。


作者:張天德

熱詞:

  • 林中陽作品
  • 林中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