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文化史鑒之,藝術是人文主觀意識的體現,是從超越自我,走向完善自我的過程。它的屬性是美學,其宗旨是借助人生、社會、自然之媒體。“通過感覺、情緒、思維找到美”(宗白華語),找到美的結構、造型、語言、形式,構成諧和、節奏規律,抒發情懷,創造具有大美精神高度的載體。具體地説,她是以創意或虛擬的方式呈現其模糊的精神狀態。
“藝術當隨時代”(石濤語),藝術創造之軌跡是通過不斷演進走向全新模式。所以,創造的實踐歷來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實現其學術和藝術史的價值。
藝無止境是決定中國繪畫“大器晚成”。實踐證明,要下一輩子功夫進入全方位的修煉,方可有所建樹。欲達此目的,首先,在人生創造道路上要實現三大工程:本體、主體、客體工程。本體是指藝術形式的構建。從一定意義上講,沒有形式就沒有藝術。因此,形式是藝術美的載體、包括色彩、語言符號、色彩、構成等,但是,藝術家從來都不會忽略形式生命的靈魂性,正如大美學家宗白華指出的,“藝術的使命就是在形式中注入生命”。主體工程是指藝術家自身的素質、人格的學養,
三大工程的確立是標誌著藝術家的成熟,標誌著全方位修養的完善及形式技巧的熟練。這是打造藝術高級階段的基本功,也是跨進藝術狀態的奠基石,進而走向藝術演進的必然。具體説第一階段是完成藝術之似。藝術家在形式美探索的道路上總是經過具象、意象、抽象的過程。然而,具象不等於照相抄襲自然,而是物化藝術之象。如西方的梵高、高更、羅丹,東方的李可染、潘天壽、徐悲鴻都是在實踐媒體藝術空間上下了大功夫,即借助生活的原形創造自己的形式語言符號,去完成藝術之似的狀態。第二階段是進入“似與不似”之狀態,這是齊白石大師的高度。他提出“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畫要“神似”,“不像則妄”、“不似為欺世”、“太似為媚俗”。因而他創造了東方藝術意象之境界。第三階段是不似,它標誌藝術狀態已完全進入抽象之極限。在藝術創作的實踐中,能把形式語言符號作為抽象的因子展示出來那是需要最大的藝術勇氣。當藝術家已不滿足具象的載容量,必然要尋找代替以更大的精神包容,那便是抽象。因為它已不受任何之象的限制,達到寬泛,深遠之無限,當然,這種抽象因子必然要承載精神的含量。
成功的藝術家最後總是讓生命、靈魂、氣質、力量、觀念、文化信仰等感覺行為更充分地自由表現出來,完成藝術理想之夙願。
周永家
(2011年春節于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