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主要是解決在實踐中懂得什麼是藝術,如何開闢自己的藝術道路以及找到追求藝術理想的方式方法,和修煉藝術實踐的全方位學養。
在我看來藝術和革命不能同一語,但從事藝術和革命的道路具有相同之處。因為,它們在開闢和創造的道路上,其目的都是為構建一個新的形態而奮鬥的,而這種新的東西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所以,當中國革命處於初始階段,參加革命的絕大多數人對革命的認識是不懂或模糊的,只有少數真正的革命者掌握真理,把中國的勞苦大眾引向革命的洪流。正如偉大領袖毛澤東告誡的:“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我們的革命要有不領錯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團結我們真正的朋友,以攻擊我們真正的敵人”。因而,能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制定出中國革命的戰略戰術,致使革命從弱到強,從小到大,從勝利走向最後的成功。
同樣從事藝術事業的人們如果不懂得藝術的創造和實踐的創造,也是不可能完成藝術大業的。創造是實踐的積累,是主觀個性的行為,是人文美學精神的載體,因此,它體現學術性,當代性,前瞻性,具備藝術史價值。
繪畫藝術創造是以一種人文創意或虛擬的方式,呈現其模糊的藝術精神狀態。當藝術家走過學藝的基礎階段,開始進入創造的實踐。所以走的道路是艱辛而曲折的。我在幾十年的藝術創造中走了一條從無“我”、有“我”到自我的路,建國以後,我在部隊,由於政治的需要,藝術創作都歸結到統一的藝術思想到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這個時期是大一統,不能有“我”。改革開放後,中國的文藝復蘇,古今中外藝術源源不斷地流向當代,藝術家們開始向藝術靠攏,在實踐中逐漸走上藝術規律化,藝術本體化,從而有了藝術家的“我”。藝術是講究品味層次的,當藝術家進入創作的自由王國,藝術必然走向個性化,自我化。從此,可以進入三個階段的狀態:一是創造形態為藝術之似;二是似與不似;三是不似。繪畫史證明能夠達到此種境界的藝術家是極少數,他必須具備大才、大德。才氣是以德來體現的,如果沒有大美的人格魅力,沒有對藝術虔誠之勤奮,是實現不了的。
社會進步的動力是各門類的專家,雜家是沒有歷史貢獻的。藝術家首先要在一個行當中專一,只有深入研究、讀懂藝術經典,特別是研深讀透古今中外大師的亮點,才能悟到藝術之真諦。
實踐出真知,出藝術。藝術創造只能來自於實踐,實踐創建自己的媒體空間和藝術氣場。何為氣場,即藝術的氛圍場、時空場。當藝術之氣鼓滿風帆,那創造之靈感猶如萬馬奔騰一瀉千里。實踐證明抓住靈感、時空的機遇就抓住了藝術。
俗話説:“觸類旁通”,不管做任何事情,換個角度從側面比從正面去做效果更好些,所以要充分發揮人的各種器官,從其他姐妹藝術中吸取營養,彌補學養上的不足。比如,藝術的精神創造是要從人生、社會、自然、文化體悟,從歷史、科學、軍事、政治等方面去借鑒,這就是藝術家全方位的修養,因此:“三分技巧,七分修養”是藝術家在藝術超實踐中必須把握的分寸。
讀書是豐富知識,開啟聰明才智,積累前人實踐經驗最好的修習方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真正做到博覽群書是不可能的,只有精讀才符合理念,因此,聰明人讀書只讀那些經典能為我所用的,正如讀“紅樓夢”,你即是全背下來也不一定讀懂,只有抓住要點,經典,才能明白社會的縮影及更迭規律,從人生的世態,真善美,假醜惡中得到啟迪和警示。
周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