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王中年山水畫的“交融”藝術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9日 10:5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王中年先生以其筆力雄健、意境闊達、兼攝眾長、詩情奔涌的意筆山水畫創作,正日愈受到畫壇推重。在具體技法上,他擅雲水、巧勾皴:在意境拓張上,他飽遊歷、重吟哦,萬千毀塑,艱辛探索,終有今日煊赫藝業。解讀其繪事進步里程,透視其作品創變脈絡,必將裨益於儕輩,引度乎來著。今不揣淺陋,試自五個“交融”入手,對王先生藝術稍作探析,謬妄之處,敬祈大方之家不吝以教我。
 
       中西交融
  
       統觀王中先生的國畫山水創作,汲西入中,中西互用,是相當鮮明的特色。他早年曾就讀于魯迅美術學院,經過全面而嚴格的素描、速寫、油畫等西式技法訓練,夯下了紮實的具象造型根底,養就了對構圖、色彩等方面的過人敏感及綜合把握能力。這使他日後習慣於在真山大水之中對景寫生,並擅長以明暗、遠近、塊面等西畫手法捕捉瞬息風雲,極強的局部寫實所形成的視覺衝擊力,有機中和了傳統意筆山水空陳雲水虛象的粗疏與朦朧。在《畫鄉晨曲》《喜事難眠》《峭壁通幽》《故鄉楓葉艷》《秋泉韻》《當年下鄉住你家》《風韻》等作品中,王先生驅遣畫筆,抱持中西,將雄山水瀑、煙雲變滅的浩大遠景,與精雅細膩、樸質明凈的入微近景,作了毫無鑿痕跡的濡糅撮合(譬如,某些樹木在溪塘中倒影的描繪方式,就顯然受了西式風景靜物畫的影響)。國畫之寫意強勢與西畫之寫實優長,在畫家腕底實現了唇齒團欒,而整體上,卻還是不折不扣的水墨貌相。在我看來,李可染、陸儼少、趙望雲、方濟眾、何海霞、錢松岩、賀天健等山水重鎮,對王中年“中西交融”風規的營建,或許曾有浸染與啟迪。
  
       關於國畫融合中西的問題,石魯認為“中西畫的相同處都是要通過形與質表現實物的真實感。因此作為研究和掌握對象形體與質感的方法,研究對象的生理結構的方法,研究現實物存在的空間比例關係的方法,描繪、解剖、透視、色彩等,都有共通之處,適當地吸收西洋素描畫法並無害處,但應該是以不損害民族特點和優點為原則。”查諸中年先生的作品,西法之運用,正是處處彰顯國畫山水之整體風貌為不二旨歸的。關鍵在於,王先生擅長化裁西畫技法入國畫水墨,如鹽在水,了無屐痕。沒有萬千試錯、反復毀塑的艱辛探索,欲達到若然圓融境界,是不可想象的。

       在具體山水物象的勾皴點染方面,王先生對山岩層次及瀑泉的表現,似乎更有獨到心得。他筆下排疊得岩壁,有著堅凝而又細密的肌理,勾染綿潤,累層致厚;又有謂其“畫水一絕”者,觀其為水,瑩透激昂,若玉龍三千滾躍岩罅。他的辦法是側峰細皴,潑擦並用,色墨兼施,再濟以淡柔薄亮的層層渲染,既有國畫傳統水法之質意相生,又有西式風景靜物畫之觸手可感。清溪潺湲,月華清霜,蟬翼之被卵石,琉璃之覆沙磧,予人以無盡咀含。

熱詞:

  • 王中年
  • 山水畫
  • 馬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