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梅墨生:俏也不爭春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9日 15:4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畫家梅墨生個人主頁 點擊進入>>

(編者按:走進梅墨生的家,給人的第一印像是溫馨,簡約,古樸,墻壁上醒目的中國字畫,桌角上擺放的中 國傳統瓷器,細節之處無不流露出他對書畫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經過和梅老師幾個小時的詳談,漸漸發現他從“書法”到“評論”再到“繪畫”每一個階段性的 成績似乎都在告訴我們他的成功不是偶然,藝術是整體,卻又是個體,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藝術精髓和文化感悟,在相同的時空作用下用筆墨記錄屬於自己的藝術道路。)

        以下是對梅墨生先生專訪的口錄紀實,就讓我們一一為大家解讀這位藝術家背後的多彩人生。

    梅墨生先生口錄紀實: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他不同的機緣。我是60年代生人,經歷了國家 的三年困難時期,大的時代背景是不景氣的,但是我之所以走上了藝術這條道路,是因為我抓住了屬於我的機緣。當時我接觸了很多有文化,有內涵的人,能夠接受他們的教導是我的莫大榮幸,這就是我的機緣,也是成就我藝術生涯的重要基石。

    藝術啟蒙

    童年的生活總是無憂無慮的,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我開始對藝術有了朦朧的感悟。五六歲起我就開始涂涂畫畫,常常在祖父家門板房的門上用彩色粉筆畫上連環畫《三國演義》和《西遊記》裏的各種人物,在墻上和地上畫滿我所感興趣的東西,當時還是小小年紀,我就經常跑去幫別人畫黑板報,寫紅色的大字標語,經常引來路人駐足圍觀,因為不小心經常把顏 料弄到衣服上,而受到母親的責罵,鄰居看到我的字都很驚訝,頻頻給予稱讚,後來就戲稱我為“小畫家”,為此父親也引以為豪。這是我藝術生涯的開始,充滿趣 味,也值得回味!

    10歲的時候我遇見了我的書法、文學方面的啟蒙老師——劉庚堂老師。他是祖父家的一個房客,寫得一手好字,書寫風格屬於館閣派,喜歡筆墨,精通文學,12歲的時候開始跟老師臨帖,並且他教會我很多唐詩宋詞,古典文學,這對我藝術素養的累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慢慢的練習實踐中我領悟到了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愛不釋手,以及古典書籍帶給我的享受。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研習更多名家的作品,我走訪了當地每一個有名的書畫家,於是文化 大革命結束後我就開始了在美校的生活,那個時候自己就暗下決心:一定要讓自己的愛好和自己的事業融為一體。

    精於書法

    198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了李可染先生,李先生看到我的書法作品後,給予了一定的肯定和鼓勵,臨別時的贈言我至今銘記在心:“我希望你越快做專業才好。如果 你不做專業那太可惜了!”李先生的鼓勵更加堅定了我要在藝術道路走下去的決心......經過了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在書法和理論的研究中獲得了一些收穫, 1986年中央電視臺“首屆中國書法電視大賽”中我獲得了一等獎,為我的家鄉父老贏得了榮譽。直到現在書法在我的藝術生命中仍然佔有很重要的比重,從25 歲到35歲這十年的書法創作中,我一直在學術實踐中創新,在探索中尋求更多的發展,在35歲選擇將自己的學術研究方向轉向繪畫,是因為在這10年裏我的大 部分學術理論的發表和相關的創作都是以書法為根基的,而我本身也是搞繪畫創作的,只是在過去的時間裏由於工作的原因,書法作品和相關的理論發表的更多一些而已,同時對於當時書法領域魚目混珠的現象,我也倍感厭煩,而對於繪畫的鍾愛情結我從沒有更改過,於是35歲我開始了自己新一輪的藝術實踐。

    通于繪畫

    繪畫的天賦在我小的時候就已經跟隨我,從點點滴滴的塗抹,到後來善於用不同的筆線,不同的視角來解讀自己內心的世界,一次次讓觀者體會傳統筆墨的魅力,這是 自我藝術風格不斷昇華的過程。繪畫做為我現階段藝術研究方向的重心,是內在需要,外在環境的必然,我現在仍然保持著看書學習的習慣,有時會多看一些關於西方文化的書籍,藝術是無國界的,希望能夠在借鑒西方文藝優點的同時來更好的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堅持説真話

    對於理論評論,我堅信的理念是:愛我師,更愛真理。對於學術研究的嚴謹性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使命感,我一直堅持我自己的觀點,敢於直言,不做虛偽的藝術評論,藝術是聖潔的領域,不能逢場説話。對於外界給予的“批評家”我不是故意而為之,性格使然——做真人難,做君子更難。學術理論評論需要真實的聲音, 這樣才能共同推動中國傳統文化更長遠的發展。

    篆刻、中醫、象棋、太極拳樣樣皆通

    我自幼興趣愛好頗多,在小的時候就經常跟魏記刻字店裏的師傅學習刻字,對於書籍的愛好更是如饑似渴,祖父家旁邊的廢品收購站,是我經常去淘書的地方,由於可以拿廢物低價購買二手書籍,淘氣的我居然把家裏還能用的東西拿去換我喜歡的書,常得到母親的責罵,中學時期跟一位中醫院的副院長學習中醫,慢慢長大高中 畢業後,18歲時我就有了處方權,後因為無法忍受看到病人苦不堪言的樣子,也因為自己對中國書畫的情有獨鍾,最終選擇了藝術道路。後又因喜愛下棋,結識了第一位武術老師俞敏老師,向他習武並學習易經,又于80年代有緣認識了太級大師李經梧,從此跟隨李經梧大師學習太極功夫,修身養性。愛好永遠不會變——這些從小積累的興趣愛好直到今天仍然跟隨著我,慶倖的是這些我所學到的東西都運用到了我的藝術創作當中,對我的創作有很大的幫助,我現在的成就離不開除書畫之外,其他傳統文化的影響。我都要感謝恩師對我的培養。

    中國的傳統藝術道路還會一如既往的呈現繁榮的景象,但真正把藝術市場成熟化,中國至少還要走十年的路,做為中國書畫藝術的繼承者和發揚者,我還會繼續堅持我對藝術的真我本性,不輕易改變自己的創作生活和藝術理念,好的傳統一定要繼續承傳下去,發揚屬於中國自己的文化。

    (結束語:對於過去所經歷的磨難,痛苦,掙扎,梅老師都是一句帶過,面對他所喜愛的傳統的充滿歷史韻味的中國文化,他説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梅墨生飽讀詩書後的從容、淡定,不為名利所動的藝術情操,對學術追求真理的真我本性,這些特點都構成了今天梅墨生成功的重要因素,也許他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藝術家, 對他而言,更應該是個博古通今、用現代眼光描繪古典藝術精髓的文化傳承者,讓繪畫藝術更具文學色彩的“文人畫”傑出代表。這不單單只是一篇訪談錄,更多是 留給藝術界的反思和中國新一代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態度的反思。)

    口述:梅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