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筆蘸真情 墨有精神——品讀張永生寫意畫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1日 17:3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點擊進入>>國畫家張永生個人主頁

  次與永生兄相逢,是在去年的歲末一位好友的臨這際。此時他離故鄉去葫蘆島工作已十七餘年。此去韶化飛逝,物是人非,而永生兄依如當年英俊挺拔,書生意氣。最讓故鄉的朋友們感動的是,他多次從異地風塵僕僕地趕來,給危在旦夕的友人予以極大的臨終關懷與慰籍。當我們送完朋友的最後一程,幾個友人來到了一處居所,永生兄信手操起案幾上的筆墨在展一的宣紙上即興勾勒出了一幅寫意人物。寥寥數筆,畫面上表現的恰恰是剛剛故去的朋友和我們從前在一起的情景,筆之精妙、墨之酣暢,情之所至,叫人感佩。人品不高,落墨無法。此時才知道面前這位情深似海的朋友已是名譽遼西的畫家,現為葫蘆島市渤海畫院的副院長,作品已多次參加全國、省、市以及行業系統書畫展鑒並獲獎,有的畫作還作為禮品饋贈給了國際友人。

  古人云:做事先做人。書畫之道也是做人之道,書畫藝術含納天、地、人,精、氣、神,包括著人文意象和人格旨趣。這種具象性與抽象性的統一,體現出的一種品格,正是永生兄所追尋的筆墨精神。在與他的交往中,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和接人待物的細微之處,看到了永生兄的君子風範與做人的品格。他把這一切都融入了他的繪畫創作之中。

  雖然從小就耳濡目染,受到家庭藝術氛圍的影響,但因為客觀的社會原因,他沒有受到系統的藝術教育,基本上是靠自學、靠實踐,一步步地走進藝術殿堂的。永生8歲時開始跟爺爺學書法,很小就受到媽媽的繪畫與刺繡的熏陶。少年之時習書畫、情發則隨手點簇。但繪事不難於寫形、而難於得意、得其意者、是在筆墨形似之外。年齡稍長、興趣逐步轉化為理想與熱情。一個是學習古人的東西,一個是學習在大自然的東西,然後再結合自己的感受,再把它們表現出來。藝術的創作取之於自然,它是大自然的濃縮,自然是藝術創造的靈魂。到自然中去,用虔心、熱情、自信的態度審視自然、感悟自然、用主觀的意識形式理解自然、創造自然。看真山水、寫真性情、在寫生的基礎上寫意、寫趣、寫心。來傳遞出自己內心對於自然的感悟,加強畫面的意象性。若干年後,在九寨溝的百駿激情便是他對自然熱愛積澱的爆發,豪邁的揮毫使他的書畫藝術在此基礎上,更上了一個新臺階。

  墨有精神,筆富生活。像許多成功的藝術家一樣,永生的繪畫藝術之路也充滿了大膽探索和嘗試精神,使自己的畫風處於不斷發展變化之中。自古以來,在傳統繪畫中,筆墨語言內涵的豐富性、隱語性極為複雜,從某種意義上來説,筆墨語言包涵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材料工具的我及把握;二是傳統文化背景對筆墨形式的滲透及這種滲透所造成的文化性格。前者關乎水墨畫的物質本質,後者關乎水墨畫的精神傳統。在此層面上他的水墨畫吸取了水彩、水粉、書法等藝術形式精華,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和構成意識。早年還嘗試“水中法”作畫,將礬水,漿水和膠巧妙地融合於一體,有規律地浸潤畫面,使畫面色彩肌理效果豐富,使人物畫淡雅素靜,大面積的布白讓人聯想豐富。

  是觀其作,數妙並焉。圖畫百物,品類生靈,寫載其狀,托物丹青,隨色象類,曲得其情。永生的畫以人物為主,兼顧其他。他主張繼承傳統,博採眾長,外師造化,不斷開拓新的表現形式,注重以神寫形,以意傳神。他潑墨而成的寫意畫作,仿佛在言説著一種妙不可言的天地生靈之大美。永生的一系列潑墨長卷,氣魄浩大,靈性十足,是大背景下的群獸在空靈中的生存的壯景,仿佛原始的圖騰,在曠野中組合與編織成的一曲歡快的狂舞曲和奔騰著的交響樂。

  《百駿圖》是潑墨寫意畫,全長共十八米,五個小時畫完。在中國畫史上也是少有的。《百駿圖》是原生態作品,著墨輕重緩急有序,潑墨一氣呵成,全卷空透而不壓抑,懸空露白之處質感分明,層次感極強。奔跑中的駿馬潑墨或濃或淡,把馬之無拘無束、頑強剛烈之天性淋漓展現,傾訴著作者對自然狂野的追尋,圖中臥馬自由自在,輕鬆中透著慵懶;相擁相吻嬉戲之群狀顯示著主人公樂觀的人生態度。生靈間的兄弟之誼也流露其間,顛跑中更有無比天倫之樂;偶爾一匹深思的孤馬緩緩而至,雖在群中又在群外,或許它在獨自體會失戀的無奈。一匹、兩匹、一群駿馬飛奔向前,雖無定所,姿態百異,但馳中有序,靜中有情,如同一棵野生繁茂之樹,艷枝百齣,新鮮奪目。整個畫面是宏闊的、構思是簡約的、思緒是多情的、筆墨是輕柔的。

  《高原魂》中,牦牛雖近在咫尺,但著墨濃烈,給人一種超然的神秘與想象的空間,牛背上寡欲的男人一心一意對待同樣的生靈,把愛全部傾注在牦牛之上,而別無他求,生火做飯的兩個婦人忙碌而沉靜,傳達出她們對高原生活與自己家鄉的滿足和眷戀。

  《百雞圖》中人性化的雞或靜或舞,或挑釁啼鳴或共眺遠方,或飛奔若雲給人以無限遐思……整幅圖不乏團結、和諧、美好之氛圍,儼然一種寧靜後的必然。

  《群鷹圖》裏的鷹,雄偉英豪氣象不凡。高空懸崖、饑鷹厲吻、雨夜霜寒所構成的一幅勇敢者的天堂,畫面動勢奇絕。可理解為永生兄用自己的語言符號表達出的一種霸王之氣與陽剛之美。

  近年來,永生兄在深入研討傳統動物花鳥畫的同時,又致力於人物畫的創作,給人以煥然一新的享受。這些新作既表現出他傳統筆墨的深厚功底,筆意縱橫、墨味盎然;又表現出了他對現代題材和表現形式的探索和追求。他對繪畫本質,特別對中國畫原理,有了較深入的理解之後,他的興趣和注意力逐漸放到用筆墨來營造繪畫意境上,這首先反映在具有古意的人物畫創作中。他的水墨人物,立意新穎,筆墨簡約,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神暢達、靈動雋秀的個人風格。他的人物長卷《五百羅漢圖》正在創作的醞釀之中,我們正期待他的成功。

  永生説:在我的內心世界,繪畫能喚起一種高尚的情操與生存的激情。如果剝奪了我對畫的愛、對美的追求,也就剝奪了我人生的興趣。他已意識到,中國畫凝聚其中的絕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精神。是我用筆墨,不是筆墨用我,才能達到筆墨的最高境界。永生已深悟點線是世界之始,黑白方圓能包容大千。

  浩氣壯如長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在他面朝大海的畫室裏,左手大山,右手筆墨,耳聽潮起潮落,眼觀日月交替,生命與天地精神相往還。仿佛他正站在畫案前凝神靜氣,心無旁騖地面對一張宣紙蓄勢待發,眉宇間仍透著幾分英俊和威猛,只見他把毛筆伸向墨池,然後又果決地以飽蘸濃墨的筆劃向紙面,初雪般的白紙上留下一道道線似的墨痕,這是一塊被犁開和耕種的土地,只要沉下心來,腳踏實地,努力耕耘,沃野上也會墨分五彩,春華秋實。

(作品:馮博,2009年春月于清歡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