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4日 14:5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此圖縱133厘米,橫249厘米,為樓安平作于2006年初夏時的一幅秋景山水。該圖舉平遠、高遠、深遠于一圖,造境宏闊,意趣天成。其構圖尤以大山轉合,中峰數變為妙,且崖飛泉立、林木薈萃、老松濃翠勁健、秋樹丹黃沉酣。使覽者對之但見群峰聳秀、雄秀超拔、氣象萬千、撲人眉宇,右列遠峰更是宛見返照之色。煙水空明處,但見汀洲、漁浦、蓼老楓紅、沙岸板橋、江村相互輝映、更兼道路隱現、高士棲隱,其佈置“可行、可望、可遊、可居”盡得山川真性情而妙造於心。這種宏闊深遠的構圖,呈現出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氣概成章的經典圖式。令人想起了其遙接五代,二宋山水畫中那種全景式意趣的再現。
以往中國山水畫萌芽于東晉、盛于唐、至二宋和元達時代顛峰。其後,明清山水畫漸次步入文人畫範疇,雖然筆墨上輝煌的建樹也有脾睨千古的成就,然先前那種“大山堂堂”,“若大君赫然當陽?而百辟奔走朝會”的全景式構圖中那種雄渾、沉厚、淵深的造勢,和筆墨功能上的含蓄深沉,已很難重新振起並超越前代了。以至到清代四王,只在純筆墨功能上製作而漸入尾聲,其後小四王衣缽相接,延及海上畫派之吳待秋,中國山水畫原先沉厚竣偉的氣象已是日薄西山、氣息淹淹了。
安平雖自認才疏、學淺,然其深明春秋、心存高古、鑒戒前人、思接經典、吐故納新、痛陳時弊,一一會心於此、思欲振起,故其構圖從“大處入、難處入、高處入”且深刻體悟到研習前代優秀傳統山水畫,必須讀書養性,以全其氣息。今樓安平正腳踏實地,讀書明理,既尊前人“業精於勤之古訓”又體察當代畫壇精英龍瑞先生所提倡的,既繼承傳統又必須創新的“切近文脈”的時代精神,以期能兼收並蓄,融鑄南北,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者為旨歸。
人常謂:樓安平其人心地純正,其志遠大,其用意亦深,然樓安平自謂,中國畫博大精深,內涵豐富,非形單影隻者可水滴石穿之,故還望眾位學者同人共勉之,且“路慢慢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戊子仲春 樓安平識于國家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