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千古雨意 足畫魂——讀傅抱石先生《瀟瀟暮雨》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4日 14:3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點擊進入>>國畫家樓安平個人主頁

    一曲民族憂患意識的心靈之歌

  我思慕著傅抱石先生,思念著他筆下常帶雨意的山川:《江南煙雨》、《風雨歸舟》、《煙雨濛濛》、《西湖雨景》、《雨花臺》、《千峰送雨》、《萬竿煙雨》,“真是一半山川帶雨痕了”。

  然而,我渴慕和神往的,卻是他那《瀟瀟暮雨》,那畫中的一片淒淒風雨,那朔風中前行的苦行僧、那雨中淒黯沉鬱的山川、那漫無邊際的雨簾下,空寂神殿內傳出的悠揚鐘聲、以及疾風中呼號的荒天古木,這一切又都伴隨著作者在筆墨功能上所宣泄出來的張勢和激情,它們不斷地幻化、升騰、翻捲,終將象雷霆萬鈞的風雨中所決堤的萬古濤聲,衝擊著我心中的悠悠懷古之情,傳喚出抱石先生當年對傳統雨景山水中從哲學和文化意蘊上的深層揭示。

  從抱石先生題款的印記中,知道這畫是作于一九四五年五月,當時祖國被日寇侵佔的大片土地淪陷後並未全面收復,風雨江山中正有萬不得已者,作者對當時艱難抗戰時局下的民族憂患之心是不難相見的,也正由於這一緣由,抱石先生當年寓居在重慶東川金剛坡下時,筆下常畫的主題是《屈原》、《湘君》、《湘夫人》、《國殤》、《哀郢》”均取材于屈原的《離騷》、《九歌》、《九章》。抱石先生寄情于畫,宣泄著他,內心世界的剛烈的愛國之情。《瀟瀟暮雨》也即抱石先生為此時期的畫作。此圖中,在作者當時營造的蒼造悲壯的氛圍內,其意蘊不僅僅只是狀寫山河之風貌,實則是抒發心胸悲憤之情為多。

  東川終年多雨,岩飛泉立,山川靈秀,人物淳樸,他深深地愛著這裡的山川和一草一木,他愛東川的風土人情,也思念已失去的“家園”,“金陵自古帝王州”,但此時卻被日偽統治而淪陷了。

  “雨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一種追懷歷史,慨嘆“六朝金粉江山”的千古遺恨,及對現實生活中因戰亂所帶來的流離失所,此時,抱石先生儘管終日以酒澆愁,還是難以平息胸中的怨恨,更何況南北戰場上,多少愛國志士前仆後繼,英雄死難……縱使九天滂沱大雨也難於洗刷去心中的恥辱啊!難怪抱石先生又要拿起如椽之筆,筆走龍蛇,以此來宣泄內心世界的不平了。

  這《瀟瀟暮雨》在抱石先生的置陣布勢中,在這彌滿光輝的中國畫傑作裏,響徹著中華民族憂患意識理念的“鐘聲”,從作者的心裏,從作者的充滿著萬古激情的畫卷中,震響和傳佈到我的心裏。

  啊,傅抱石先生,你這狂放不羈的“雨意山水”,你這種將傳統美學中最高的筆墨精神和民族憂患意識的文化思想內蘊,二者融為一爐的千古傑作;再聯想此畫作一年前,你在重慶版《時事新報》撰文説:  “這次的全面抗戰,我們很覺得中華民族和“大和民族”的精神戰。數年艱苦的經過當中,更使我們堅信此種認識,認識中華民族精神之偉大,決不是七零八落的敵國精神所能動搖的①”。此刻,當我再次重讀你的“瀟瀟暮雨”時,真不啻是又在誦讀一部《春秋》抑或是屈子的一篇《離騷》;而你在“畫意”中濃縮的這一顆拳拳愛國心,啊,抱石先生,想起來,解讀開來,真是令人蕩肺回腸。

註釋:①《時事新報》撰文轉引自傅抱石傳(370頁)胡志亮著

                                                2004年9月  樓安平于烏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