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從甲骨文能賣錢所想到的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3日 15:5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04年春季拍賣會現場,隨著某拍賣師的一記重槌,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能拍賣的20件甲骨文終於以5280萬元天價成交”。此種爆炸性的新聞在春陰的空氣中瀰漫開來,是哭耶,笑耶!

  “甲骨文能賣錢,並且身價不菲”,這在國家文物制度日臻完善的今天,居然如此鎮國重寶,能作漏網之魚,遊刃于交易市場,説起來,也算得上是千古奇聞了。

   遠古時結繩而治,以後又發展創立了象形文字,並且把它刻在甲骨上,予以交流當時先民們的思想。説起來在文字的遺産和淵源中,甲骨文是算得上有史可考的中華民族文字史上的“始祖”了。

  像這樣絕無僅有的幾件世界級的文物能留傳下來,正該讓它置之國家一流博物館,以供後人能有機會揣摩到中華民族的發展源流,並品味曾經閃爍過電光石火般輝煌的文化遺存,以利進一步仰視中華民族創世紀時期的諸多偉大。

  也許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原本總會有那麼些許漩渦和倒流會泥沙俱下的夾雜。其中,畢竟那些姓“方孔”“錢字輩”的行屍走肉,他們最敏感地懂得什麼東西值錢,也懂得什麼東西能通過“權錢”交易而最終能變賣到錢。

  至於在一般世俗人們的眼裏,失去的東西才是最可珍貴的,因為他們平時忙得不可開交的生活中,會忘了去眷顧那些珍貴的歷史遺存,但他們一旦聽到傳聞説什麼國寶流失,這些尚有一點修養的國民,他們心頭確實是會有點痛的。也由於文保觀念在整體國民素質中的低落,所以未失去的,現成擺放著的“家什”,在他們平常心裏就不至於顯得稀罕了,至於保護心、防護心自然也就更欠缺了。難怪當年道士王園錄在三危山下千佛洞中得以無礙地將大捆大捆的經卷送給了異國的斯坦因,換回的只是幾許微不足道的銀元。然而王道士當時良知驅使他的:“一是對文物價值的無知,二是想用經卷換點錢去維繫行將坍塌的幾處洞窟和齋堂。”講起來王道士在心理上還不至於脆弱和淪陷到要去吃國寶的勾當,然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至今王園錄也因一時愚昧而落了個糟塌國寶、扼殺文物的千古罵名。

  講起來,譬之於一戶人家,家底再薄,手頭再缺錢,老祖宗是決不可以換錢用的。就象當今埃及人,即使再窮,終不至把“金字塔”倒懸過來一塊塊拆去換錢。話再説回來,眼下搞房地産能賺錢,對於一個稍具法律和文保良知的中國人,他也終不至於貪心到拆城磚去圈地吧!

  聯想去年宋徽宗的珍禽圖賣了個1200萬元,今春甲骨文又史無前例地賣了5280萬元,這在文物流失的天平上,傾斜著的真是無獨有偶了。譬之一位病人,傷口上給人扎了一刀,已然很痛,而今又往傷口上撤鹽,那痛楚能承受得掉才怪哩。

  如果有人將此種“不菲的收入”來充當國計民生的聚寶瓶來廣進財源;那簡直無異於自甲午風雲戰敗、以及庚子賠款等政治、軍事上的奇恥大辱之後,將來國史上可將與之攀附的歷史文字,有關甲骨文能賣錢的;也算得上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失誤了。

  更何況當今研究國粹的學者,手頭苦於缺少一些相關的資料,就近須求助於日本、遠則要涉重洋赴英倫或美利堅合眾國的各處大都會博物館去查閱資料,去溝通信息,以資學術上的深層研討。講起來這種由於鴉片戰爭和文革以後所造成的文化史上某些斷代的後遺症,以致於今天的相關學者們要搞學術研究,就只能捨近求遠了。何況眼下當警惕的,文物市場上,權錢交易下的“狼”又來了。

2004年秋于義烏城中路寓所

樓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