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畫廊 >

拓展草書的新境界——賞析顏振東先生的草書《蜀道難》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3日 16:3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點擊進入>>書法家顏振東個人主頁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流傳千古的絕句是詩聖李白的偉大思想、情操、智慧和才華與雄偉造化相互撞擊的璀璨結晶,詩中的奇妙勁勢、險絕的奇景、豐富的感受震撼著古往今來無數書家,著名書法家顏振東先生用草書的形式將此詩作為鴻篇巨制,試圖用音樂、美術再現詩意的方式,尋求詩境的書法載體,其做法本身就是一次果敢的探索、藝術上的攀登。

    透過書作的形式錶象,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書家為實現書藝與原詩的情感結合,極力在創作情境上保持統一,即在熱情奔放、氣勢雄渾、變化多姿、浪漫誇張、參差錯落、韻律遺害的總體風格上取得一致。可以想見,在這一蹴而就的激情之中包含著書家遊歷巴蜀的艱苦尋覓,積累著對名山大川的感受,體驗詩聖寫詩前情感衝動的角色心理等,也就是説,為了尋求草書的新境,他在“書在書外求之”的道路上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為了再現原詩的境界,書家極力發揮線條功能,以流暢、圓渾、富有彈性的中鋒運筆為主導,輔以肘、腕、指、背及倒向的諧調動作為變化,形成左右逢源、順勢利導、一勢一趨、水到渠成的流跡,擴大筆觸動態的差異和變異性。同時把提按、輕重、粗細、行頓、剛柔、長短、斷續、疾徐等筆觸行進的矛盾化作可視的節奏、節拍,從而賦予了線條旋律的表現力。就像每個歷史時期的作曲家以不變的音階重新組合時代樂章那樣,用他駕馭線條的筆,書寫心中的時代激情,去體現古蜀道那種“激浪逆轉的川流”、“令九龍回車的巔峰”、“看見絕入雲的鳥道”和“黃鶴學生的翅膀”等奇觀境界,捕捉天梯入雲、石棧盤繞、枯松倒挂心臟迴旋曲繞、百步九折、峰脈連天的意態和那湍流奔瀉、萬壑鳴響、水擊頑石、悲鳥啼鳴的動勢。從書法和音樂的關連角度,正是書家從音樂中提煉無聲旋律,借助音樂屬性刻繪自然、抒發胸臆,拓展草書新境的大膽嘗試。

    書家雖然在草書中借鑒了音樂的表達方式,但畢竟沒有音響,於是他充分發揮書法的畫面特徵,也就是調動人們的視覺功能作為無聲的補充。如果從章法角度孤立地去看局部,可能發現有些字結體不夠嚴謹,甚至排行偏離中軸等等犯戒之舉。然而通覽全篇,便可看到這部分不是敗筆,確切地説是他從字的響應關係中體現結體的聚散程度,依據造化控制筆致的開與合,這正是他繼承傳統、發展傳統的可貴探索之處,在從宏到微的草法佈局中,他抓大放小,充分發揮“使轉造形質、點畫出性情”的功能,牢牢把握“書者散也”的原則,盡散懷抱、任情縱恣,以更大的自由抒發心中的感受,通過畫面的聚散、陰陽、虛實的響應,用墨枯濕、濃談的變化以及造險化解的動勢推移,把旋律線條放到平面上來展現它的整體輪廓,從而造成雄渾蒼莽、縱橫奇崛、深邃莫測的畫面氣氛,與原詩的雄、險、奇、美達成境界的一致性,從而産生藝術的感染力。

    振東先生對草書境界的拓展不是隨意的臆造,他所採取的方法是:求變必先找到依據。當他立志把草書作為攻取書藝的最高階段的同時,曾在楷書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從他保留的顏體遺風和柳、歐等歷史大家風韻的楷書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正本清源、以楷治草的漸進方法:他縱橫借鑒、古今通學,甚至精研出土的碑帖、漢簡殘碣。從文字本身發掘出草書的文化內涵,他創造了一種意向書法,或將字排列成三角形,或用字體表現象形寓意,或把字當作畫面的組成部分等等,表面看起來似乎是一種書法形式,實際上是他尋求詩、書、畫的結合,書法通向其他藝術形式的表現手段,以及尋求草書最高境界的語匯的階梯,不論來自哪方面的探索,概括起來都集中反映了他對書法的總體觀念的新拓展,正如書家所説:“書法是中華民族文字發展的整體氣象,透過它能感到黃河長江的奔涌,泰岱華嶽的雄奇,秦皇漢武號令千軍萬馬的廝殺……”這種書法無窮表現力的認識正是書法藝術後浪推前浪,聲聲不息發展的動力所在。

    文化部著名文藝評論家  趙銘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