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英國心理學家布洛的心理距離學提出的所謂“心理距離”,其實就是對於審美對象採取的一種超功利的態度。審美對象與人的知覺、情感及一切實際生活需要關係太切,距離太近,人們無法泰然欣賞。反之,審美對象與人們不是憂患休戚的關係,不為所擾,才能泰然欣賞。布洛所論的“距離的矛盾”即距離過遠,對對象無法了解和進行情感體驗,距離太近,又不免被實用的動機壓倒欣賞的需要。美學家朱光潛認為距離的矛盾安排妥當,達到所謂“不即不離”的程度,才能使藝術欣賞獲得最好的心理條件。換句話説,審美對象既要熟識又要陌生才能吸引欣賞者的注意力,譬如説蘆花比棉花更入畫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在題材選擇上,既要避開人們熟識的與之休戚相關的物象,又要儘量回避傳統花鳥畫裏經常出現的梅蘭竹菊、荷花牡丹之類的陳舊面孔。而著重關注很少入畫甚至從未見到過的珍禽異鳥和奇花野草。這些陌生的花草禽鳥儘管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但它們那新穎奇妙的形態,絢麗斑斕的色彩使人陶醉令人神往。
有了合適的題材,還要精心的採擷取捨和佈局,傳統折枝花鳥講求截取物象的一個小局部,而留出大片空白,所謂“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長久以來似乎已形成了不變的公式。物象為何不可以繁滿、豐富、耐看些呢?於是我自找苦吃地選擇了後者。這樣一來,必然要給構圖帶來很大麻煩,這不止需要妥貼地安排物象的各部分位置,還需要注意每幅構圖式樣的區別變化和前後節奏。視角新穎獨特又要平易親和,構成變化多樣又要規則有序,將傳統工筆花鳥的圖式大大予以拓展與擴容。
另方面,發揮傳統中國畫的“平板透視”的優越特性,規避物象的真實空間、縱深透視和物象層次,儘量使之平面化、單層化、構成化。平面佈置不同於西畫的焦點透視,它善於向上下左右延伸,很少向前後縱深延伸。只取物象之中近景觀,省略物象層次,避免近、中、遠景同時採取,減少視覺疲勞,這樣的構圖效果秩序條理,畫面主題鮮明突出。克服了物象繁滿而帶來的堆砌累贅、雜亂無章的弊病。
在造型上,要求把物象畫準畫像不是件難事,難在熟能生巧,熟而生拙。造型務必準確生動、刻畫精細的同時,還要防止過於圓熟,要熟而生,圓中見方,柔中見剛,曲中見直,嚴緊中見松靈。象喝苦丁茶一樣遠比喝糖開水解渴。造型講究概括而不概念,細緻而不繁瑣,在寫實的基礎上略予變實誇張,使物象介於似與不似之間,它比照相主義、古典主義繪畫具更多主觀能動性,又比現代主義、抽象主義繪畫具更多客觀真實性,而與印象主義繪畫不謀而合。白石老人説太像為媚世,不像為欺世。這種不似之似的造型手法尊重客觀真實,又張揚個性風格,發揮畫家主觀能動性。這就是它為什麼至今在全世界普遍受到歡迎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