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和美西藏”美術作品大賽 >
“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西藏生態環境在發展中得到了有效保護。現在,西藏正在構建世界屋脊生態安全屏障。”從事環境保護工作已多年的葉先生,與從事法律工作的女兒一起來到首屆“和美西藏”美術大賽作品展現場,感受來自青藏高原的純凈和變遷。
父女兩人邊觀摩欣賞,邊低語交談。置身整個展廳的藏風藏韻之中,他們如同親身到了雪域高原一樣。葉先生告訴記者:“一提到西藏,那裏雪山晶瑩,江河碧透,群湖靜謐,水草豐盛,牛羊肥壯,一切都是那麼的美不勝收,令人心醉神迷。”他高興地説,現在西藏的大部分森林、江河、湖泊、草場、濕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動植物等都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大多數湖泊仍處於原生狀態,這是東部沿海地區包括上海所無法企及的。
他告訴記者,由於工作原因自己平時對西藏非常關注,談起西藏他也如數家珍。他説:“西藏全區共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保護區面積約達到41.37萬平方公里,佔西藏國土面積的34.47%,居全國之首,這種保護環境的舉措值得全國其他地方學習。”
葉先生同時談到:“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要堅持科學發展,應當統籌兼顧,而不應只是急功近利,而只看重於眼前利益。”
葉先生強調説,國際上西方國家的環境保護走過了“先污染、後治理,先破壞、後保護”的老路,這種以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發展的模式,後期政府如想將環境資源保護恢復到開發前的狀態,投入的資金要遠遠大於早期獲得的經濟利益,實際上這种經濟發展模式是得不償失的。
西藏地處世界屋脊,這裡是世界的“江河源”和“生態源”。但是,這裡生態十分脆弱,一旦破壞將是不可逆的。他欣喜地説:“現在西藏通過全區農牧民天然林保護、造林綠化、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自然保護區等建設,促進了當地農牧業生産方式的轉變,改善了農牧區生産生活條件,提高了農牧民生活水平。這不僅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而且避免了國際上走過的‘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