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圓陀山》,圓陀山的山石多為圓形和橢圓形,在自然的景觀中,不但石頭如此,樹冠也大多如此。畫家在寫生中把這些圓形樹冠也畫成了山石,又經過藝術的“釀化”、積累和提純,山石樹木等都趨向於“圓”的意象,在有意識的誇張強化下,最終表現出了畫家心中的山水。畫面左側,是數幢黛瓦粉墻的民居,房屋皆成幾何形構圖,具備濃郁的裝飾意味,給觀者造成“熟悉的陌生”之感,帶著隱逸的人生理想,恍若隔世。
《疏雨淡煙圖》,這幅作品畫面構圖簡單,筆法簡練,山石的結構隨著五蓮山的山石特點而又加以強化營造。整個山巒和周圍環境則染畫成綠色色調,山與天空灰濛濛渾然一體,使人聯想起夏天雨後山巒的景象。
畫面注重意象的表現和形體的造勢,表現手法趨向於大勢、大塊面、大佈局,一組組大的山石整體排列,沒有去做細微的佈局與刻畫。而看似隨意的幾棵樹木和點綴其間的山間流水以及幾簇芭蕉,隨意勾勒而成,山石的柔靜、疏朗、散淡之氣,正是畫者心態的暗示。
《承載》,圖為畫家在韓家營子海口寫生時的所見。海口從大海延伸到一條河的河口,河與海交匯處的淺灘上停放著幾隻漁船,船上和周圍散放著各式各樣的工具,有幾隻海鷗飛過。
在構圖上,畫家有意把兩隻船平擺在一起,組成畫面圖式的整體感。在這整體中,畫家又有意識地去強化它。平面形態的船上所需的是不同工具,有的重疊,有的單獨地擺放。船周圍的塑料漂子等物體,組合成形態各異又富有變化的組合體。在這個組合體中,畫家為了製造心中的場景,有意識地改變了原來的物象形態,以及所處的位置。通過這些意象的強化,畫家完成了出海間歇一個場面的組織重構。
《靜靜的錨地》,畫家簡介:丁原祿,山東日照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扇子藝術學會沒骨畫畫院副院長,文化部國韻文華書畫院特聘畫家,中國美術研究會研究員。師從姜寶林等著名畫家,多年來一直以山水畫知名,近年更以水墨漁船系列著稱。作品曾被文化部選送至奧地利、新西蘭、加拿大等國家展出,並被收藏。先後二十幾次入選“中國體育書畫大展”、“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週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全國美術作品展”、“‘長江頌’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紀念黃道週全國中國畫提名展”、“首屆中國美術家《翰墨飄香》作品提名展”、“第二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等全國大展,並多次獲獎。
畫家丁原祿在多年來的藝術實踐中,倡導“舊”筆墨與新形式結合的藝術理念,運用傳統筆墨構建現代圖式,不斷挖掘生活中的新題材,營造新意境,彰顯出鮮明、濃郁的新氣象。
丁原祿的山水畫筆墨取法范寬、龔賢諸家,大都以灰調子統領畫面全局,反復運用皴擦、渲染、積墨、點染等技法,産生蒼茫混沌、凝重敦厚的藝術效果。其畫面層層累積,而能筆觸鬆動透氣,色調淡雅冷峻,又不失山林的蒼潤和蓊鬱。但他的圖式卻又獨特,筆墨亦有區別。細究起來,畫家是從傳統的“程式”中走出來,然後又回歸到了自己的感性之根。
他的漁船系列同樣運用了積墨法,層層積染,圓潤厚重,較好地表現出了山東日照海邊漁船粗笨古樸的造型特徵。那些排列的漁船、纏結的纜繩、集束的罐子或漂子,組合成相當於山石纍纍的形狀,留白的海水則相當於山間的煙雲流泉。因此他的漁船系列既有類似山水畫的整體氣勢,又有木制漁船的具體細節,通過平面中的排列、構成、重疊,形成了畫面冷靜、疏朗的節奏,進而表現出海邊漁民原生態的生活場景,成為藝術審美的載體。
著名畫家姜寶林先生曾褒獎説:“他善於捕捉生活中的新題材、新感受,並能誇張、強化、構造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他幾年來所畫的漁船系列最具特色,是我見到的畫海船題材的佼佼者。”丁原祿的漁船和山水系列作品以新的題材、新的意境、新的筆墨與新的形式,為當代中國畫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