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5月19日正式開幕。作為一個獨特的多用途藝術空間,這裡在每年4月、10月的春秋兩場常規拍賣之外,提供包括拍賣、展覽、講座、藝文活動在內的多元化服務。
內地買家撐起半邊天
“內地使大錢的人好像全部消失了。”香港拍賣界人士如是説,充滿無奈。
收藏界的人都會清楚地記得,2011年,國畫大師齊白石取代畢加索,成為全球拍賣市場上最貴的畫家。有行家分析説,內地經濟發展以及“高深”的送禮文化,大大地推動了藝術品收藏市場行情。香港的佳士得和蘇富比等拍賣行,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蘇富比的客人主要有兩類:一種是年紀在40至50多歲的內地生意人,從事金融、房地産、公路及煤礦行業,其中很多沒上過大學。他們尤其喜歡買中國水墨畫收藏或送禮。因為水墨畫比油畫容易被內地人接受,送禮很高雅。”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説,“另外一批買家,是年紀在30至40歲的新派生意人。他們擁有自己的大公司,從事電子、時尚等新興行業。”
數據顯示,2010年全年,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的總成交額按年大升近2 倍,在此基礎上2011年再增68%。至2011年,內地買家已撐起蘇富比拍賣的半邊天,佔總成交額的40%至50%。
“內地買家中一半為炒,拍到的作品真正挂到墻上的不多。”程壽康透露:“過去兩年蘇富比拍出的天價作品,主要就是由內地少數幾個貴客壟斷。”
從搶拍到只看不買
可惜好景不長,香港藝術品交易熱潮瘋狂了兩年,泡沫爆破若隱若現。前兩年,內地客在香港競拍藝術品,好像在搶似的。看到內地買家屢屢爆出天價,外國人都驚呆了。而現在,好多內地客變成看客。
在內地收緊銀根、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的形勢下,送禮及炒作這兩大引擎均告熄火。從去年底開始,香港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日子開始不好過。直接原因是受內地客出手減少的影響,去年秋季水墨書畫拍賣出現大量流標,即便是成交的物品,成交價格也大大低於業界預期。而今年香港的藝術品拍賣市場行情繼續下行。“內地拍賣行人士直接告訴我們,今年很難再有幾千萬、上億元的高價作品出現。”香港季豐軒畫廊董事總經理季玉年説。
香港業內人士認為,內地近來“禁禮”風聲緊,成為藝術品市場衰退的原因。香港收藏界人士也指出,內地快速增長的財富在今年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有所放緩,內地買家無疑變得謹慎,之前的瘋狂炒作出現“收兵”趨勢,讓香港藝術品市場行情轉淡。
“今年春季,蘇富比中國書畫成交額按年減少達28%,按季計算更大跌37%。”程壽康説,“內地買家從瘋狂搶拍轉為只看不買。比如説,過往由內地買家包攬的旅法畫家趙無極作品,今年春拍主打的《25.06.86桃花源》也不再歸內地買家所有。”
炒作收兵,有助價值回歸
作為亞洲的拍賣中樞,香港已經是成為繼紐約、倫敦後全球第三個最重要的藝術品拍賣中心。面對當前的不佳形勢,香港拍賣行主動出擊,進軍售價較低的一級市場,拓展春秋兩拍以外的新客戶群。“嚴格的挑選,精準的估價,多元化的拍品類別,強大的專家陣容,香港拍賣行的優勢十分突出。”季玉年説。
“內地市場仍將受到蘇富比更大的關注。”程壽康舉了個例子:“假如是在早幾年,有來自牛津或哈佛的畢業生來面試,各方面表現都不錯,我們肯定就會請他了。但現在,如果這位面試者中文不行,我們基本不會用。”
正如收藏界人士分析所説,現在的經濟形勢下,對於炒家來説,炒高了很可能沒有接盤者。經濟規律告訴我們,即便是“硬通貨”,價值也非恒久不變。在一些外因的刺激下,“硬通貨”也會貶值。內地收藏家雖不乏財大氣粗,有的卻“略輸文采”,急於投資牟利,這使得藝術品市場動蕩不安。所以,不論什麼原因,內地買家在香港市場從瘋狂搶購者變成了看客,客觀地促使藝術品市場瘋狂炒作出現“收兵”,從長遠看,對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