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小學生們正用筆在通草紙上描摹圖案。 |
19世紀初,通草畫在廣州十分盛行,並且遠銷歐洲,大約一個世紀後,通草畫慢慢退出歷史舞臺,使得如今很多現代人對通草畫感到很陌生。22日,一場主題為“穿越通草畫——孩子眼中的新廣州風物”大賽在廣州市博物館啟動,來自廣州市越秀區少年宮的學生們將用水彩筆再現幾近絕跡的通草畫,與那些古老作品不同的是,羊城兒童們將在作品中留下新廣州的印記。
通草畫紙是用一種叫“通草”的特殊植物做成的。19世紀初,廣東一帶有人把這種植物樹心切成薄薄的切片,代替紙張創作水彩畫。其作品描繪的題材相當廣泛,如廣州市井交易、市井生活風情、港口風情、十三行裏的貨品貿易等。在攝影技術尚未發明前,來中國沿海城市探訪或做生意的西方人迫切希望能將自己在東方的所見所聞,真實客觀地帶回本國,並向親朋好友傳遞美麗而神奇的東方風情。於是通草畫就成為了西方人對外介紹中國的主要媒介。
據廣州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2001年,英國約克郡有一位叫伊凡 威廉斯的學者,將他收藏的70余幅通草畫捐給了廣州博物館,這在國內掀起了一股通草畫研究熱潮,此後廣州便開始嘗試讓小學生也參與到這種廣府文化的傳承中來,而與今日類似的活動在廣州已經舉辦過兩屆了,學生們在作品中展示羊城的歷史風貌,並以美術日記的繪畫形式記錄了他們的感受與認識。
在當天大賽的啟動現場上,學生們還在互動區裏親手作畫,他們用筆在通草紙上描摹圖案,然後再用水彩筆蘸色作畫,獨特的繪畫用紙和特殊的繪畫者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教授學生通草畫的老師小蘇告訴記者,通草畫紙主要生産地是貴州和台灣,不過近年來台灣當地很少生産通草畫紙,所以現在學生們用的紙全是半個月前從貴州預定的,大約一斤紙200元左右。
據悉,本次大賽將持續至10月底,作品經過評獎後還將於12月在廣州博物館舉行通草畫兒童美術日記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