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美術市場 >

國寶“敦煌遺書”現重慶 古人也用“簡體字”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8日 14:2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被視為國寶的“敦煌遺書”即將在重慶展出的消息在當地引起轟動。記者22日提前“探寶”發現,該中晚唐時期的手抄經卷經過上千年的歲月洗禮,依舊整潔清晰,猶如新卷。

       敦煌遺書是5至11世紀古寫本及印本,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被道士王圓篆在莫高窟一藏經洞內發現,數量在5萬件以上,是歷史學、考古學、宗教學等重要史料。可惜,敦煌遺書發掘後慘遭西方列國盜竊掠奪,約三分之二的遺書已流散國外,中國內地僅存三分之一。

       隨著一個深褐色的木盒輕輕開啟,一股清幽的檀香味飄散而來。記者看到,躺在盒中的經卷包首呈褐色密紋狀。重慶寶林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測試了室內溫度和濕度後,才戴著白手套輕輕推開經卷。

       展開的經卷表面鋪著一層白色的保護紙。掀開保護紙,長9.6米的深黃色《大般涅槃經梵行品》露出清秀面目,卷上所書漢字遒勁圓潤、清晰工整,可見抄經者的書法功底和虔誠之心。

       “這是中晚唐時期的手寫本。”四川省文物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張啟政告訴記者,他在研究後發現,此卷紙張為中晚唐的黃麻紙,字體為典型的唐人小楷,據此可推斷該卷距今已有約1200年的歷史。

       這卷繁體字經文裏還出現簡體字“無”。張啟政對此解釋稱,古代人將簡體字稱為“俗體字”,是人們對少數繁體漢字一種約定俗成的簡寫方式。宋代文豪蘇東坡的墨寶裏就曾出現簡寫的“萬”;而清刻本的《紅樓夢》裏也出現了簡寫的“寶”。

       張啟政曾實地探訪莫高窟發現敦煌遺書的密室。他告訴記者,密室不足9平米,被道士王圓篆發現時,5萬餘件遺書已在密室中塵封約八九百年。如今留世的遺書猶如新卷,得益於敦煌氣候乾燥和此後收藏者的悉心愛護。

       重慶寶林博物館館長陳寶林稱,《大般涅槃經梵行品》將於2月25日在該館“半公開”展出,期間只接受預約參觀。這是敦煌遺書在中國西南地區為數不多的“公開秀”。

熱詞:

  • 敦煌
  • 國寶
  • 藝術品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