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美術市場 >

敦煌經卷:一尺拍賣價達10萬元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2日 14:3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重慶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部新區寶林博物館,長達9.6米的唐代手寫佛經(局部)。

       一個來自千年之前的唐朝的簡體“無”字,讓全國的書法專家和文物專家們深感詫異。究竟是文物本身有問題,還是千年之前的古人們就已經開始在書寫簡化字?

       手抄經卷 價值數百萬可預約參觀

       面對一卷曾收藏在敦煌石室內的名為《大般涅槃經梵行品》的經卷,專程從成都趕來的四川省文物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張啟政揭開了經卷上文字的謎底———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當時的人們為了書寫時的方便,就已經開始簡化部分繁體字。

       本週末,這卷來自中唐時期的珍貴經卷,將在位於北部新區金凱達到龍展路的寶林博物館內首次公開亮相。昨天,博物館館長陳寶林表示,展覽將通過預約參觀的方式進行,市民們可以在寶林博物館的騰訊微博上看到預約的詳細方式,前一百位預約的市民,可以在25日這天到博物館近距離觀賞這卷價值數百萬的手抄經卷。

       敦煌經卷

       一尺拍賣價達10萬元

       輕輕打開深褐色的木盒,一股檀香的濃郁香味撲面而來,拂開經卷上散落的檀香末,黑色密紋封面的經卷靜靜躺在其中,白綠色的玉片鑲嵌在卷軸的兩端。千年歲月流過,卻幾乎沒給它帶來多大的容貌改變。

       在陳寶林的手中,長卷被緩緩推開,黑色的楷書小字密密麻麻地佈滿了這卷近10米長的褐色經卷。保存完好的經卷上,連蟲蛀的痕跡都極為少見。“人們往往認為,越是時間久遠的書畫作品,其上的蟲蛀痕跡越多,其實不然,我們在對這些古物的鑒定過程中發現,古人早在製作紙張時,就採用了特殊的處理方式,讓這些紙製品能夠在千餘年的時間裏,避開蟲蛀的侵擾。”張啟政説。

       在唐朝的敦煌,居住著許多負責抄寫經書的人們,他們被稱為經生,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抄寫各種各樣的經卷,在這些手寫而成的經卷上,你幾乎看不到一處修改和錯誤。張啟政説,經生們在抄寫經卷之前,必須要沐浴靜心,在抄寫過程中一旦出現一個錯誤,就必須從頭再寫,“這樣嚴苛的要求,為現在的人們留下了大批精美的作品。”

       隨著近年來收藏熱的逐漸升溫,來自敦煌石室內的經卷也成為了大家收藏的熱點。張啟政説,在如今的各種拍賣會上,敦煌經卷的價格已達到10萬元每尺。

       早在唐朝

       簡化字就已開始出現

       最讓專家們納悶的,是經卷上頻繁出現的簡體“無”字。張啟政説,在古代,人們書寫時使用的都是繁體字,但經卷中為什麼會有簡化字呢?經卷是仿製的,還是千年前的古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簡化字?

       對此,張啟政説,其實,簡化字並不是現代人的發明,早在唐代就有人開始使用簡化字了,當時人們稱這種被簡化的字體為“俗體字”。除了“無”字,包括“營”、“壽”、“盡”、“敵”、“繼”等在內的文字,也早在千年之前就有了簡化版本。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張啟政説,由於繁體字筆畫稠密,在書寫和印刷刻版時必然有簡化的需要。“如果你有機會看到清刻本的《紅樓夢》,裏面寶玉的‘寶’、寫字的‘寫’,用的其實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簡化字。”

熱詞:

  • 敦煌
  • 經卷
  • 拍賣
  • 藝術
  • 搜索更多敦煌 經卷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