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資訊 >

13位藝術家的歷史畫作品展出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6日 17:4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白求恩》、《塵埃》(組畫)、《紅旗永在》……昨天,隨著“視覺記憶——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歷史畫創作研究中心作品展”的開幕以及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歷史畫創作研究中心”的成立,許多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歷史畫上。

       13位畫家的30多幅歷史畫作品,仿佛一幕幕凝固的歷史時刻,慕名前來的觀眾擠滿了上海美術館的展覽廳,每個人都帶著一份對歷史的敬意,靜靜地欣賞著這些作品。畫作《新四軍——車橋之役》是首次在上海展出。

       浙江美協名譽主席肖峰參觀後表示:“這次的展覽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所選取的畫作不僅具有歷史的教育意義,同時也結合了當代受眾的審美需求,把歷史畫的歷史性、藝術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將歷史的壯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舉行歷史畫展並成立歷史畫創作研究中心,在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看來,對我國歷史畫發展意義重大,“既是對歷史畫發展的新探索,也是對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響應。在新的歷史時期,歷史畫的現實意義是什麼、歷史畫該如何與中國元素、中國命題相合,都是需要藝術家來探索的。本次畫展為這種探索開了個好頭,同時,研究中心的成立在組織架構上為歷史畫的下一步發展提供了保障,有利於畫家集群式研究創作。”

       上海美協主席施大畏也深有同感:“歷史畫的特殊性在於,畫家在完成作品的同時要讓作品包含客觀嚴肅的歷史教育意義。歷史畫家要對作品負責,更要對歷史負責。研究中心的建立,不僅利於歷史畫的發展,更有利於歷史畫發揮其引導群眾、教育下一代的作用。”

       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靳尚誼也認為,如今許多歷史畫家並沒有經歷過自己畫中的歷史,這就要求畫家必須仔細求證、認真積累,收集詳實的資料,尊重歷史也尊重藝術。

       針對我國歷史畫起步較晚、發展較弱的現狀,中國油畫協會名譽主席、中國國家畫院油畫院院長詹建俊表示:“上海是油畫重鎮,能夠集合眾多知名畫家進行歷史畫創作研究,能讓歷史畫得到更快發展,為我國培養一大批優秀的歷史畫家和歷史畫作品。”

熱詞:

  • 歷史畫
  • 視覺記憶
  • 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