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資訊 >

從賣糧到賣畫——黑土地“種”文化助農民致富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1日 16:02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吉林省東豐縣農民趙廣賢剛幫家裏收完玉米,便忙起了自己的副業——農民畫。這種東北黑土地裏“種”出來的鄉村藝術,正幫助當地越來越多農民找到致富新路。

       趙廣賢今年50歲,是東豐縣南屯基鎮紅榔頭村農民,家裏種10多畝玉米。幹起農活來,她一點不含糊,插秧、打藥、收莊稼,樣樣都行,骨子裏透著東北農村婦女“風風火火”的性格。然而,拿起畫筆,她卻像變了一個人,安靜而細膩。

       趙廣賢粗糙的手握著畫筆,在紙上認真描繪,不一會兒,一幅農民畫便展現雛形。“我畫的是秋收的場景。”在趙廣賢的畫裏,金燦燦的田地與五彩的叢山相映成趣,猶如童話世界。

       東豐農民畫是土生土長的鄉村藝術,根植于東北古老的剪紙、彩棚畫藝術。上世紀70年代,由於宣傳畫盛行一時,東豐縣一些愛好繪畫的農民便在閒暇時間進行創作,並逐漸形成獨特風格。這些農民畫具有濃郁的關東風情,被譽為“關東藝術奇葩”,東豐也因此得到“中國農民畫之鄉”的美譽。

       隨著農民畫的聲名遠播,更多農民加入其中。如今,農忙時扛鋤種地,農閒時提筆寫意,已成為東豐縣農民的生活寫照。截至目前,當地農民繪畫創作隊伍累計達到5000余人,其中骨幹畫家近400人,知名畫家40余人。

       趙廣賢就是在同村農民畫家李俊敏的帶動下,加入農民畫創作隊伍的。“開始跟人家學畫畫是圖個消遣,現在畫畫已成為生活不能少的一部分。”她説。

       趙廣賢介紹,一幅16開紙大小的農民畫,除去前期構思時間,四五天便能畫完。這樣一幅畫,一般能賣幾百元,好的作品甚至能賣上千元,收入十分可觀。“農閒時動動筆頭,就能賺上1萬多元。”

       如今,在紅榔頭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農閒時搞農民畫創作。一些農民還通過畫畫發家致富,轉行當起專業畫家。

       劉振啟就是其中一位。他曾是地道農民,如今已是當地知名畫家。“畫畫讓我進了城,買了樓,開上車,現在我還辦了自己的農民畫工作室。”他説。

       劉振啟和家人現在都從事農民畫創作,每年人均收入達3萬元。“我們的畫不愁賣,好多外地畫商都來買。今年,我們還接到了新加坡畫商的訂單。”

       為何農民畫如此受歡迎?劉振啟認為,農民畫最大的魅力在於它源於農民真切的生活。“我們畫的就是我們自己、我們的生活,畫裏面有我們對生活的熱愛。”

       趙廣賢則認為,農民畫這門農民原創藝術能得到傳承與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

       東豐縣從2004年開始將農民畫作為當地重點文化産業加以扶持,連續出臺《農民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辦法》、《農民畫人才獎勵辦法》等措施,並對投資農民畫産業給予政策支持。

       為了讓農民畫“後繼有人”,東豐縣先後成立了東豐農民畫院、東豐縣農民畫骨幹作者創作培訓基地,並在全縣中小學校開設農民畫課程。

       在農民畫家“最薄弱”的銷售環節,東豐縣採取“畫家抱團闖市場”的方式,創立農民畫品牌,註冊“鹿苑”農民畫商標,實行政府管理、私營運行、市場整體運作的模式,幫助東豐農民畫打開銷路。

       此外,政府還為農民畫家牽線搭橋,推薦他們參加展覽,開辦畫展,增加名氣。截至目前,東豐農民畫已有270余件作品獲國家級獎勵,120多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450余件作品被世界多國知名美術館收藏。

       不久前,東豐縣投資5000多萬元創辦的東豐中國農民畫館正式開館,展出了1500多幅當地農民原創作品,趙廣賢和劉振啟的得意之作也在其中。指著墻上的作品,劉振啟説:“黑土地不僅能種出大豆苞米,還能‘種’出文化,這文化的果實不僅惠及咱家,還將惠及萬家。”

熱詞:

  • 吉林省
  • 東豐縣
  • 趙廣賢
  • 農民畫
  • 農民原創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