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資訊 >

美術界深入學習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31日 15:2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美術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0月26日,中國美協組織在京美術家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副主席馮遠,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吳長江,中國美協秘書長劉健以及詹建俊、常沙娜、邵大箴、程大利、陳履生、楊力舟、張曉淩、丁寧、李翔等知名美術界人士,與中國美協分黨組成員陶勤、張旭光等出席會議。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並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對21世紀中國文化在世界格局中地位與作用發生歷史性轉變的高瞻遠矚和深刻論述。馮遠在發言中指出,由中央全會來討論文化建設、討論文化發展、討論文化命題,是我黨歷史上、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這充分證明了經濟建設經過30年的發展,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物質生活達到了相應水準並提出了這個課題,勢所必然,也確實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對於目標定位在建設文化強國而言,創作生産更多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文藝作品,是文化發展的重要標誌。優秀文藝作品,其基本條件是必須全面貫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併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

       20世紀和21世紀,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和影響,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如果説,20世紀是中國從積貧積弱到民族解放與民族自立的百年,那麼,21世紀則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與國富民強的百年。這意味著,中國文化已逐漸從學習西方、崇尚西方、自覺被西方同化的狀態,轉向對民族文化獨特體系與傳統哲學理念的再認知,並在這種再認知中創造屬於21世紀中國自主性的文化,也就是中國從原來文化輸入變為文化輸出,以此輻射中國的文化價值觀。與會者一致認為,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為奮鬥目標,讓文化界、美術界感到振奮鼓舞,將為創作生産出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貢獻自身的力量。針對當前美術發展現狀與面對的問題、困難,與會專家暢所欲言,為建設文化強國進言獻策。

       一、樹立文化自信

       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為奮鬥目標,增強民族藝術的自信心,強化文化自覺性,這兩個問題非常重要。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首先是文化的復興,文化自覺是實現這個復興的主要標誌。文化自覺是一種文化自信,沒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有文化的創新和發展,文化自信來源於自身對國家民族文化藝術的了解與認知,深入的領悟和繼承,中華民族文化之所以延續5000年,正是因為其內在的精神和個性特徵,使之文化形態與其他民族有所區別。

       近幾年中國藝術家參加國際性雙年展的作品,大多數不夠滿意,一個機構代表中國並參與一項國際性展事,取決於該機構是否權威,如果在學術上並不能代表中國當代美術的高度,是需要值得思考的。對此,邵大箴建議中國對外美術推廣、美術展覽方面,應該由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共同組織一個相應的機構,嚴格把關,中國並不缺少好的藝術家與好的作品,更大的問題在於缺少很好的選擇和把握的眼光,缺少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我們認為優秀的美術作品,就應該積極推廣,走出國門,讓外國人慢慢去接受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成果。

       二、引導文化自覺

       邵大箴同時也認為,一個民族的文化既要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傳統,又要具備開闊的國際視野,處於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中,誰都無法擺脫國際文化的影響,藝術存在適應和征服的過程,對於我們自身而言,要照顧國外的藝術觀念與趣味,但更要知道,即便是我們創作的油畫、雕塑等舶來藝術品種,同樣也是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特徵的,並非是簡單的效倣,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們應當具備基本的文化自覺與自重,關鍵還是在於選擇,敢於把好的美術作品送出去。

       過去我們習慣以二元對立的方式看問題,把傳統和現代對立,東西方對立,處於世界文化之林中,東西文化沒有孰高孰低的差異,只有形態上的差異,中華民族文化以獨特的魅力區別其他的文化形態,有自身特殊的個性化的發展規律。

       程大利從中國筆墨文化的角度出發,闡述了個人的看法。他認為,我們常常把筆墨理解為材料和工具,或技法,這種理解帶來了很多誤解,筆墨是文化的概念,它首先是中國哲學的延伸物,其次是中華民族獨特情感的記錄,是凈化心靈的手段,筆墨實踐和歷代書畫理論構成一個龐大完整的認識系統,成為一門學科,那就是中國書學、中國畫學,中國畫審美鑒賞評價至今仍是少數人的事,多數人不清楚筆墨文化的內涵,審美法則分不出高下,弄不清精神含量,所以造成了在當代中國社會知道范曾的人多,而知道范寬的人少。因而,具備文化自覺性,讓全民族全面認識自身的傳統文化,強調傳承,並能對這筆精神財富的價值有新的闡發,這無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課題。

熱詞:

  • 美術界
  • 深入學習
  • 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