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太原10月11日專電(記者王飛航)“我從小就喜歡木版年畫,喜歡它厚重的色彩和古樸的線條;後來四處收購搜尋,近二十年裏共收集了各個時期的老木版500多塊,老年畫600多張。”山西新絳縣民間藝人吳百鎖説。
山西絳州木版年畫歷史悠久,發端于宋金,興盛于明清,較楊柳青、朱仙鎮、桃花塢年畫問世均早,最早見於北宋《佛説北斗七星經》之雕版插圖。隨著時代的變遷,絳州木版年畫逐漸進入了衰落期,原有的作坊均已停産歇業,老版也散失民間,這一傳統技藝面臨失傳的局面。
山西新絳縣文化局退休幹部吳百鎖看到木版年畫這一歷史文化遺産遭到破壞,十分心痛,下決心挽救這一文化瑰寶。
懷著對木版年畫的癡迷,吳百鎖先後投資近200萬,堅持數十年蒐集、整理、保護老版、老畫稿、老畫卷,他曾多次走訪版畫老藝人,學習版畫製作技藝,致力於保護和搶救絳州木版年畫這一珍貴民間文化遺産。
“木版年畫是中國民間藝術中一筆巨大的遺産,它最清晰地描繪出農耕時代人們的精神天地,最熾烈地展示了老百姓的心靈嚮往,最繽紛地表達了那個漫長的歷史時代社會生活的全貌。越是深入了解這種文化,越是被它的歷史感和形式美所吸引。”吳百鎖説。
2007年,吳百鎖創建成立了絳州木版年畫研製所,專門從事絳州木版年畫的收集、整理、研究、創作工作。截至目前,吳百鎖已收藏各個時期的古版500余塊、老畫600余幅,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明代,其中有46版、畫被錄入《中國木版年畫集成 絳州卷》一書中;他製作完成的最小的絳州木版年畫比拇指還小,最大的《福祿壽三星》作品長寬近2米。
2008年初,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在新絳縣考察絳州木版年畫後認為,絳州木版年畫品種繁多,手法齊全,雕版技術精湛、線條細膩,年畫內容所能體現的歷史脈絡清晰,是一項完整的民間文化遺産。
“絳州木版年畫現已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正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對這一塊非常重視,我自己的木版年畫研製所在傳承絳州木板年畫的同時,也已培養了十余名傳承人,我們有信心使絳州木版年畫這一民間奇葩重新煥發生機。”吳百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