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資訊 >

四川道孚消失千年的“木雅人”初顯真容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9日 13:4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道孚縣出土十分罕見的土黃色砂岩造的石雕頭像

       記者15日從四川甘孜州文化局獲悉,考古專家在該州的道孚縣協德鄉一處元代“山卡寺遺址”發現了古寺院殿堂的墻基,並出土了一件罕見的土黃色砂岩造的石雕頭像。

       據介紹,出土的石雕頭像高15.1公分,寬10.公分,厚5.2公分,面相橢圓,額頭突出,立眉,三角眼,直鼻,大鼻孔,張口露齒,上唇有短,雙耳已殘。石雕頭像兩頰上,各有一個圓形雕飾,額頭正中有一個小圓孔,類似佛教的吉祥痣。

       著名的佛教考古學家溫玉成教授分析,頭像應是供養的神靈像或祖先像,頭頂有一個穿透的孔,是為了穿繫繩索攜帶方便,可知該種人是遊牧民族。面頰上兩個圓形,表明他們是長期生活在高原上的人,紫外線曬紅了雙頰。從石雕頭像外觀來看應屬於男性神靈,屬羌人的一個分支。

       據《北史附國傳》記載,附國以道孚縣城為中心。在其南部,有個小國“婢藥”,也寫作“弭藥”、“木雅”。7世紀,吐蕃王松讚幹布東擴時,首先與木雅人聯姻,共同消滅了附國。

       木雅人的中心在“哈達”(也寫作“合達”、“噶達”),從唐代到清代地名一直保留下來,也就是今天的道孚縣協德鄉。協德惠遠寺大門外的《禦制惠遠寺碑》(1731年)、《泰寧惠遠寺碑記》(1870年)均稱此地為“噶達”。藏族史學家蔡巴貢嘎多吉(1309—1364)的名著《紅史》(成書于1346年)中,所記述的“木雅噶”,也就是指這裡。

       “出土的石雕頭像應是古代木雅人崇拜的神靈或祖先,大約造于木雅人接受佛教以後的公元7至9世紀。”溫玉成教授説,13世紀蒙古人佔領此地,派兵駐守,而建立了“山卡寺”(1270年),建造了寧遠府城(1276年)。部分木雅人漸漸改宗薩迦派,放棄了遠古的信仰,這些頭像也就被廢棄。

       “建立西夏王國(1038—1227年)的党項羌人,是以木雅人為主體的民族。敦煌石窟壁畫中的西夏供養人,特別是女性人物,雙頰都是紅紅的圓形,大家都戲稱為‘紅二團’。”溫玉成介紹説,此次在元代“山卡寺遺址”開挖的探溝(約115),不但發現了古寺院殿堂的墻基,還在明代土層中出土了一件罕見的土黃色砂岩造石雕頭像,這對揭秘和研究木雅人的消失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責任編輯:鄧莫南

熱詞:

  • 山卡寺遺址
  • 木雅人
  • 遊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