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日本美少女組合berryz |
文章摘編如下:
在被稱為世界第二大音樂市場的日本,娛樂産業異常發達。年輕的網友熟知的傑尼斯、艾回等大型演藝公司可謂夢幻造星工場,令無數人嚮往,然而,大多數日本演藝公司學員的星路並沒有想象中一帆風順,她們披星戴月地刻苦練功,但是遠方的路卻那樣渺茫。不久前,我前往一家名為“日本傳媒製作所”(Japan Media Production 簡稱JMP)的演藝公司,尋訪了一群癡迷音樂的少女,從中可以窺探到日本普通演藝公司中藝人的真實生態以及造星機制。
日本造星方式特點之一——低齡化
首先,日本造星方式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低齡化。低齡出道有兩個優勢,從行業利潤上説,年齡越小包裝成本越低;從行業特色上看,年齡越小越吸引眼球。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網友們都很熟悉的BOA,她14歲出道,頃刻間紅遍韓國、日本,原因無非如此。
沒有演藝公司包裝怎麼辦,只能靠運氣。比如,AsianQ組合裏的chiko,高中畢業以後自己組樂隊,活動了好幾年,也只能以解散而告終。和chiko相比,chiaki雖然擁有“現役女大學生”的身份,但是打工和學習佔用了不少精力,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當中。
所以,女孩子若想在日本成名,要謹記一個“早”字,如果15歲前還沒出來的話,進這個行業的可能性就極為渺茫了。這也是日本戀幼文化在娛樂行業中的一種體現。
日本造星方式特點之二——組合化
其次,日本演藝公司最喜歡也最擅長製造的娛樂産物就是各式各樣的組合。不論是網友熟悉的當紅組合AKB48,還是較早的“早安少女”,包括現在這個還不為人知的AsianQ,都是以少女組合的方式尋求市場的。這是因為“少女組合”首先可以滿足觀眾“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的需求,其次,成員個人素質和能力有所不同,以組合的方式出道或多或少可以彌補成員個人的劣勢。AsianQ的“招牌”成員真子唱功比不過其它成員,但是長相甜美,也足以獲得觀眾的青睞,而擔任隊長的早瀨可以説各方面相對好一些。
越來越多的日本偶像團體進軍中國市場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日本偶像進軍市場,同時,隨著日本國內娛樂業界競爭日益激烈,不少演藝公司也把目光投向中國市場。比如AsianQ這個組合,製作人要求她們訓練結束後必須學習一個小時左右的中文。由於壓力巨大,一些藝人索性將根據地遷往中國,力爭紮根中國。這個變化我是非常在意的。今天我們的“蔣”述日本就談到這裡,歡迎繼續關注。